國外孩子6歲的詞匯量是5000,我們大學(xué)英語六級的詞匯量是5500。想與國外孩子英語水平同步,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詞匯量。
怎么讓小朋友在中文的環(huán)境中盡可能多地認識單詞呢?
昨晚我?guī)?歲多的娃讀原版英文卡片,有一張圖是叫molly的小老鼠在劃船,卡片上的問題是What is Molly using to row the boat?(Molly使用什么東西在劃船),答案是oar(槳),這個詞匯在她的生活中很少見,我也是在大學(xué)英語四級考試中才接觸到,沒有想到她答上來了。
回想起上個月我?guī)游飯@,出門的時候她指著那條圍著動物園的河喊moat(護城河),這個完全在生活中接觸不到的詞匯她竟然能輸出,也是把我驚呆了。
對于她能說出生活中的常用詞匯,我一點也不驚訝,這樣比較“高級”的詞匯,她是怎么記憶的呢?我回顧了一下她接觸這些詞的過程,原來是自己無意中的幾個動作幫助了她。
第一步,第一次遇到陌生詞匯,盡可能地解釋。
孩子第一次遇到oar,是在牛津樹第7級的《The sea mystery》中,我邊讀書邊指著圖片上的oar,告訴孩子用這個東西可以劃船,讓船快速地行進。本來還想延申講講水的阻力,看看她沒有反應(yīng)的樣子就算了。2歲多的孩子,能把這個故事大概聽明白就不錯了,幾個單詞不影響理解。
第二步,在另一個場景中遇到,提示她關(guān)聯(lián)。
過了一段時間我?guī)ズ苫ǔ刈?,特意選擇了船工劃槳的船,我?guī)е诖^,指著船工拿的槳,問她是否還記得《The sea mystery》中的oar,那個故事中槳被弄壞了,后來丟失了,最后終于找到了。她當(dāng)時坐在船頭一臉茫然,我也不知道她是否想起了那本書。
第三步,在書中再次用生活場景提示,反復(fù)加深。
回家再次講起《The sea mystery》遇到oar的時候,我反過來用坐船這件事來問她,是否想起了船工叔叔劃的槳。
最后,等她自己輸出。
不要擔(dān)心孩子聽沒聽懂,只要遇到新詞匯,第一次一定要多多解釋,解釋透徹,在不同的場合遇到反復(fù)強調(diào),把多場景中的同一個東西拿來做比較,從不同的角度去重復(fù)再現(xiàn)。
Moat也是同樣的道理,第一次遇到是牛津樹6的《The stole crown》,當(dāng)時我給她的解釋是,這是一條河,圍繞在城堡的周圍,能保護城堡,不讓河對岸的人來攻擊城堡。當(dāng)時她面對釋義是沒有反應(yīng)的,感覺注意力都在故事情節(jié)上。
有一次陪她涂鴉的時候,我畫了一個房子,在房子周圍畫了一條河,告訴她這就是moat,還用《The stole crown》中的情節(jié)舉例,有人從moat的對岸偷走了城堡中的皇冠。
直到她遇到一條圍繞在動物園四周的河,喊出了Mum,look,this is a moat.
其實這些詞匯對我們來說很難,因為這屬于考試詞匯,生活中很少見,也基本不使用,只存在于可能性的考卷上,而對于孩子來說,沒有四六級之分,只要方法得當(dāng),通過多個情景再現(xiàn)驗證,詞匯,僅僅就是詞匯。
就像我提問的那個卡片,本來就是給小朋友日常做游戲拓展詞匯使用的,也是運用了在情境中再現(xiàn)的原理,而不是直接通過默寫、拼讀的方式背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