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這本書很紅,我最近也在看。
據(jù)說,這本書實戰(zhàn)性很強,但要多看、細看,反復(fù)實踐,才能對孩子管用。
我翻了翻,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語言很貼地氣,作者本身也是一個媽媽,所以講的都是鮮活的事例,也不乏她自身的事例。
但不知是翻譯體的原因,還是作者的媽媽視角原因,此書的邏輯線有點亂,有些概念每一章都講到,難以相互精確區(qū)分。
因此,我邊看邊摘抄,做了一個小手賬(閨蜜送我的手賬本要開開光吼吼?。?。
與大家分享一下~
以上,開篇的摘抄。作者的觀點并非塑造完美兒童或者完美人類,只是為了與孩子和諧相處,所以,雞血人看這本書似乎幫助不大。
以上,正面管教的八塊模型。個人覺得還是蠻全面的。
以上,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當前,中國教育好像只側(cè)重于培養(yǎng)語數(shù)英技巧及特長,是比較具象的、狹窄的能力。
這部分可供家長們參考,如何在應(yīng)試教育中以家庭教育為補充,盡量為孩子拓寬三觀維度。
作者在表述完七項能力之后,似乎意猶未盡,又以調(diào)查問卷形式作了補充。
根據(jù)調(diào)查問卷總結(jié)的這份清單是一種提醒,也是一種警示:時刻記得你的目標是這些,而不是分數(shù)。
以下是作者對于幾方面問題的闡述——
這本書的“硬核”應(yīng)該是下面的部分:針對四種不良行為進行具體分析,然后給出四種不同的解決方案。
這一塊之前我們的“爸媽沙龍”邀請來的大神彤爸也有闡釋。當時我是跟他反復(fù)溝通了幾遍才弄懂具體含義。(內(nèi)容請戳這里)
以下這四種行為都是錯誤的,引起的表現(xiàn)是不一樣的,解決方案也是有區(qū)別的——
作者對贏得合作作了詳細的解釋。
我們要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是重點。
作者表示,她很不喜歡“懲罰”,覺得“要讓孩子變得更好,首先要讓他們感受更糟”的做法非常不正確。
她不光是批判,也給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解決辦法——用后果說話。
包括“邏輯后果”和“自然后果”。
作者更推薦使用自然后果,并且家長不能煽風點火或者立場不堅定。
這一部分寫的確實很有道理,不光適用于教育兒童,也適用于人生。
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也不能讓自己的脾氣陷入“生氣的駱駝”僵局。
這,也許就是韓寒所說的“年輕人看對錯,成年人看利弊”一種角度的闡釋吧——你跟孩子較啥勁呢?
當然,還有:你跟生活較啥勁呢?你跟另一半較啥勁呢?
不要陷入權(quán)力之爭了,也不要再互相攻擊和生氣了,趕緊解決問題是正經(jīng)!
作者在闡述本書觀點的時候,娓娓道來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讓概念問題不那么枯燥。
其中,有一些處理方法,確實讓人耳目一新。
比如,對于因調(diào)皮而影響課堂紀律的馬克,老師的意思是讓他抄寫20遍“我在教室里要舉止得體,尊重他人”。
他抗拒不寫,增加到60遍,然后老師叫來了馬克媽媽。
在我們的傳統(tǒng)印象里,“啥?他犯錯誤了,還給他特權(quán),讓他講課?!”這簡直太顛覆了。
但結(jié)合作者前面講的理論,讓孩子有“歸屬感”和“價值感”,就比較好理解了。
如果孩子真心地熱愛班集體,熱愛家庭,熱愛生活,那么他\她就不可能處處生氣、作對,對于學業(yè)的配合度也會比較高,不會太差。
人都是群居動物,骨子里都喜歡被環(huán)境、人群所認可和肯定,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過得積極而有意義。
作者正是牢牢把握住了這一點,所以形成了這套“正面管教”理論。
小 結(jié)
以上,家庭環(huán)境對于孩子三觀的樹立、人生藍圖的描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愛與歡樂,是最好的背景色。
成長于一個充滿了愛與歡樂、溝通順暢的家庭的孩子,雖不一定多么優(yōu)秀,但一定不會太差。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講“佛性教育”的好書。
對于一心培養(yǎng)“學霸”、“學神”的家長用處應(yīng)該不大。(可以看看《虎媽戰(zhàn)歌》之類)
事實上,歷史上,很多學霸,或者事業(yè)上的成功人士,是頗具極端性格和侵略性的人。
但對于培養(yǎng)一個生活方式良好、人際關(guān)系良好、童年過得快樂的“普娃”來說,還是非常實用的。(恩,對我很實用)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讓家長能夠安靜下來,換位思考,壓住怒火,繼續(xù)修煉。
值得一看再看。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公眾號“當文藝媽遇見逗逼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