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閱讀對象是,希望孩子獲得真正成長的媽媽,而如果你屬于掏錢型教育外包媽媽,那就可以跳出了”
本篇是“學齡前【數(shù)學思維】”系列的其中一篇,其它點藍字跳轉
如果玩的內容與數(shù)有關,那就形成數(shù)感;
如果玩的內容與空間有關,那就形成空間感;
如果玩的內容與音樂有關,那就形成樂感;
如果用四個字來表達本篇主題,那就是
家庭活動
如果用一個字來表達本篇主題,那就是
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把數(shù)學打碎,重新編制到游戲中,先在生活中有一個實際的認識,再在課堂上接觸抽象的提煉出來的術語/概念,之前的操作性的理解,就會在學校中接觸概念的那一刻升華!
是玩中先接觸到的,還是課堂里先接觸到,這兩者先后進入的次序不同,會影響人對內容的理解程度。
從實用主義出發(fā),人的目的性更強!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所以家庭主要操作人,要有以下準備:
生活中學數(shù)學思維,
說起來簡單,操作起來也簡單
上樓數(shù)樓梯,切西瓜分份,拿碗筷,去超市買東西結帳。。。多的數(shù)不過來
但有體系、有步驟、有規(guī)劃的操作就沒那么簡單了
總感覺東一錘,西一棒的亂打,太理論的東西又比較枯燥(我捧著那種書也想睡覺),想來想去,還是直接懟個例子出來說明最直接!
下面用時間的認識來說明,
數(shù)學如何融入生活
一、啟動
這一步很重要,也是我們常常忽略的一步
1.家長先啟動,不需要小朋友參與
出門前,小朋友也在身邊時,家長看鐘,自言自語地讀出當下時間,進行1分鐘的解釋
幼兒園的孩子,大概需要十次左右的頻率,才能留意到媽媽的地為,或者對時鐘產生興趣。
2.家長記錄每天早晨出門時間,只需要孩子在場即可
讓出門看鐘這件事,落實到筆頭記錄上(孩子有儀式感,家長有規(guī)律感,不會忘),家長大概演示10次,因為孩子在場并不一定關注(生活中滲透,而不是直接懟!家長耐心很重要),10次足夠充分的示范了。
3.孩子注意到,并好奇的提問,媽媽的回答很重要!
“媽媽,你在干嗎?”
每次回答可以不同,但都是和時間,規(guī)劃相關。至此,你的第一目標達到,
孩子上道了
總結:
這一切就會在生活滲透中建立起聯(lián)系來,這個過程就是讓孩子在好奇心,內心需求下進行關注和思考,而非被動關注,愛做一件事,和被要求做一件事,能量是完全不同的。
然后才可以進行下一步,模仿
二、參與
當上面的活動,媽媽自己做了有一段時間后,在合適的時機,向孩子提出請求,讓孩子參與記錄的活動中,家長可以代筆。
哪怕你背對著鐘,一扭頭就能看到鐘,也可以讓孩子幫忙看鐘的。
以幫忙的口吻,而不是嚴肅的布置任務
提出的“請求”要具有以下特點:
1.要以孩子的實際能力為基礎
2.請求要具體、簡單
你的目標是提高“時間意識”與孩子的“參與度”,就不要把“會寫數(shù)字”或者“書寫數(shù)字的美丑”也加在活動要求中。如果讓一件事變得目標復雜多樣,那就不利于實施。
總結:
當然,提出請求也可能會被拒絕,那就找機會下一次再試。這里會要求操作人極大的耐心,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時的拔苗只是當時長高了,并不能持續(xù)長高。
三、擴展
對于經常磨蹭,慢半拍的孩子,一定是讓家長最頭疼,每天出門前一定會發(fā)生各種催促,吼叫,日復一日,并沒有任何改善。我們自己有沒有想過,是我們的家庭活動沒有做到位?
以下分幾個步驟來說明,孩子在糾正磨蹭這個壞習慣需要多少個步驟
1.從開始記錄時間點,到記錄時長
從小的角度引導:記錄每天都要做的固定事件,最早時間,最晚時間,最有可能的時間,都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不同的時間,如果想最早時間出發(fā),出發(fā)前是怎么安排的,讓孩子總結規(guī)律。
在記錄時長時,媽媽堅守以下原則
從大的角度引導:讓孩子做一張“我的一天”生活作息表,讓孩子理解自己的生活安排和時間之間的關系;
總結:
孩子的成長、改變是需要時間的,記錄這個步驟,是讓孩子看到每天“變化的時長”,達到這個目標就可以了,簡單易操作!而至于“糾正”環(huán)節(jié),還需要后面的操作。
2.學會做規(guī)劃,計劃,感知數(shù)字順序,事件順序
選幾件(孩子比較小可以只選2-3件)孩子最感興趣的事情(每天都會發(fā)生,時間比較固定),和孩子做手工游戲一樣,1個事件做成1個帶有固定時間的表盤,貼在家里明顯的位置,
例如快要吃午飯了
拓展:有余力的家長,或者孩子大一點了,可以增加事件的數(shù)量,也可以做成12小時制、24小時制的多種表盤。
總結:
同樣沒有說教,家長只是不停的示范,以達到孩子自己形成時間意識。
說到這一步,你有沒有想到工作中常使用的項目管理?是不是很像?一個復雜的項目,多人多部門參與時,都需要有項目經理來進行時間進度的管理,更何況孩子呢?而下面這一步,更是項目管理中經常會發(fā)生的。
3.預估時間,并將預估時間與實際時間做對比
體驗事件在時間中的進展,為以后自主安排事情,把握時間做鋪墊。
還是對事件(每日都會發(fā)生,時間基本固定)進行記錄,家長先示范幾次
充分示范后,讓孩子自行記錄
總結:
讓孩子一點點感受,今天和昨天比,早了還是晚了,而不是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他。
全過程沒有說教,家長只是留給孩子充分的時間,思考和感悟,他自己就慢慢就對時間有一定的概念,就會把控的更好。你也會發(fā)現(xiàn),那個磨蹭的小朋友已經破繭成蝶啦!
延伸:
把鐘表盤的形式,推到其它活動中,以了解分數(shù)、循環(huán)、概率
結合日歷,時長拉長后推廣到四季,年,理解時間的周期性
結合其它圖示,通過時長變化,感受到事件變化
遇到新鮮事物表現(xiàn)出充分的好奇,維持長時間的關注,并漸漸表現(xiàn)出對事物的理解 ;
能夠預測家里的事情。如媽媽幾點下班到家,爸爸的水杯一般喜歡放哪個位置,媽媽摘什么菜能預測晚上吃什么
對時間,數(shù)量敏感。大小,遠近,快慢,輕重比較熟悉,并能運用。
成年人都有欠缺規(guī)劃意識的,為什么小孩子沒有任何引導,就要求其不磨蹭,有時間觀念呢?對吧?
上面的實操案例,步驟分解特別具體,這也符合學齡前兒童的啟蒙有明顯特征,不能一蹴而就,而是
以下是上面案例總結出來的要點!很重要,值得你反復多讀幾遍!
一、家庭活動基本原則
二、媽媽注意事項
三、游戲設計事項
四、推薦書籍
上面僅舉了一個實例,完全不夠用,到哪里有現(xiàn)成的可以借鑒呢?我是在這本書里找到的答案
好媽媽這樣教數(shù)學(數(shù)學游戲, 激發(fā)數(shù)學本能, 對標教學大綱)103人有 · 評價11孫路弘 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 2020-07
這本書其實是一本實操手冊/流程指南,按孩子的年齡增長,一年時間的時間順序,記時,記錄(表現(xiàn),進展,問題),所以新手媽媽直接抄作業(yè)就可以。
作者孫老師不但自己的童年是完美的從生活中學數(shù)學,也保持著對數(shù)學的興趣作為終身職業(yè),北師大畢業(yè)后又從事數(shù)學教育工作,是中國第一位奧數(shù)班的班主任,能很好的從老師的角度,看待數(shù)學思維。
該作者還有另外兩本著作(但對實操最有用的還是上面一本)也可以購入,是描述他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中,可以堅定你在實操時的信念
孩子天生會數(shù)學1699人有 · 評價118 · 書評10(美) 格雷格·納爾遜(Greg. Nelson) 著;申嬋 編;孫路弘 譯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4-11
這本書的理念是在生活中融入數(shù)學,但有利用到教具,如果你在家庭活動形式上窮盡了,可以來這本書里尋找靈感。
這里的游戲有一個特點,就是借鑒了很多蒙臺梭利教學法,
對同一技能變換場景、活動次序、游戲形式以達到項固的目的。全書排序比較友好,按難易程度和大部分孩子建立數(shù)學知識的次序排的。
這篇是“學齡前【數(shù)學思維】”系列的最后一篇,還有一些我沒提到的,這里簡單對比一下它們的優(yōu)劣,都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不同家庭限于現(xiàn)實條件,擇優(yōu)選擇吧
1.練習冊-低幼可以,大點不推薦
所以學齡前練習冊不用全級別入。到了中大班,短指媽媽推薦直接上小奧
2.繪本(數(shù)學故事類)-低幼不推薦
要在繪本中加入數(shù)學知識,還要保持對小朋友的吸引力,決定了
輸入效率非常低
尤其是低幼,主要給家長起一個的安慰劑作用,在生活中融入效果好,效率更高(不是不好,是有更優(yōu)選擇,精力有限的家長是可以考慮的)。
但孩子一旦進入抽象期后(尤其是生活中不容易展示出來),數(shù)學繪本還是很好的解決方案。
3.教具-差生文具多,貴精不在多
先搞清楚家里現(xiàn)有的東西,能用來干什么,再入新的,不然就會獲得各色形態(tài)不一的“同一種教具”。最簡單的教具,就能玩出大部分花樣了!牢記,你的目標是思維培養(yǎng)
3.桌游-貴精不在多
其實也是教具的一種,但由于話題度比較高,單拿出來講
使用頻率
如果每種桌游1周玩?zhèn)€一兩次,會玩后家長就覺得已經通關(理解規(guī)則,完成游戲),然后就急于換新的桌游,這只能說明孩子
只是明白了游戲規(guī)則
而沒有學到思維策略
同一個桌游
只有遍數(shù)足夠,才可能思考
如果只是讓孩子不排斥,感興趣,開個好頭那是沒問題的,
但桌游還自帶一個BUG,零散不系統(tǒng),所以后期的確是要切換新方式。
4.國外的教學體系-不過分仰望
美國私立學校都用學校自編材料,公立教材當“選擇讀物”,至少TOP10是這樣的,因為全世界的公立學校都有同一個原則,那就是
“no child left”
不拉下任何1個孩子
其實中國的基礎數(shù)學體系,已經非常頂尖(不要杠,注意基礎兩個字,高等數(shù)學還是很遺憾的),所以手邊的,最容易獲得的資源,就夠用的。
PS:蒙數(shù),新數(shù)等還是可以的
5.公眾號/微信群的“XX數(shù)學訓練營”,“XX思維培訓”,“家長的XX陪跑營”
“公眾號”或“微信群”等平臺,有很多這種組織者,大概率是因為家里有一個牛娃“招牌”。
先不說牛娃有多少營銷成分,就說孩子之間差異巨大,能帶好一個孩子的方法不見得對其他孩子有用。主要是的這位組織者的學歷背景,高學歷和教育專業(yè)背景還是兩回事的。
經驗還是可以借鑒,但不要期望過高就行,指望copy個一樣的孩子出來。
【學校教育】工業(yè)化、標準化,目標性很強,篩選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社會需要的體現(xiàn)。方向是國家需要哪個位置的螺絲釘決定的!
【社會教育】更多是挫折教育,用以使人合格就范,發(fā)揮功用。
話聽著扎心,但是現(xiàn)實!
【家庭教育】不同,完善人格,有自我意識,有自己生命特色的成熟個體,為自己所用,有自己所好,在情緒最低谷時不會只想著像樹葉一樣,從高處落下。(這是個大話題,值得以后再寫一篇。)
如果能想通這些,那孩子一時的卷面成績,就會淡定很多,才能有定力,去花那么多心思和精力,做以上這些事。
哪怕真的到了初中高中,孩子真的不是學習這塊料,那就不要讓孩子在天性薄弱的項目上耗費時間,只有應試教育階段,考核的是平均全面發(fā)展,當邁入社會后,平均發(fā)展的孩子平平無奇,但只要有強項的孩子,終會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