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一切以您為準。
全文共計4502字,閱讀約需7分鐘。
共分2部分內容,重點內容已標紅。
1.學習路徑
入門階段、進階階段、提高階段
2.學習方法
精讀與泛讀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學習語文有“三怕”——
“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我們來聊聊“三怕”之首——文言文。
與現代漢語相比,古代漢語的特征:
一是言文分離。
通俗點說就是口語和書面語不一樣。
二是行文簡練。
歷代名家很注重語言錘煉,講求“微言大義”,就形成了文言文嚴謹簡練的風格。
三是一詞多義。
古代漢語中單音節(jié)詞占優(yōu)勢,雙音節(jié)詞和多音節(jié)詞比較少;省略主語,賓語,謂語,介詞的情況很常見;一個字或詞有多個截然不同的意思。
學習文言文,除了要學習各類語法知識,還要掌握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識和歷史背景知識。這篇文章就來梳理一下文言文的學習路徑和方法。
01 學 習 路 徑
主要參考了張中行先生的《文言津逮》。這是一本講解怎樣學習文言的書籍?!敖虼钡谋疽馐怯啥煽谧竭_目的地,后用來比喻為學的門徑。所以“文言津逮”也就是文言入門。理論指導實踐,前期摸清了、認準了學習原則和學習方法,后期就不會再大量耗費“如何學古詩文”的思考精力,專心致志去執(zhí)行就好了。
★對于“如何學”,四個原則:
1.由淺入深;
2.由少而多;
3.由慢而快;
4.由借助(教師、注解與辭書)到自力。
★對于“怎樣讀”,四條建議:
1.初學要“懂”,要“熟”,尤其要強調“熟”;
2.“精”與“博”要配合得適當;
3.要學習使用工具書;
4.要以理性知識為輔(文言語法知識)。
根據張中行先生講的“由淺入深”,“先選本而后全集”,“散文和詩詞可以交錯選讀,逐漸加深”等建議,我先后選了選擇6套教材+1本工具書、一步一個臺階。選擇初中、高中的教材篇目,并非是刻意“提前學”或者“拔高”,而是因為教材的編排循序漸進、難度梯次適中,應該是全國最頂尖的專家學者、一線教師精挑細選的,無論是文體、修辭、語法、還是文采、思想、內涵,都極具代表性和廣泛性,把這些“經典中的經典”讀熟吃透,起的是“以點帶面、以小見大、一葉知秋”的作用。當然,精力和時間都特別充沛的娃,可以去讀全套、全集、專輯,關于“機會成本”“時間成本”,這是個人選擇問題了。
【6套教材】
1《中華經典素讀范本》陳琴 廣東人民出版社
2《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華語教學出版社
3《小古文100課》朱文君 濟南出版社
4《初中生必背古詩文132篇》團結出版社
5《高中生必背古詩文67+5篇》團結出版社
6《中華古詩文閱讀》上海教育出版社
【1本工具書】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 商務印書館
【入門階段】
【內容】
成語、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古詩詞
【目的】
1.了解歷史背景、做好知識鋪墊
2.熟悉漢語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做法】
1成語:
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沿用下來的,蘊含著很多歷史典故、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或其他傳說、古典文學作品。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代漢語,成語中的語素有許多保留了古漢語的意義。
學齡前可以先從成語故事入手,了解大意,為以后的文言文學習做好知識背景鋪墊。網絡上有很多成語故事的資源,大家可以找一找,此處不再贅述。
上學后,能夠實現自主閱讀后,可以用享學樂的成語資料進行學習,在了解歷史故事的同時,還可以初步了解文言文實詞。
2.聲律啟蒙/笠翁對韻
是訓練兒童應對和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讓孩子讀的目的,就是了解、熟悉漢語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這是語感的培養(yǎng)。
找來凱叔的《聲律啟蒙》音頻,這套音頻做的不錯,每天早晚聽2遍,再找來書,讓娃讀2遍。弄完了這套還可以找來《笠翁對韻》,讀一讀,強化一下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3.古詩詞
古詩詞是一種語言凝練形象,結構自由跳躍,富有節(jié)奏韻律,飽含聯想想象,高度集中概括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體裁。小學學習的古詩詞相對篇幅短小,容易理解,語言上朗朗上口,易于誦記,學好古詩詞可以為文言文奠定基礎。比如崔顥的詩《黃鶴樓》中“晴川歷歷漢陽樹”、文言文《核舟記》中也有“珠可歷歷數也”,兩個“歷歷”,都是“清楚可數”的意思。類似的例子還很多,先易后難,再學不難。
《小學古詩詞75+80首》綠皮書,這套書得弄得滾瓜爛熟吧,這是必須的。
如果還想擴展的,可以試試以下資料:
1.中華書局出版,顧青譯注的《唐詩三百首》有斷句供參考。
尚雅國學《唐詩三百首》字大有標音,東南大學或者南京大學出版社的版本都可以。
2.中華書局出版,呂明濤譯注的《宋詞三百首》有斷句供參考。
尚雅國學《宋詞三百首》字大有標音,東南大學或者南京大學出版社的版本都可以。
【進階階段】
【目的】
形成多層次、有序列的學習體系,開拓視野、掌握信息,讓孩子知道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版圖”有多大。
【內容】
《小古文100課》
《中華經典素讀范本》
《初中生必背古詩文132篇》
【做法】
1.《小古文100課》(1、2年級)
剛接觸文言文,建議找一套比較系統(tǒng)的書來讀,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缎」盼?00課》中最先開始的,都是民國時期的小古文,那是接近于白話文的,孩子很容易接受,而文言文最難的是先秦古文,可以晚一點再接觸。
如果孩子接受能力比較強、基礎打得好,完全沒必要讀完100篇,每個類別選代表性的1-2篇即可。
2.《中華經典素讀范本》(貫穿1-6年級)
陳琴《中華經典素讀范本》(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熟讀成誦。全套12冊,每學期1冊。并非按照她的編排順序去讀,而是所有作品根據難度和小初高學習階段的重要性,有不同的朗讀天數和次數安排。這樣做感覺效果不錯,所以開設了“中華經典素讀跟讀打卡活動”,就是按照這個原則排序和選取的。
3.《初中生必背古詩文132篇》(可從5或6年級開始)
【提高階段】
【目的】
為初中打基礎,擴大閱讀范圍、提高閱讀難度。
【內容】
《高中生必背古詩文67+5篇》
《中華古詩文閱讀》
【做法】
學習實詞和基本語法。
具體看“學習方法篇”。
1.《高中生必背古詩文67+5篇》
(可從小升初暑假開始)
2.《中華古詩文閱讀》
(可從7年級開始)
這是復旦附中的校本教材,是以中華古代文化知識體系的存在方式展開,以“經”為中心,以“史”“子”“集”為拱衛(wèi),展現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體系。全套教材共6冊,每冊教材有10個單元,除廣泛涉獵《論語》《孟子》《詩經》等經典外,每冊都安排了《文心雕龍》、古詩詞鑒賞、談詩論文等單元的學習內容,所選篇目也都是最核心、最優(yōu)秀、最有生命力的內容。
02 學習方法
所有的文本閱讀都需要精讀+泛讀。前文提到的6套教材,整體上是泛讀,即不用講解、不扣字眼,做到熟讀成誦即可。起到的是培養(yǎng)語感、開拓視野、打好底蘊、了解全貌的作用。
“熟讀成誦”,就是標生字、標斷句,重點字詞標解釋,然后就是讀、熟讀(不用要求孩子抑揚頓挫、搖頭晃腦),這是基本功,每天朗讀基本上不超過15分鐘。
掌握較多的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鍵,所以需要精讀。
一篇文章是靠實詞傳情達意的,虛詞只起連接句子結構、調節(jié)語法語氣作用,本身沒有多少客觀實際意義。
要看一個人的文言功底深不深,主要看文言文實詞能積累多少,“文言實詞顯實力” 也就是這個意思。
文言實詞考查的重點仍在詞語的理解和積累上,在學習和復習中要注意實詞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和偏義復詞。其中考查的重點是實詞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
針對名家名篇或是孩子感興趣的篇目,還有享學樂的成語資料,可以做精讀,以此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助力以后的學習。下面舉例,享學樂的文言文精讀“六步法”。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