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古詩】啊嗚,吃掉那片印滿古詩詞的記憶面包

2020-6-20 10:59 原創(chuàng) · 圖片10

自2020年的成人寒假開始,和二年級的小朋友在家里背起了古詩……然后,感謝生了個娃,讓我又重新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認(rèn)識到了我原來是個中文系小碩,曾經(jīng)的語文課代表哇!

嗯是的,就是這本小書,在我和小朋友的反復(fù)摩挲之下,終于皺起了他的眉眼。這就對啦……書皮皺紋越多,頁腳卷曲程度越大,頁邊越是毛躁與發(fā)黑……越是說明這本書被寵幸的頻率之高,地位之高~

其實這本小書購買的時間為,疫情居家期間被寵幸成了這般模樣。居家的時光,除了可以數(shù)數(shù)家里米缸的大米,還可以變著法兒的玩古詩吶!

法兒一:詩詞大會之問答題

不用說,詩詞大會里的玩法多種多樣,是最好借鑒的形式。古詩不一定是要背,更可以當(dāng)做知識來學(xué)習(xí)。把詩詞中的注釋提摟出來,再拍個腦袋想幾個周邊,一道判斷題、選擇題邊張張嘴就來啦。來來來,我們隨便翻一頁,

請搶答:

少小是年少的時候,請問,古時幾歲一下為少?

A、15歲;B、18歲;C、20歲;D、30歲

“鬢毛衰”中的“鬢毛”指的是:

A、眉毛;B、頭頂?shù)念^發(fā);C、臉兩邊靠近耳朵上的頭發(fā)

至于填空題、判斷題,各種題干選項,請隨意~

接下來,是搶答題或必答題,讓家里老老小小挨個坐好,答題積分最高者~便可獲得外出倒垃圾的放風(fēng)機會一次~

法兒二:詩詞大會之飛花令

是的,看到詩詞大會中各種飛花令,各種張口即來的詩詞,各種自信灑脫的強調(diào),讓我和小朋友更是兩眼發(fā)直,垂涎三尺……恨不得吞下多啦A夢的記憶面包,也好滿腹詩書。好啦,理想豐滿,現(xiàn)實骨感,就算是詩詞量貧瘠至兩位數(shù),但是古人對字詞的運用也是非常廣泛,簡單的一個“月”字、“山”字,也夠我們飛上幾個來回啦……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遠(yuǎn)看山無色,近聽水無聲”、“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寫到這里頓覺自己才華滿滿)

每次小朋友洗澡之時,便是飛花令大戰(zhàn)之時~

法兒三:詩詞大會之畫畫

咳咳,其實我們家是學(xué)過畫畫的,而且還學(xué)過2年還是3年之久!(好意思說)盡管自己也是個手殘,但是可以提要求呀:“朗讀學(xué)習(xí)古詩的時候,一定要有畫面感!我們現(xiàn)在人說話和古時候的人用語不一樣,但是我們看到的東西是一樣的呀,星星還是那顆星星喲,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山也還是那座山喲,梁也還是那道梁(呀,暴露年齡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字和畫的轉(zhuǎn)換,這樣通過畫面,就更能感受到詩人的所見所聞,然后再進入到詩人的所思所想中。去,把這首詩畫下來!”于是,就有了這些不上臺面的筆墨之作……



法兒四:和小伙伴們一起聊詩詞

對,還是因為疫情居家,小朋友和昔日嬰兒時期長大的小伙伴們打起了微信電話。聽到他們通過微信電話聊天,想插嘴也有點點困難呢……

“端端,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大嗎?你知道我們中國領(lǐng)土面積最大的時候是什么朝代嗎?”

“知道啊,960萬平方公里!那辰辰知道故宮的面積有多大嗎?他可有101個標(biāo)準(zhǔn)足球場這么大呢”(這個跳躍有點大)

“我們國家領(lǐng)土面積最大的時候是在元朝,元朝把一大半非洲都打下來了”

“不是不是,元朝把一整個非洲都打下來了”

……雖然不是學(xué)霸,但這些對話讓老母親有點淚流滿面啊……為什么我不知道……

基于此背景,讓“學(xué)霸”之間的對話里加上些古詩詞,也是妥妥的拉……于是,就開始每天在群里聊上啦……今天你是《閑居初夏午睡起》,我是《絕句》,后天我是《四時田園雜興》,他是《有約》。群里小學(xué)霸背的歡,老母親也可以趁機學(xué)上一學(xué)……天了嚕!好多沒聽說……趕緊學(xué)學(xué)好,咦,光背不行呀,可以抄寫一遍嘛,還可以練練字,甚好甚好。老母親就是老母親!不放過一個漲崽崽本領(lǐng)的機會!



法兒五:地理歷史大雜燴

是的,自從背起了古詩,我翻出了這個!

又下單買了這個!

因為,詩中自有大世界!大地理!大歷史!

讀出塞詩,就要看著中國地圖向西望去,想象大漠孤煙直的蒼涼;杜甫晚年在成都,看了“西嶺千秋雪”,賞“花重錦官城”;讀《夏日絕句》、《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溫習(xí)一段南宋抗金歷史……詩詞里的各種地名、典故;詩人的生平、詩詞的朝代背景等橫縱交織起一串串地史知識。不禁感慨我大語文之浩瀚!

法兒六:歸類分組找規(guī)律

除了時不時激起碾壓熱情的飛花令之外,還可以借飛花令之套路對詩詞內(nèi)容進行歸類分組。如哪些是出塞詩呀?哪些是送別詩呀?哪些是寫鄉(xiāng)村生活?哪些是寫山?哪些是些春天?哪些詩詞寫在夏天?不要問我答案是什么,從第1首背到第60首,每個問題都可以了然于心了。對,60首,從第1頁到第120頁,很快。

法兒七:費曼學(xué)習(xí)法

啥是費曼學(xué)習(xí)法?百度一下可盡知。通俗來說,費曼學(xué)習(xí)法便是聽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說一遍,說一遍不如做一遍。于是,在小朋友身上便是,然老母親教他背一遍,不如讓他教老母親一遍。于是,老母親又妥妥的智商不在線。

“媽媽!我今天教你《三衢道中》,聽著,第一句是……”

“等一下!什么是三衢道中?三渠道是個什么?是地名嗎,在哪里,為什么是中?”

“……”

“媽媽!我知道了,三衢道呀,是一座山的名字,在今天浙江的衢州。三衢道中,就是走在去三衢山的道路上。媽媽第一句聽著!梅子黃時日日晴……”

“等一下!為什么梅子會黃,為什么日日都是晴天?”

“……”

十萬個為什么媽上線。

和小朋友磨磨唧唧變著法兒的讀背詩詞一段時間了,盡快這本小書的詩詞還沒背完,但小朋友似乎已經(jīng)養(yǎng)成再微信群里和同伴們飆詩詞每日打卡了;似乎習(xí)慣每天洗澡時或出門散步時強迫老母親和他一起飛這個飛那個字;習(xí)慣于一遍嘴上說著“媽媽你怎么什么都不懂”,一遍細(xì)心的給我講解詩詞;習(xí)慣于碰到不懂的字要看注釋,去問不說話的老師(字典),而不再追著媽媽問(因為發(fā)現(xiàn)媽媽什么都不知道,攤手);習(xí)慣自己先把詩詞的“拓展”部分弄弄清楚,再吭哧吭哧進入字句部分。希望那每一頁被你粗暴翻皺的書,都變成多啦A夢的每一片記憶面包,在咀嚼品砸的芬香中,享受那詩詞的美麗與浩瀚。


收錄到專題
無痛背古詩詞的好方法
15篇精華攻略 · 30.1萬人學(xué)習(xí)
查看專題
閱讀原文 回應(yīng) 舉報
贊3
收藏8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