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一篇兩年多前的文,是學校讀書節(jié)應老師之邀寫的稿件。孩子獲得學校閱讀平臺的第一名。當時還是二年級下學期7歲半?,F(xiàn)在10歲了。后續(xù)的事情以后有空再寫。
孩子的自主閱讀從 4 歲半開始,到 6 歲上小學已經(jīng)讀過了《長襪子皮皮》 這類的大部頭長篇小說。本來我以為我已經(jīng)完成了陪伴閱讀的工作,可以放手讓 她自己讀書,不需要親子閱讀的步驟了。有一次在跟班主任王老師的溝通中,老 師談到閱讀維度的問題。讓我對陪伴閱讀的概念有了新的認識。
現(xiàn)在孩子的識字量比較大,閱讀興趣已經(jīng)養(yǎng)成,閱讀速度也很快,看書已經(jīng) 是她喜歡并且享受的事情。但是,如果完全由著孩子自己選擇,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讀 書有很大的傾向性。女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和小說,或者說偏文學類的書籍,男生 則偏愛自然,科普,和幻想小說,漫畫一類的圖書。 如果不加以引導,長時間 發(fā)展,孩子就會排斥拒絕自己不喜歡的那類書籍。閱讀是好事,但是不是只要讀 書不管讀什么都好。
7 歲以前,她基本都在讀童話,小說和科普類圖書,我覺得她也需要人文方 面的知識。進入小學二年級,我開始有意識地陪她讀一些人文和歷史類的圖書。 這個階段的陪伴閱讀,不是僅僅地讀給她聽,而是要選擇合適的書籍,跟她一起 看,跟她一起討論,用生動的語言引起她的興趣。我和她爸爸給她選了陳衛(wèi)平的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套書作為歷史入門,圖文并茂,邊看邊講,慢慢培養(yǎng) 她對歷史的興趣。大約過了兩三個月,她就已經(jīng)明顯地迷上了歷史,經(jīng)常纏著我 們“講段子”。所謂“段子”就是一個個歷史小故事,我們從三國的謀略故事開 始講起,把我們小時候聽評書的底子都翻出來了。但我們畢竟不是學歷史的,搜 腸刮肚,很快就講不出多少故事了。為了繼續(xù)給她講段子,還特意去網(wǎng)上找資料, 復習一下,回顧一下,找她能理解的,有意思的故事講給她聽。為了讓她的歷史 知識不僅僅是碎片知識,我們還在家中的白板上從夏,商,周,開始,一個個朝 代給她串講,讓她聽過以后,自己在白板上寫下重要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美其名 曰我家的“歷史小課堂”,現(xiàn)在還在繼續(xù)。漸漸地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給她串講過的 朝代(現(xiàn)在到隋朝),她明顯腦子里清晰很多,能捋成線,有整體的認識;比她 自己單純看書效果好很多。通過這些努力,我們讓枯燥的歷史變得生動起來,讓 孩子真的對歷史感興趣,愛上歷史。半年的時間,她主動看完了 800 多頁的《林 漢達歷史故事》和《三十六計》等好幾本歷史類的書?,F(xiàn)在,我家的餐桌話題經(jīng) 常是有關(guān)歷史的話題,互相考個小問題,她也會主動地講一個看過的故事給我們 聽。
通過引領(lǐng)孩子歷史入門這件事,我深深地意識到,家長需要做的陪伴閱 讀在孩子實現(xiàn)自主閱讀之后,也需要上一個新的臺階,而并非只負責督促和買書 那么簡單。沒有人對陌生的領(lǐng)域一下子能有濃厚的興趣,孩子更是如此。做父母 的只要花些時間和精力,就能為孩子又多打開一扇窗,孩子會看到更加精彩更加 廣闊的世界!打開眼界,拓寬維度,世界才能更廣闊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