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后現(xiàn)代主義,要說起來真的是得從尼采一路講到福柯、羅蘭巴特、德里達、鮑德里亞、利奧塔……
可是,就是有這么一些神仙書,還是童書,一本書就拎得清清楚楚啦。今天要給大家分享一本美國畫家大衛(wèi) 威斯納的繪本《三只小豬》。這可不是一本你印象中的《三只小豬》呢
第一頁,用狼的視角看待建房子的三只小豬,第一只小豬看起來很危險。此時故事還很正常。
不久狼就過去敲門了,
小豬小豬,快讓我進屋。
瑟瑟發(fā)抖的小豬還得佯裝堅強"沒門!”,但老狼已經(jīng)開始威脅加行動啦:我要吹-吹-,把房子吹破——
老狼志在必得。“ 然后狼就吹呀吹呀,就把房子吹塌啦”
可是畫風開始一變。
小豬的半個身子居然被吹到了故事之外?!關鍵是故事外的小豬連豬毛都立體分明起來了!
這是什么神仙腦洞?
故事里的文字還在像一臺沒有感情的機器:然后狼就把小豬給吃了。
吃什么吃?一臉無辜的老狼只差腦門幾個大大的問號了。
故事,再來一次?
第一只小豬直接從畫面鉆進來:快來,這里比較安全!
第二次被劇本耍的老狼,只差喊導演過來了:報告呀,這些小豬不按劇本演哪!
前二只小豬直接就把第三只小豬喊出故事之外了,順便把故事書都給撞飛了。
哈哈哈,讓既定情節(jié)見鬼去吧。
順便折個紙飛機,來個自由飛翔。直到飛機墜落還沒有玩夠呢。貌似又發(fā)現(xiàn)了好玩的?
快來幫我把這一頁書拉下來呀。
畫風一轉,穿越進了《鵝媽媽童謠》的故事書里去了。
然后……再穿越出去。教壞了后面拉小提琴的小貓咪。
貌似又發(fā)現(xiàn)了一本書?
《武士屠龍》?。?/p>
在高高的山上,有一條龍守護者一朵金玫瑰花。
王國想要這個財寶,就派大兒子去殺死這條龍奪走金玫瑰花。(三只小豬又推又拉終于把龍推出故事之外了)
(請理解一個英文發(fā)音不準的媽為娃朗誦英文的困難,注音標是我最后的掙扎)
因為免于被屠殺的命運,龍對三只小豬表示了極大地感激。
(但是故事中按照劇本認真表演的王子表示很不開心:我要屠的龍呢?)
三只小豬,一只貓,一條龍,在眾多故事中穿行。
( 能看出是哪本故事書嗎?熟悉大衛(wèi) 威斯納的讀者一看就了解了哦)
大家圍在一張圖畫書前議論:這是什么?
這是我的房子,很漂亮哦。
那我們回家去住吧,好呀。
說干就干,先把折紙飛機的這張紙展平,按照順序放好。那就讓老狼再表演一次吧。
老狼這次直接被破門而出的龍給嚇破了膽。
(蒼天吶,導演吶,這到底唱的是哪出?。縿”咀帜付急蛔诧w了,導演你管不管吶?)
這一次,三只小豬開始徹底拆——字——了!
讓那些“文字編織的悲慘命運”見鬼去吧。
嗯,一鍋粥熬了這些文字。
有花,有音樂,有朋友,有裝飾畫(那只在故事里永遠走不出來的狼,好可憐呀),有房子,有生活。
從此之后,他們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閉嘴,傻不拉幾的文字。信不信再揪幾個下來繼續(xù)熬粥?我們的幸福無須文字來定義?。?/p>
我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小草分割線
這本書,我給兒子講了無數(shù)遍,每次從第三頁第一只小豬吹出故事外,他就開始哈哈大笑,可以一直笑到最后,在看到文字被一鍋煮的時候,可以笑得滿地打滾,從他四歲一直聽到現(xiàn)在,依然可以這樣笑。對他而言,這就是一本撓癢癢書。
然后,我上課給我的學生講“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我也用過這本書做例子,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講過。第一次看這本書的學生也都會深深驚嘆于作家的腦洞。
后現(xiàn)代主義是什么?是思想上對經(jīng)典敘事的解構,是手法運用上的多文本的互文與拼貼,是文字的游戲和戲仿。通俗而言,是用一本正經(jīng)的不嚴肅對抗一本正經(jīng)的嚴肅。
這本《三只小豬》,故事脫胎于民間故事《三只小豬》。因此,它首先是建立在“經(jīng)典文本”的基礎上,如果誰不了解“ 經(jīng)典的三只小豬 ”的故事,你會發(fā)現(xiàn),故事中的很多戲謔就成了無本之源。
所以那個經(jīng)典故事就是給定的劇本。但是大衛(wèi) 威斯納的《三只小豬》又解構了原來故事的核心智慧:美德。原有的故事第三只小豬靠著勤勞、機智和勇敢才戰(zhàn)勝了老狼,這些都是人類在那個時期所宣揚的“美德”。但這里戰(zhàn)勝老狼的,沒有什么智慧和勤勞,有點運氣,又有點投機。那又怎么樣,我們后現(xiàn)代主義就是看不起那些嚴肅的人一本正經(jīng)地告訴我:好人有好報,勤勞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愛有福音等。
我們不聽,我們不聽。
人們說,偉大思想產(chǎn)生了汗牛充棟的文字經(jīng)典。這些文字建構了文明,也建構了權威。所以文字以及文字建構的意義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得必須遵守的。那么,文字的建構又是由誰來操縱的呢?統(tǒng)治者?敘事權威者?規(guī)則的制定者?
所以,畫面中將文字一鍋粥煮了,對于兒童而言,那是一個瘋狂的笑料,對于成年人而言,則是一場具有象征意義的哲學思想轉變的隱喻。
是誰規(guī)定狼一定能吃掉不勤勞不聰明的小豬?
是叢林法則?。ǘ?102年了,還宣揚叢林法則是不是可以被罵一通了。)
是誰規(guī)定故事里的龍都是邪惡的?
是你們人類呀。(抱一抱可憐的龍,千百年來人類中心主義將所有異己都刻畫成了敵人。)
別忘了,所有冠冕堂皇的、嚴肅的意義都是靠文字來建構意義的。 那么,我們是否也可以質疑一下文字,來一場不遵循文字意義的故事?
于是乎,三只小豬,從《鵝媽媽童謠》到《武士屠龍》,當然如果它愿意,下次還可以在《灰姑娘》里,或者《哈利波特》中,都可以。為什么要穿越于這些故事中?當然穿越到《 武士屠龍 》,是為了救出龍,嚇退狼,那么穿越到《鵝媽媽童謠》里,是出于什么意義?
哪有什么意義?純粹好玩不行嗎?來一場游戲不好嗎?什么東西都要有意義那是現(xiàn)代主義之前的人才玩的,我們后現(xiàn)代主義就——不——喜——歡——有——意——義,有——價——值!
那《鵝媽媽童謠》里的那只小貓咪在書的最后,又跑到故事之外了,是不是它也要旅行呢?
哈!這就是我們后現(xiàn)代主義最喜歡玩的——開放式大結局!讀者你們自由發(fā)揮去啦。
注:因為這本書的瘋癲,所以居然寫這篇文章也立刻瘋癲起來了。喜歡這本書就關注一下大衛(wèi)· 威斯納吧。他還有《瘋狂星期二》《七號夢工廠》等諸多作品,畫工非常棒,但我最喜歡他的這本《三只小豬》。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我們的內容要點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