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輔導孩子寫作業(yè)的段子太多了,好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波熱潮,然后每次都能獲得許多爸爸媽媽的共鳴。
這樣的文章我看一次樂一次,評論區(qū)尤其歡樂多。笑歸笑,爸爸媽媽真是不好當。
話說孩子們也不好當,不僅要辛辛苦苦的寫作業(yè),還要被爸爸媽媽吼,甚至被撕作業(yè)、拍桌子。小家伙們暫時又沒有話語權(quán),心里苦也沒法發(fā)公眾號呀。
如果把爸爸媽媽給孩子輔導作業(yè)比喻成“混合雙打”,那我們家的打法更復雜——
四年級下學期,糯米開始學習小數(shù)了。期中考試前的那段時間,她的作業(yè)簡直慘不忍睹,一頁錯五六道題都常見。
如果說之前的數(shù)學計算,她常常犯看錯數(shù)字、進位計算的錯誤,那學習了小數(shù)之后的錯誤簡直花樣百出,讓我瞬間覺得她又找到了十幾種新的錯法。
如果是我檢查,一般會冷冷地把作業(yè)丟在桌子上,責令她趕快改錯。如果是爸爸,她就沒這么好運了。
在爸爸看來,明明已經(jīng)掌握的方法,卻犯了低級錯誤,這是不能容忍的;如果接連發(fā)生低級錯誤,那就是糯米沒用心,是非常嚴重的學習態(tài)度問題。
那天,爸爸又把糯米訓哭了。
在二人搭檔里,我自然是樂于扮紅臉的——收拾殘局總好過雞飛狗跳嘛。
不過這次,我要好好跟糯米“談一談”。
“并不是所有的練習都有效果。這意味著,并不是你做作業(yè)了,就有收獲和進步?!边@個開場白似乎離“萬惡的小數(shù)點”很遙遠,糯米一邊擦眼淚,一邊默默地聽著。
“媽媽曾經(jīng)說過,要把學英語當做例行公事。這個例行公事指的是如何調(diào)整心態(tài),更輕松地堅持下來,并不是說,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不需要用心?!蔽依^續(xù)說道,“比如媽媽現(xiàn)在錄課就是一種刻意練習。我想了很多辦法,希望能講得更生動;同時呢,也有很多叔叔阿姨在給媽媽做反饋,每節(jié)課有哪些問題需要調(diào)整。這樣,媽媽才能不斷地改進?!?/p>
糯米喜歡聽我分享我的工作體會,或許因為這使她感受到我把她當做大人吧。
“對于你寫作業(yè)也一樣。如果每次做作業(yè),你都能非常專注,盡量避免之前出過的錯誤,努力把它做得又快又好,這就是刻意練習了?!蔽彝nD了一下說,“如果你只是為了快點兒寫完,像應付差事一樣去寫,那不僅達不到練習的目的,還會出很多錯,要花時間再來修改?!?/p>
“如果做錯了題,不能匆匆改過來就算完,你得想一想這道題目為什么出錯,是概念掌握的不準確,還是計算步驟出了問題,或者是單純的粗心大意。只有找到了出錯的原因,才能在以后避免同類的錯誤?!?nbsp;
見糯米聽得認真,我趁機提起最近很讓我頭疼的小提琴,“再比如你練琴的時候,如果能專注地拉好每個曲子,發(fā)現(xiàn)其中哪兒自己拉得不太熟練,哪個技巧掌握的還不夠好,并且留心上課的時候老師指出來的問題,特別練習一下,這就是刻意練習了。每次練習都能有很大的收獲,每次都能有進步?!?/p>
糯米說:“那我就能成為業(yè)余的專業(yè)小提琴手了?!边@是她最近非常喜歡說的,“業(yè)余的專業(yè)插畫家,業(yè)余的專業(yè)小提琴手”,她的意思是業(yè)余去做這些事,同時還要達到專業(yè)水平。雖然在我看來很難用“業(yè)余時間”把一件事做得“專業(yè)”,卻仍然很高興她有這樣的目標。
“對啊,就是這個意思?!蔽医又f事情的反面,“可是如果你只是為了拉夠15分鐘,那就會覺得每一分鐘都很難熬。而這樣的練習,帶給你的收獲也非常小,甚至沒有效果?!?/p>
“同樣15分鐘練習時間,如果你每次都能刻意地去練習,媽媽相信你一定進步非????!?/p>
見我收尾了,隊友爸爸悄悄過來補充說,“除了媽媽說的這些,你還得注意方法。比如爸爸跟你說的,做完了用估算的方法來演算最后一位,或者大概估算一下得數(shù)的范圍,就能用很少的時間完成檢查,多數(shù)低級錯誤都能避免掉了?!?/p>
這天之后(的3天),糯米的作業(yè)質(zhì)量仿佛一下子就提高了,練琴的時候也變得專注起來,甚至期中考試數(shù)學考出了久違的100分。
我認為這是我的功勞,而爸爸說:“糯米,看來訓你一頓還是挺管用的嘛!”
玩笑歸玩笑,我很佩服爸爸提出的“估算檢查法”。每次完成計算之后,如果能回頭掃一眼題目,快速估算一下,的確能起到很好的檢查效果,而且花費不了多少時間。
如果真得能有意識地練習,對數(shù)字的敏感度會大大增加;而假以時日,一旦形成這樣的條件反射,毫無疑問對提高準確率大有裨益。
這也是爸爸的經(jīng)典觀點——理科的學習中,方法至關(guān)重要,而不是像我認為的,錯誤率高是因為刷題太少。
至于糯米接受誰的觀點,又采納誰的方法,讓她在實踐中體會吧!
我們常常誤認為孩子太小,而不去講方法;甚至許多爸爸媽媽自己也不知道,原來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原來學習方法還可以不斷完善。
給糯米講學習方法、學習意識,這并不是第一次。事實上,這是我們之間常常聊的話題之一。
從心理學上講,想改變別人太難了,幾乎是不可能的。
相比成年人,孩子比較被容易改變,原因是孩子沒有太多的固定思維或習慣。即便如此,如果想讓孩子接受一個觀點,或者養(yǎng)成一種習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孩子逐漸長大,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之后。
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改變更像是一種滲透,一種潛移默化地習慣養(yǎng)成。
這時,“成長性思維”就變得格外重要。我們得有成長性思維,不給孩子貼上固定不變的標簽,孩子才能有改變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孩子也會變成有成長性思維的小孩,Ta才會不斷地尋求改變,想要變得更好。
比如在這件事里,看似糯米對我的觀點接受得非??欤@其實有一個前提背景——在一周之前,我把《刻意練習》推薦給了糯米,她用兩個早晨的時間聽完了這本書的解讀音頻。
有了這樣的醞釀和積累,她才能夠理解我講的無效練習與刻意練習之間的區(qū)別。
畢竟,學習的意義不在于上次考了98分,這次考了100分,而是我們比過去更熱愛學習,也更擅長學習。
這種擅長可能體現(xiàn)在學習效率更高,也可能體現(xiàn)在掌握的知識更系統(tǒng)、更牢固上。
我想,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才是我們能夠傳承給孩子的最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