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情緒風格的六個維度

2016
2014
2021-8-2 23:27 原創(chuàng) · 圖片4

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

  • 他/她可能遇事容易急于求成,一得到任務就提槍上馬;
  • 也可能害羞膽怯,遇到提問十分遲疑、不敢回答;
  • 還可能臉皮太薄,一丁點批評就會吧嗒吧嗒掉眼淚……

我們不但無法捉摸他們的情緒,而且有時候還會因為他們表現(xiàn)得不如我們的預期而動怒,亦或者是不停地嘮叨講道理,企圖讓他們改變想法和行為。

但,這有用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想想另外的問題:

1、情緒是否先天存在個體差異?如果有,這個差異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

2、情緒是否是一種穩(wěn)定的表現(xiàn),甚至一生都不會改變?

3、情緒和性格是否有關?誰造就了誰?

理查德·戴維森在《大腦的情緒生活》里,通過科學實驗的結果,幫助我們尋找到一些答案。

簡單來說,他把情緒拆解成六個維度,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基本組成單元。

而這六個維度都有對應的大腦機制來解釋(也就是說大腦怎么反應,決定了你最可能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緒),從而幫助我們認識情緒產生的根源,并尋找辦法來發(fā)展短板、改善性格中的弱點。

1 情緒風格是穩(wěn)定不變的個體特質

首先,情緒風格是衡量個體情緒特質的。這就意味著,不同個體存在著不同的特質。

這非常好理解,我們每天都在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可以很快分辨出不同的人在情緒方面的差異,尤其是當大家遇到相同的突發(fā)事件時,反應往往完全不同。

其次,情緒風格可以保持穩(wěn)定不變。情緒風格會影響特定的情緒狀態(tài)、情緒特質和心境出現(xiàn)的可能性。

情緒狀態(tài)是最小、最不易把握的,它通常只能持續(xù)數秒鐘的時間,一個情緒狀態(tài)會迅速讓位于下一個。能夠持續(xù)且可以在數分鐘、數小時乃至幾天內保持不變的感受,被稱為“心境”,它會形成某種“情緒特質”

而情緒風格屬于哪一種,則取決于情緒狀態(tài)、情緒特質出現(xiàn)的可能性。比如看到娃在家亂寫亂畫,你是欣賞他的“創(chuàng)意”的幾率更多,還是不耐煩地喝止他的幾率更多?

第三,情緒風格由特定的大腦回路控制,可以用客觀的實驗室方法來進行度量。這是理查德·戴維森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和貢獻,也是情緒風格區(qū)別于其他關于人類性格、情緒理論的根本。

他認為 ——

我們更習慣用“個性”來對人們進行描述。近年來,心理學不斷沾沾自喜地炮制出各種分類系統(tǒng),聲稱存在著四種氣質、五種個性要素或者天知道有多少種的性格類型。不過,這些分類系統(tǒng)在科學上并不那么令人信服,因為它們并不是基于對基本大腦機制的嚴格分析。

這,或許就是一個神經科學家的驕傲 :)

2 情緒風格的六個維度

前面說了很久六個維度,這里先做一個簡單的羅列:

1. 情緒調整能力(Resilience):你從逆境中恢復得快還是慢?

2. 生活態(tài)度(Outlook):對你而言,積極的情緒可以持續(xù)多久?

3. 社交直覺(Social Intuition):你是否善于從身邊的人那里獲取社交信號?

4. 自我覺察能力(Self-awareness):你對身體的感受是否敏感,從而易于覺察到自己的情緒?

5. 情境敏感性(Sensitivity to Context):你是否善于根據所處的情境調整自己的情緒反應?

6. 專注力(Attention):你的注意力是比較容易集中還是比較容易分散?

情緒風格的六個維度,和性格有什么關系?

為什么是這六個維度?因為作者通過科學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每一個維度都可以對應到一種具體的、可辨識的神經特征。

盡管他并沒有說(可能也無法證明),除了這六個維度以外是否還有其他的神經作用機制,但是理查德·戴維森認為這六個維度所建立的理論模型,已經能夠很好地解釋人類的行為和情緒。

這些神經作用機制到底是什么樣的,會在下一篇文章里做一個提煉概括。

情緒風格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極端的。每一個維度都對應于一個連續(xù)變化的區(qū)間:一些人位于區(qū)間的這一端或者那一端,而另一些人則位于區(qū)間居中的位置。把你在每一個維度區(qū)間上的位置匯總在一起,就得到了你的總體情緒風格。

你可以把這個理論模型想象成一個雷達圖,在每一條邊上都可以找到你在這個情緒維度的具體得分,然后把這些得分點連起來,就有了屬于你的獨一無二的情緒風格形狀。

情緒風格的六個維度,和性格有什么關系?

3 情緒風格和性格的關系

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有些情緒風格可能和個性、性格有關聯(lián)。

比如一個內傾的人(MBTI理論中的I型),他很可能專注力維度和自我覺察維度的得分會很高;一個情感型(F型)的人,則可能社交直覺和情境敏感性的得分更高。

那么,MBTI理論和情緒風格理論,到底是誰解釋誰呢?

理查德認為,任何關于人類行為和情緒的理論模型都必須建立在他所提出的六個維度的屬性和大腦作用模式之上。

有一個道理他說得很對:在科學上,如果一個新理論要將過去的理論取而代之,它必須展現(xiàn)出比舊理論更強大的解釋力:舊理論能夠解釋的現(xiàn)象,它要能夠解釋;舊理論不能解釋的現(xiàn)象,它也能夠解釋。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要想超越和取代萬有引力理論,首先必須要解釋所有牛頓已解釋了的引力現(xiàn)象,比如物體自由下落的速度,此外還必須能夠解釋牛頓理論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比如在大恒星強引力場附近的星光偏折。

情緒風格的六個維度,和性格有什么關系?

因此,他舉例證明情緒風格理論足夠解釋各種個性特質和氣質類型:

沖動:弱專注力與弱自我覺察能力的組合。

耐心:強自我覺察能力與高情境敏感性的組合。許多事情會隨著情境的變化而改變,認識到這一點有助于我們培養(yǎng)耐心。

害羞:弱情緒調整能力與低情境敏感性的組合。如果對情境不夠敏感,我們的羞怯和謹慎會在錯誤的場合出現(xiàn),自縛手腳。

焦慮:弱情緒調整能力、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強自我覺察能力以及弱專注力的組合。

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與強情緒調整能力的組合。

而情緒風格理論能夠解釋各類性格理論的根源在于:只有情緒風格理論是通過科學實驗,和人的大腦神經聯(lián)系起來了,即通過物理層面的原理,解釋了精神層面的表現(xiàn)。

進一步說,因為情緒風格是穩(wěn)定的,所以它會影響某些情緒狀態(tài)出現(xiàn)的幾率,從而讓我們更多地呈現(xiàn)出某種特質。這種特質會讓自己或他人在日常行為中觀察到。

當被觀察的人足夠多時,就有人根據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關鍵要素,并將這些關鍵要素作為區(qū)分不同性格類型的標準。但,這些關鍵要素僅是被觀察到的現(xiàn)象,而不是產生現(xiàn)象的原理。

這就類似于,中醫(yī)是一種循證醫(yī)學,從大量表現(xiàn)(證據)中總結治病的規(guī)律。而西醫(yī)熱衷于從化學、物理等作用原理上解釋病因,從而去找到治病的方法。這不是說“中醫(yī)就沒有用,西醫(yī)就更科學”,兩者不是對立關系,而是硬幣的不同兩面。

情緒風格的六個維度,和性格有什么關系?

至于我們?yōu)槭裁匆私膺@些?

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六個維度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情緒風格。另一方面,則是我們可以理解,情緒風格、性格特質,都是有生物學意義的。你的基因決定了你的大腦,你的大腦又決定了你的性格。

不要總覺得孩子為什么這么不聽話,那是他的大腦所決定的,不是他想聽話就能聽話的。

但話說回來,基因能決定人的一輩子嗎?

答案是否定的,基因并不會永久地決定情緒風格,人們也完全有辦法去改善情緒風格中某些消極或過于極端的成分。

這,其實才是我們了解情緒風格最重要的意義。

如果你也感興趣,或者孩子在情緒方面有何困擾,期待一起交流。

留言或者關注“玥媽育兒筆記”吧!


閱讀原文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玥沐賞心
玥沐賞心
2016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