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學者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結論: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yè)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干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就像心理學家皮亞杰說的,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讓孩子做家務,不僅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統(tǒng)籌能力,語言能力乃至學習能力,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責任心和成就感。而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理查德·韋斯布爾德認為,家務能增強孩子的同理心,讓他們更懂得關心他人。很多時候,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比自己動手更費時費力。不僅需要花時間跟孩子示范,還需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安全。但這個做家務的過程,卻能給孩子帶來隱形的財富。而你舍不得讓孩子做家務,才真的有可能是害了他。聰明的父母,不僅注重孩子的智商情商,還會注重提高孩子的“體商”。其實不論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那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還是高爾基說的“勞動使人建立起對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都無一不在說明,把做家務這種小事做好了,才能做真正地去做大事。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讓他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吧??目呐雠鲆矝]關系,畢竟成長這件事,從來就不會一路芬芳。相反,若是你在小時候將他保護得太好,長大后,可能他還是會在別的地方交更多的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