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親近幾年的愛好--巡山找蟲。說實話,這個和找茬游戲差不多吧,是個鍛煉自己尋蟲能力的方式。蟲子一般都有自己的偽裝色,如果它不動不跳,講真,真的很難找到。
那有沒有找蟲的訣竅呢?當然是有的。老母親自行總結(jié)了幾塊磚頭給大伙參考下,希望能引來更多好玉。
1,根據(jù)寄主找蟲。有些蟲對食物很專一,只愿意吃某種葉子。只要記住植物模樣,就能上下翻找了。先仔細瞅瞅嫩芽部位,再根據(jù)植株的高低調(diào)整自己的姿勢。矮植株,可以蹲下來,翻翻葉子反面,因為有的就喜歡躲在葉子背面偷摸著啃。當然,也有正大光明在葉子正面大嚼特嚼。尤其是帶新鮮缺口的葉子,特別值得細看。有的大樹太高,建議直接在大太陽底下透光來瞅葉子背面,如果看到蟲子的身影,就毫不猶豫地拿網(wǎng)子搞下來觀察。
2,棲息地,也就是蟲子的家。一般來說,石頭底下,朽木,腐土里,樹桿上的洞洞里,疏松的樹皮下面等,都是蟲子躲藏的好地方。
3,根據(jù)習性找蟲。有的蟲就喜歡白天出沒,而有的偏偏喜歡黑夜出來。晚上帶個手電筒去山里隨便走走,收獲都很多。還記得以前在老家學校里上晚自習時,一堆堆趨光的飛蟲啊蛾子啊就拼命往教室里鉆。
4,根據(jù)季節(jié)和時令找蟲,有的蟲不怕冷,初春就跑出來了,而有的必須的等到一定時間。有的蟲子爆發(fā)時間就那幾天,應該是出來集中交配,效率更高,一旦錯過就神秘消失了。此外,還有些喜歡潮濕的就愛雨天出來轉(zhuǎn)悠。
5,根據(jù)蟲子的偽裝性來尋找。有的蟲有毒或者偽裝成毒蟲,顏色特別艷,一眼就能找到,也是威懾捕食者的方法,表明自己有毒,不可食用。還有的干脆偽裝成常見捕食者小鳥的天敵,比如擬態(tài)成蛇,貓頭鷹等,這些都比較明顯。更多的蟲會偽裝成大自然里常見的葉子(綠葉枯葉都有),葉脈,樹枝,樹皮,花瓣,泥巴,鳥糞,甚至青苔,讓人傻傻分不清。更令人震撼的是,還會像葉子一樣隨微風的節(jié)奏進行搖擺,可太專業(yè)了!個人建議的是嚴查各種鳥糞,這種顏色白灰相間比較顯眼,好找些。
當然,再就是多練練自己的眼力,現(xiàn)在老母親可以做到的是,一眼掃過去,找到枝丫上或者葉子上多出來的東西。說這么多,還是鼓勵大家觀蟲后,讓它們繼續(xù)待在原地,無論是害蟲還是益蟲,總歸都是大自然生態(tài)鏈的重要一環(huán)。特別是城市里的森林,本身就很脆弱,人小小的一個舉動太容易打破這個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