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寫給自家倆娃的奧數(shù)備課教材,希望能有更多家長一起嘗試親子奧數(shù)。
更多內(nèi)容和習題講解,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有心小灶。
現(xiàn)在孩子們已經(jīng)對平面幾何圖形的類型和特點有了感性的認識。接下來我們要進入理性計算的部分,首先進行直線型圖形計算的學習。今天先從周長說起。
1
周長的定義和基本計算公式
周長就是指封閉圖形邊界的長度。這個概念很好理解,說白了就是圍繞物體一周的長度。這里需要注意關(guān)鍵詞“封閉”,也就是對于有開口的圖形,例如折線是沒有周長一說的。對于直線型平面圖形來說,不管是三角形、四邊形還是多邊形,周長都等于所有的邊長之和。
周長這個概念有什么用處呢?如果你是一位建筑師,要蓋房子砌墻,你怎么知道需要買多少塊磚啊?你一定需要算出來四面墻的總長度,也就是這個房子底面的長方形的周長。
圖片來源:《生動的幾何--周長》
要知道周長,最土的辦法就是一條邊一條邊的測量,全都測量好加起來就是周長了。但數(shù)學還有一個核心思想就是簡化,聰明的人類肯定不能一直用這么累人的辦法。那如何可以更簡便呢?這就可以借助平面幾何圖形的基本特點和性質(zhì)來簡化問題了。
針對正方形:既然四條邊都是相等的,測出一條邊長,乘以4就得到周長。針對長方形:既然對邊都相等,分別測出長和寬的長度,相加后再乘以2也得到周長。
圖片來源:《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shù)學-挑戰(zhàn)篇》
2
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計算
下面請孩子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圖形變小了(例如被剪掉一塊),它的周長會跟著變短嗎?可以讓他們自己動手試一試。
圖片來源:《生動的幾何--周長》
類似地,在實際生活中,蓋房子的地很可能不是四四方方的,這時候我們該如何計算周長呢?如下圖,我們可以在圖中凹進去的地方畫出一個長方形,如果使用繩子測量,可以想象我們把凹進去部分的繩子拉到外面了。根據(jù)長方形對邊相等的性質(zhì),繩子的長度還是等于土地的周長。我們還可以繼續(xù)畫上第二個長方形,再把繩子拉出來,繩子的長度還是不變的。從這個角度看,凹凸不平圖形的周長被轉(zhuǎn)化為了求大長方形的周長,只需要測量該長方形的長度和寬度就夠了。
圖片來源:《生動的幾何--周長》
這就引出了小學奧數(shù)中周長計算的一類題型,考察孩子能否利用長/正方形性質(zhì)來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一般屬于奧數(shù)題中的繞腦題。
說到繞腦題,我個人將奧數(shù)書中的題目一般分為三類,建議自己根據(jù)孩子的情況取舍并循序漸進。
第一類練腦題:幫助鞏固基本概念,簡單不繞。
第二類繞腦題:考察概念和性質(zhì)的本質(zhì)理解,考察觀察和靈活運用的能力,題目繞彎。
第三類燒腦題:考察概念和性質(zhì)的深刻理解,思路是否開闊,是否敢于善于探索,題目很繞。
4
小游戲
最后玩一個跟周長有關(guān)的小游戲,帶孩子們快樂一下。給孩子一張比手還要小的紙和一把剪刀,請他們想想看,如何可以讓人的頭穿過這張小紙?
這個問題是不是就可以轉(zhuǎn)化為:如何讓紙條中某個圖形的周長比人頭部最大圈的周長更長?
可以請他們試試像下圖中這樣來剪紙。如圖1,先在紙上畫上幾條線,剪開不剪斷,稍微拉開就成為圖2的樣子。再沿圖2中的紅線將紙的中間剪開不剪斷。如圖3將紙拉開,試試看你的頭能否穿過它?
圖片來源:《生動的幾何--周長》
參考資料:
《生動的幾何--周長》[韓]金英蘭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shù)學-挑戰(zhàn)篇》 [美]愛德華.佐卡羅 著 北京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