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科學力的隨便一張解剖圖(耳朵也是可以的,你可以想別的現象來作為問題)
我們選擇了鼻子。原因有兩個:
A.我和她爸爸都有鼻炎,最近的天氣總是出門打噴嚏,她覺得很好玩。
B.最近天氣變化比較大,她有點感冒,有些鼻塞。
所以我們選擇了鼻子這個器官,并打算用這兩個點來做為切入點來試著和她聊一聊。
2、 用搜索的方式,填入解剖結構名稱,并嘗試理解運作原理,提出和該器官功能相關的現象一個,并試圖解釋。
我感覺圖中的部位是這樣的,但我也有點不確定(感覺圖中應該沒有涉及到鼻竇):
從鼻子的主要功能——呼吸和嗅覺出發(fā)。呼吸的功能暫時不提(我想放到稍后一些跟呼吸道一起的時候再講)。這次我想主要跟她聊嗅覺的流程:
再來說說感冒的時候:
感冒時(通常都是上呼吸道感染),所以鼻子會最先接觸病毒。當鼻子里的粘膜覺得有病毒或者細菌在里面搗亂時,會啟動自保的行為,與病毒進行戰(zhàn)斗,所以就產生了鼻涕。有鼻涕之后,人會擤鼻子或者揉鼻子(揉鼻子是她經常做的動作,順便可以提醒她一下)。這樣就會進一步刺激粘膜組織,造成粘膜組織水腫(可以試著回憶一下,當頻繁擤鼻涕的時候鼻子兩側的皮膚會因為紙巾的摩擦變紅,其實鼻子里面也是一樣的),鼻腔里的空間就會變?。ê孟癖緛聿粚挼耐ǖ烙直环派狭藮|西),這樣就容易鼻塞。
而流鼻涕的問題,事實上我們平時也都有鼻涕的。我們的鼻腔就好像一個前后都有門的小房子。前門就是鼻孔,后門就是連接的咽喉。因為鼻子的一個功能就是將進入鼻腔的空氣加濕加溫。但是在平時的時候,鼻孔里的鼻毛會過濾一部分吸入的灰塵細菌,而筆粘膜也會分泌少量粘液——也就是鼻涕來清潔吸入的空氣(想想霧霾天的灑水車,貌似一個道理吧)。產生的鼻涕很少,而這很少的鼻涕會從后門(也就是咽喉)直接被我們咽進肚子——這么想想還有點惡心,是不是,哈哈!其實也沒有這么惡心,大多的鼻涕在流動的途中因為蒸發(fā)干結,其實剩下的也就不多了??稍诟忻暗臅r候,為了與病毒斗爭,分泌的液體就會增多,這些鼻涕沒辦法全從后門流走了,所以就有一部分從前門——鼻孔流出來了。這就是鼻涕。
3、 用大白話,讓孩子一次記住所有名稱,這是一種假象的思維訓練,而非實際記錄,父母需要提前演練具體場景,才能在和孩子真正交流的過程中舉重若輕的使用。
先說鼻子的名稱和結構:
鼻子的結構就好像一個前后開門的小房子。前面的門就是鼻孔,后門就是連接的咽喉。
鼻孔和鼻頭這些露在外面的、我們能一眼看到的部分,就是外鼻——外面的鼻子。
我們呼吸的空氣,從外鼻的鼻孔進入,就好像從門口進到了屋里。鼻子的這個小房子就叫鼻腔。腔就是人或者動物身體中空的部分,比如我們的口腔、胸腔,鼻腔也一樣。
在鼻腔靠前的位置,就是鼻孔附近,會有鼻毛。鼻毛的作用就像家里的門簾,會擋住一部分灰塵,不讓這些對身體不好的灰塵細菌進入我們身體里。(看情況引導到不能摳鼻子上)
在鼻腔里面布滿了鼻粘膜。鼻粘膜會分泌一些液體,這些液體會再次阻擋那些進了房子的灰塵或者細菌(就好像霧霾天里路上會過灑水車,讓灰塵不要再漂浮起來)。而這些液體會向坐公交一樣,前門上車后門下車,最終流向咽部,而后排出體外。當我們感冒的時候呢,為了對抗突然增加的細菌,就需要分泌更多的液體,這些液體沒辦法全從后門出去了,就只好有一部分從前門——鼻孔流出來了,這就是鼻涕了。
在鼻腔的上面部分,還有一塊區(qū)域,叫嗅上皮。鼻子的主要功能是對應我們的嗅覺,這塊區(qū)域就是負責我們的嗅覺的,也就是負責管理我們到底聞到了什么味道。它的位置呢,是在小屋子的屋頂上,所以就叫做嗅上皮了。
當物體的氣味小顆粒隨著空氣進入鼻腔這個小房子到達嗅上皮這個屋頂時,粘膜會把氣味的小顆粒溶解。屋頂發(fā)現這些小顆粒之后,就會把在屋頂睡覺的細胞叫醒,這些小細胞就會開始工作。它們的工作內容就是開啟傳送帶,把這個氣味傳到嗅覺神經,從而讓我們大腦判斷出這是什么味道,產生嗅覺。
有時候我們深深的用力的去聞的時候,因為吸入的空氣更多了,空氣里的氣味小顆粒也多了,所以聞到的氣味就更明顯。而我們感冒的時候,因為鼻腔變窄了,那空氣就進不去小屋子了,所以那時候就覺得聞不到氣味了。
再來說說感冒的狀況:
為什么會流鼻涕,之前已經說過了。
為什么會鼻塞——感冒的時候,鼻腔里的粘膜就會變厚了,好像房子里堆了東西,跑來跑去就不那么方便了也不那么流暢了,所以就會覺得鼻子被堵住了。(可以引導她如果家里的玩具都不收拾,那在屋里玩的地方就會變少,達到讓她自覺收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