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里有個火車站》這本書對我們來說不算陌生,畢竟在之前就已經(jīng)讀過了。但是在這次深度閱讀中再次讀,又別有一番感受。
先來試著說說下面這個表格:
從表上可以看到,AlphaZero執(zhí)黑的情況下圍棋和國際象棋的勝率要低于執(zhí)白,但對于Shogi棋則相反(從下面的表中看的更加清晰)。
在國際象棋的對戰(zhàn)中,AlphaZero執(zhí)黑時,很大概率出現(xiàn)了平局的情況。在對比數(shù)據(jù)的時候,可以發(fā)現(xiàn)圍棋的勝率是要高于國際象棋。
AlphaZero原本是為圍棋而設(shè)計的程序,因此在國際象棋上雖然不敗,但平局較多的情況其實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兩種棋類規(guī)則不同—最明顯的一點,國際象棋有平局,而圍棋沒有。
對于圍棋來說,從AlphaZero和AlphaGo的學習過程來看,如果說AlphaGo是靠背棋譜進行學習的話,那么AlphaZero更像是最初創(chuàng)造圍棋的那個人,并沒有任何下法,完全自己研究。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卻也不會陷進已有的程式中。(聯(lián)想到我們自己,往往大人會陷在一個框框里,而孩子則不會。記得我和涵涵一起看抽象畫的時候,更多的都是她把她的感受講給我聽,而我如果不聽她講則通常是不知道畫了什么的狀態(tài))
為什么在棋類游戲中,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可以獲勝。我想,最大的原因應(yīng)該是在于棋類游戲有明確的規(guī)則和結(jié)果判定。無論是需要輸入棋譜的AlphaGo,還是只需要輸入規(guī)則的AlphaZero,其實都是需要人工去輸入一些核心信息的。
是不是在以后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一些職業(yè)呢?我想應(yīng)該也是會的。其實想想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已經(jīng)有很多之前是人工勞作的事情,通過機器實現(xiàn)了自動化不是么?讓人類更方便的生活,一直是科技發(fā)展的動力和目標。但是我想一定不是所有的職業(yè)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比如教師、心理咨詢師、畫家、雕塑家……需要加入情感和創(chuàng)造力在內(nèi)的職業(yè),我想始終是無法被取代的。
在和孩子聊起這個話題的時候,她明顯對于“電腦”可以戰(zhàn)勝人類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所以我們簡單聊了聊有哪些科技的發(fā)展讓我們覺得生活更方便了以及帶來了哪些便利:
比如電燈、電視、電腦——讓生活更舒適;比如汽車、火車、飛機,讓交通更方便快捷;比如印刷術(shù)、造紙術(shù),讓看書看報更便利;比如紅外掃描、超聲探測,讓醫(yī)學診斷更加清晰,也為地質(zhì)勘測提供了便利;還有手機、電話,讓通訊更加方便……
這時候孩子跟我說,記不記得《貓和老鼠》里有一集講的機器貓的故事——Tom貓的主人嫌棄Tom貓掉毛而且總偷懶不抓老鼠,所以買了一只機器貓。機器貓只要通了電,就會自己抓老鼠。所以主人就把Tom貓趕走了。可是機器貓也有問題——只要是老鼠樣的東西就會追,哪怕是塑料做的假老鼠;而且機器貓在追趕老鼠的過程中會將擋路的東西全部破壞掉。在動畫片里,機器貓鋸壞了主人的鋼琴、摔了主人的盤子,甚至砸了墻。這時候主人又想念起了Tom貓,恰好Tom貓也無處可去又回了主人家。原本主人很開心,終于不用機器貓了。就在這時,機器貓的核心部件因為追老鼠跑的太快,一下子進到了Tom貓的肚子里,結(jié)果Tom變身成了機器貓,主人不斷嘆氣。
當時看的時候我倆笑的不行。現(xiàn)在想想,其實機器有時候能提供便利,有時候可能也會誤傷——問題總是要兩面來看的。所以我問了一個問題:如果你再做機器貓,你會進行哪些修改呢?涵涵想了下跟我說:首先得能分別是真的老鼠還是假的老鼠,而不能靠形狀。再來還得保證不能破壞家里的東西。我說:如果不能破壞東西,可能在你繞路的時候老鼠就跑了。涵涵想了會兒,跟我說:那如果直接找到老鼠洞,在洞口等?這時候,爸爸插了句嘴:守株待兔么?(順便學了個成語,不錯不錯)雖然這個問題,最后涵涵也沒有給出一個答案,但是我覺得對于她來說,有事情問個為什么,考慮怎么改進一下也是個不錯的習慣吧。
后來,在我們讀《肚子里有個火車站》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又聊起Tom貓的事情。我說:如果茱莉婭回家沒亂吃,后面的故事也就不會發(fā)生了。涵涵說,如果Tom貓沒有吞進去機器貓的部件,后面的故事也沒有了。我說,對啊,所以編故事、講故事都需要有一些轉(zhuǎn)折,別人聽起來才精彩。就好像聽相聲,也不是一上來就笑的。上來總是要有些鋪墊,覺得很合乎常理的事情。但是突然一轉(zhuǎn),包袱一抖,讓你笑的不行。也算是給即將上學的娃講了一點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寫作知識吧。
幼兒園最近在進行飲食健康的教育,老師要求每天一個小朋友來報菜名,恰好這周輪到涵涵。借這個機會,我們對照著飲食健康金字塔分析了一下幼兒園的食譜是不是滿足每日身體所需,也讓她試著把食譜里的東西分類——主食是什么可以提供什么營養(yǎng),肉類是什么,蔬菜是什么,水果是什么,蛋奶有哪些,一一列舉出來,再對比下每天攝入的量的多少。同時用表格的方式,記錄下來每種物質(zhì)每天攝入的大概數(shù)量,與金字塔的數(shù)量對比,看看攝入物質(zhì)的種類和數(shù)量是否達標(當然,因為是小孩,所以數(shù)量上只能作為參考)。
最后我們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放假的時候吃的沒有在幼兒園健康,因為放假的時候家里一聚會就吃好多肉,還有好多零食……
正好最近天氣比較熱,在一天吃冰淇淋的時候,我們就又聊到了肚子里火車站的問題。我們仔細回憶了下,茱莉婭肚子疼只是因為她吃了冰淇淋么?為什么有時候我們飯后吃冰淇淋并不會肚子疼呢?我倆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僅僅是飯后吃冰淇淋的原因,茱莉亞在吃飯的時候吃的太快了,沒有細嚼慢咽,所以她肚子里的小精靈幫她處理那些大塊的食物已經(jīng)很累了,這時候再吃冰淇淋,小精靈就好像我們走了一天路腳都疼了還要跑馬拉松似的,一下子就累癱了罷工了。那是不是細嚼慢咽之后就可以吃冰淇淋呢?當然也不是啦,中餐和西餐還是不太一樣,中餐大多是熱的,所以熱熱的東西進到肚子里,小精靈適應(yīng)了這個溫度,突然加了涼的它們可能也會不適應(yīng)的,那我們就又要肚子疼了——就好像之前家里曾經(jīng)碎過一個杯子,就是因為從冰箱里拿出來我就直接接了熱水,當時嚇了我們一大跳。
換個角度想想,為什么在肚子不舒服的時候、吐了的時候,我們要喝點溫水,喝點粥或者吃點面條呢?因為小精靈已經(jīng)不舒服了,要讓他們休息。喝水、喝粥、吃面條都比較容易在嘴里嚼爛,弄成小塊,小精靈的工作量就變小了。適當?shù)臏囟纫材茏屝【`慢慢舒緩過來,想象一下我們泡在盛滿溫水的浴缸里是不是也很舒服呢?
這本書讀下來,我們有了一個新的說法——你想你的肚子里變成艾莎的城堡么?哦,那還是快點讓安娜去找到艾莎把王國解救出來吧!
這段時間以來,讓我覺得其實一本書遠遠不止書上所寫的內(nèi)容。書里面的很多點都需要我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和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聯(lián)系……甚至也許在日后的某個時候發(fā)現(xiàn)突然還可以這樣這樣用,比如說這周的書除了可以作為了解身體工作原理之外,還能引申到寫作上,還能引申到飲食上,這樣一本書讀下來才有更多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