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類書籍書單

2017
2014
2020-7-5 21:01 原創(chuàng) · 圖片8


圖片

科學主題式學習

Isaac小朋友在家主要是主題式學習法。這個主題式學習法的靈感其實是來源于Isaac所在的幼兒園。Isaac小哥哥在一家IB-PYP幼兒園(有IB資質,有全天帶班外教)上學。

先說下PYP是什么?

PYP(Primary Years Programme)是國際文憑組織為具有長遠教育需求的3-12歲學生設計的,其核心是形成對重要概念(concepts)的理解、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attitudes)、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skills)、采取負責的行動(action)。在教育活動和游戲中可以極大地促進概念、知識和技能的發(fā)展。PYP項目旨在培養(yǎng)樂于探究、善于思考、善于溝通、敢于冒險、知識淵博、原則性強、關注他人、思想開放、平衡發(fā)展、善于反思的終生學習者。

優(yōu)勢就在于老師不是像傳統(tǒng)方法那樣灌輸知識,通過各種實驗,模擬游戲來學習,很容易深化。小朋友是自主的吸收知識,不像那種一路刷raz分級上來的經常看完什么都不記得了。劣勢就是大人要自己選書,找手工和游戲,非常耗時間。

圖片

在學校的學習之后,我們會根據校內主題不斷做拓展和延伸。舉個例子,這個階段學校的主題是探索自己的身體,身體的外部內部器官,器官的運作人體所需的各種東西等等。每周都會在教室門口貼個表格,表明他們探索的重點是什么。我就會把我手上所有的書能找到相關的找出來按照小類別整理,一個小類別再從簡單到復雜,螺旋式上升。先從簡單的開始讀,然后逐級上升。簡單自己讀,難的我讀加解釋,英英解釋,畫圖,查字典,找相關視頻盡己所能。

然后就是通過習題來深化內容。這么做的理由很簡單,讀讀不過腦子,寫寫更好。科普類別的主題是很好找習題的,牛津探索先做fiction部分了解基本概念,再做nonfiction部分深化學習,Evan moor下多個套系包括skill sharpeners的science,critical thinking,daily套系下面的daily science,fusion(德州科學)課本上的stem類型的習題。必要時還可以自己出題(國家地理就出過題)。

此外,還要增加一些手工,學校在這個方面一直做的很好,比如說用橘色白色乒乓球模擬血液里面的紅細胞和白細胞,用棉簽做骨頭人等等。所以我們最多就是畫圖梳理知識點,或者買拼圖手工玩具,超輕粘土做點小模型啦。

圖片

科學實驗和表達輸出

科學實驗也是很必須的,比如說我們在植物主題的時候一起種了豌豆、蘑菇,觀察生長過程。天氣主題的時候觀察天氣變化,動手做一個風向儀。這些實驗都是在加州科學以及Evan moor的習題冊都出現過的,非常簡單簡易操作,適合手殘黨。

在一個主題結束后,都會有一個輸出的過程。在學校的時候,老師會給孩子進行主題考核。上學期的主題是天氣,最后準備的presentation是hurricane。在疫情期間,我們會先準備好然后講給老師聽。老師會適當引導然后再教一點東西。我印象最深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我們最后的輸出基本上就是表達植物對人體很重要植物吸入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葉綠素使得植物變綠色。當時他是完全不懂photosynthesis。老師教會他this process is photosynthesis。這樣基本上是完成了G3的植物方面科學的內容。

圖片

這種主題式的學習方法效果是很明顯,通過不同材料之間的相互引用以及循環(huán)上升。小孩的能記住或者最后能掌握的東西是相對牢固而且能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的。這個比單純的一級整套讀上去吸收的好。當然這個要媽媽相對花心思的,如果沒有時間選書找習題。我之前提到的那些書一溜做下去也行的。

我們用到的書單

第一套是usborne的science (科學初探)lexile500L-700L ar均值在4.3左右。雖然看著好像有點難度但是其實內頁圖片多,句子結構簡單易懂。讀的時候可以超出孩子的閱讀能力帶讀一下。圖片內容都是紀實風格的,還有配套網盤視頻資源。

圖片

第二套是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 1,2(科一,科二)1的ar均值在3.1,2的ar均值在4。

相對于其他幾套科普讀物,這套讀物語言更加優(yōu)美。對于初次接觸科普的孩子這套書很適合親自閱讀,帶領孩子進入自然科學的神奇世界。圖片都是手繪風格的,比較親近孩子。內容由淺及深層層遞進,知識深度比usborne的深但是廣度沒有I wonder why廣。

圖片

第三套是I wonder why lexile610L-820L,ar過5。這套書很像中文的十萬個為什么,圍繞著主題層層展開,采用“問答”的形式講解知識,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之余,還幽默感十足。喜歡科普的小朋友肯定喜歡。

圖片

第四套是in 30 seconds(秒懂)難度比I wonder why更難一點。這個書很像秒懂百科,每個知識點緊湊簡單,左下角還有sum-up,右下角有小實驗小知識點,右邊就是簡單插圖色彩鮮艷明快的類型。但是知識點還是比較深的,單純讀這一頁內容很多。如果沒有其他配套輔助加深,不能很好達到閱讀效果。

圖片

第五套是 national geographic kids這套書有pre ,1,2,3。Pre很簡單,1的難度lexile 300L-600L,2的難度lexile 500L-800L,3的難度Lexile800L以上。Pre,1,2動物自然偏多,3基本上就是人物傳記和社會科學多一點。這套書是國家地理系列里面的經典,里面的照片張張經典,語言嚴謹緊湊。確實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書。建議配合bbc視頻一起看。

最后是教材類書籍science fusion(德州科學)和science a closer look(加州科學),教材類書籍的優(yōu)點是覆蓋面全面,內容細分,概念清晰解釋到位。還有大量科學實驗可以自己做,還有大量配套的自帶分級讀物。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是加州科學圍繞的主題是:how to be a scientist而德州則是更加注重知識點光度應用,偏重于stem,自帶習題還經常有數學計算統(tǒng)計內容。

科普類的書一直采取多套混讀的方式,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深化閱讀成果,真正的通過閱讀學到東西。通過實驗來強化概念,通過練習題來最后鞏固輸出,缺少任何一部分都是不是一個完整的主題式學習。多讀書也要讀對書哦!


回應15 舉報
贊15
收藏103
5年前
??????????????????
5年前
請問國家地理配合bbc的哪個動畫片看呢
5年前
????????????????
5年前
??????????????????
5年前
萌豆子 請問國家地理配合bbc的哪個動畫片看呢
bbc有自己帶記錄片的,還有喜馬拉雅有合作動畫化的,歡迎加vxin交流
5年前
謝謝分享(*°?°)=3
5年前
謝謝分享(*°?°)=3
5年前
謝謝分享(*°?°)=3
5年前
謝謝分享自然科學類資料
5年前
科普類的怎么去理解和翻譯呢?感覺比較難看懂,要是有中文對應理解就好了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時間的懶
時間的懶
2017
2014
社科入門到希臘神話  贊38 · 收藏314 · 評論15
從分級閱讀到自主閱讀(8個月ar2.9-5.3)  贊36 · 收藏153 · 評論20
7個月從ar0到2.9  贊25 · 收藏96 · 評論5
提升閱讀力的evan moor閱讀練習冊  贊10 · 收藏53 · 評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