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對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作了詳細的了解,并知道歐氏幾何在20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但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僅學習已有知識的認知層面,那么很多人類的進步可能都無法產(chǎn)生。
數(shù)學乃至科學的發(fā)展,都是由無數(shù)的質疑、追問和探尋推動的。對歐氏幾何基礎的第五公設,人們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去嘗試證實(證明是對的)或者證偽(證明是錯的),并由此引發(fā)了人類從歐氏空間到黎曼空間的認知變革,推動了我們更好的認識整個宇宙。
歐氏幾何的第五公設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歐氏幾何里的第五公設
:一條直線與另兩條直線相交,如果同一側的兩個內角之和小于兩直角,那么兩條直線,如果無限延伸,就會相交。
圖片來源 《這才是好讀的數(shù)學史》 P218
這個假設說明這樣的一對線不是平行線。在《幾何原本》中,歐幾里得大量用它建立了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性質,因此這條公設也被稱為平行線公設
?;诘谖骞O實質上也是構建了一個歐氏空間,可以理解為類似正方體形狀的一種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存在真正的直線、平面和平行。由于第五公設并不像其他4條公設那么簡單明了,人們認為這是歐氏幾何的瑕疵,曾被法國數(shù)學家達朗貝爾戲稱為“幾何學的家丑”。為了掩飾這一家丑,不斷有數(shù)學家對其進行改造,希望將他改造的更易理解和接受,其中沿用至今的就是普萊費爾公理:過已知直線外一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非歐幾何
非歐幾何的誕生,正是源于對這一家丑的研究。有趣的是,三位數(shù)學家在相互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用類似的方法分別創(chuàng)建了非歐幾何,他們分別是德國的高斯、匈牙利的J.鮑耶和俄國的羅巴切夫斯基。這三位數(shù)學家都從普萊費爾公理出發(fā),判定過已知直線外一點能作多于一條直線平行于已知直線。他們的判定都需要先對空間進行改造,不能還在我們熟悉的這個四平八穩(wěn)的空間中開展證明。例如下圖中橢圓,你一定不能把它僅僅看做我們生活空間中的一個平面的橢圓,而要將其看做一個獨立的橢圓形無限大的空間,這就是一個羅巴切夫斯基空間的圖例。在這個空間中,數(shù)學家證明了APC與BPD都平行于AB,從而在這個空間里推翻了歐幾里得幾何。
圖片來源:《數(shù)學簡史》 P230
這里的確有些繞腦,沒有關系,畢竟我們不是為了真的投入到非歐幾何的研究中,你只需要知道,當我們能夠轉換視角時,有那么一種空間(也許真的存在,也許只在我們腦海中),在其中歐氏幾何不再是真理一般的存在。
黎曼幾何
類似于人們最初認為地球是平的,后來才認識到地球是圓的。對于空間的認知也要放在不同的角度來看。當我們只觀察身邊的局部世界時,世界在我們眼中是屬于歐氏空間的,海面那么平,地平線那么直。
但當我們假設自己站在月球回望地球,世界在我們眼中就是一個球體,原本在局部世界中平行的兩條線,最終都會在球體的兩端相交,在球體的表面,也沒有任何真正的平面和直線可言,也就是說歐氏空間不復存在。再來看一個有趣的反例:麥比烏斯帶
圖片來源:《數(shù)學的故事》P181 海南出版社
它是一個奇特的拓撲空間,它只有一個面。如果將兩個麥比烏斯帶連接起來,會組成一個克萊因瓶。它只有一個面,沒有邊界。
圖片來源:《數(shù)學的故事》P187 海南出版社
那么有沒有統(tǒng)一的密碼來解釋宇宙中的所有空間?黎曼幾何應運而生。
黎曼將n維空間稱為一個“流形”。流形中的一個點用n元數(shù)組來表示。類似歐幾里得構建理論體系的方式。在流形中,黎曼定義了距離、長度、交角等概念。
最美妙之處在于,他還建立了流形曲率的概念,完美統(tǒng)一了歐幾里得空間和非歐幾何空間,即:當曲率為0時,黎曼空間即為歐幾里得空間。當曲率為負數(shù)時,黎曼空間即為羅巴切夫斯基幾何空間。當曲率為正數(shù)時,就是黎曼空間。黎曼這一理論的建立,可以說顛覆了人們之前對于空間的認知,為后來相對論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數(shù)學基礎。
數(shù)學之美
到這里,我們用了3天的時間,簡單回顧了幾何發(fā)展史,現(xiàn)在你是否和我一樣感受到了數(shù)學之美:
從繁雜的自然中,抽象出統(tǒng)一的概念。從隱藏自然的經(jīng)驗中,挖掘出宇宙密碼一樣的理論。由一個大膽的假設開始,提出一個理論,或證實或證偽,再繼續(xù)去求真求證求實。通過一代代數(shù)學家不斷的追問和探索,我們仿佛在玩著宇宙解碼游戲,一點點去揭開宇宙留給我們的線索,不斷建立美妙的公式和理論,去描述我們身處其中的美妙空間。這便是為什么我要在講奧數(shù)的開篇先來介紹相關的歷史,我希望你們不是在學奧數(shù)題,而是在通過奧數(shù)學習接受數(shù)學思想的熏陶,培養(yǎng)數(shù)學思維,感受數(shù)學之美。
這世界上并不需要多一位解奧數(shù)題的高手,但非常需要多一位渴望探求未知的探索者。這才應該是我們學習奧數(shù)的初衷。
最后的最后,為了不把你搞暈,請你暫時忘記非歐空間和黎曼空間,因為中小學的數(shù)學還是基于歐氏空間展開的,這里只是希望你能對空間的非唯一性有個初步的認識。
如果你是一位建筑工人、測量師或木匠,那么歐幾里得幾何學是目前為止最簡單的使用方法;如果你是一個研究遙遠星系或理論物理學的天文學家,你需要考慮空間的曲率,所以需要一個不同的幾何學。幾何是工作人員選擇的工具,而不是工作現(xiàn)場的固定特征。
參考書目:
《這才是好讀的數(shù)學史》 [美]William P.Berlinghoff 著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奇妙數(shù)學史》[英] Joel Levy 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
《數(shù)學簡史》 蔡天新 著 中信出版集團
《數(shù)學的故事》 蔡天新 著 中信出版集團
《數(shù)學的故事》[英] Richard Mankiewicz 著 海南出版社
《有趣的數(shù)學旅行3--幾何的世界》 [韓]金容國 金容云 著 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