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婷
2015
發(fā)布于 2018-06-17 · 圖片1
謝邀。

自己做一個有趣的人,不對問題設(shè)限,充分開腦洞。

葉圣陶和夏丐尊在《文心》里面有一章是“觸發(fā)”,也就是關(guān)聯(lián)性,這是我和娃聊天的基礎(chǔ)以及拓展所在。

舉個栗子。

上圖是位于廣州時代廣場大門前的一個噴水池。特別有意思的是噴水池里面的球是不斷地轉(zhuǎn)動的。
?
當時2歲三個月的娃到了求知旺盛期,看見自己不懂的一定會發(fā)問:“這是什么?”
?
如果你兩歲的孩子問你:這是什么?你是怎么回答的?

你的答案:___。

我是這么做的。

第一次經(jīng)過的時候,我告訴他:這是一個噴泉,噴泉的上方有一個會轉(zhuǎn)的球。
?
如果答案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不管經(jīng)過多少次,問答多少次,孩子記住的頂多就是圖像和名字。
?
我特別珍惜孩子問我的問題。因為每當他問出一個問題,說明他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他通過他能想到的解決方法——提問來解決問題。
?
如果此時大人,表現(xiàn)得對問題很不屑,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問錯了什么,久而久之羞于再發(fā)問。
?
如果此時大人,表現(xiàn)得對提問十分不耐煩,孩子好奇心的種子就會熄滅。
?
如果此時大人,回答得十分簡單,就不能給孩子起到“深入研究問題”的言傳身教。
?
如果此時大人,每一次回答同樣的問題都只用同一個答案,那么孩子就不會再試圖想一想“別的答案”。
?
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從提問開始的。他不認字,不會查百科全書,不會使用搜索引擎,他只能通過他的言語提問來獲得解答。
?
所以在第一次回答完噴泉是什么后。我主動加上了一句:和我們的地球很像呢?。ㄌ攸c相關(guān)聯(lián)并聯(lián)想),地球每天這樣轉(zhuǎn),于是我們擁有了白天和夜晚。
?
在教育孩子一下知識的過程,我會很注意控制度:內(nèi)容、時間和深度的度。
?
我很注意我所講授的“是孩子理解的內(nèi)容”,“時間的短限制了內(nèi)容的長度”和“以理解的知識新知識(一點點)展開”。
?
在第一次關(guān)于地球的敘述中:對于娃是一個新名詞,但白天和夜晚是已知的,和很像的噴泉球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幫助娃理解地球也是一個球。
?
知識習得的最高境界就是學會“深入淺出”地講知識,并用簡單的模型比喻出來。
?
幾個星期后第二次經(jīng)過這個噴泉的時候,娃再次發(fā)問:這是什么?
?
我每一次都將娃的問題當作第一次聽到,不會責怪他講過怎么忘記了,怎么又問同樣的問題。我假設(shè)娃是想聽更多更深更有趣的內(nèi)容,所以我的答案是不同的。
?
第二次我的回答基于第一次的回答從內(nèi)容上深入了、從時間上延長了、從深度上加深了。
?
第二次我的回答包括兩部分:1、已知的舊知識;2、新增加的一點點新知識
?
1、這是一個噴泉,上面會轉(zhuǎn)的球和我們的地球很像呢。
?
2、地球這樣轉(zhuǎn)一圈,我們有了白天和黑夜。

3、自己圍繞“自己”轉(zhuǎn)叫“自轉(zhuǎn)”,圍繞著太陽“公公“轉(zhuǎn)叫“公轉(zhuǎn)”。

4、圍著太陽公公轉(zhuǎn)一圈就是一年。
?
介紹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這兩個新名詞,我是下了功夫的,簡單地陳述概念,對娃而言不是特別好的方式。我解釋的過程故意將一些娃已知的信息和“名字”關(guān)聯(lián)起來講述。
?
這樣做也是為了給娃的大腦里埋下一顆“記憶是可以通過聯(lián)想和關(guān)聯(lián)”記下來的,不一定只靠死記硬背。
?
大約是發(fā)現(xiàn)每次的“故事”都有點不同。幾周后我們再次經(jīng)過這個噴泉,娃又問了:這是什么?
?
我把前兩周的答案統(tǒng)統(tǒng)說一遍,然后這一次給娃解釋了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地球在公轉(zhuǎn)的過程中存在一個夾角,這個夾角是23度。
?
很多時候我們會給孩子聽英語磨耳朵,聽詩詞磨耳朵。我認為這些由淺入深的科學知識也可以磨耳朵。
?
磨得足夠多時,孩子在學校接觸到相應(yīng)的內(nèi)容,能基于腦海中已知的信息迅速建立連結(jié)點。
?
這就是《絕非天賦》里講的為什么精英階級、中產(chǎn)階級和貧困階級的孩子所掌握的詞匯上“量”的差異,因為他們聽到的累積詞匯量確實有差異。
?
孩子能把基礎(chǔ)的概念之間的邏輯理清楚,接受新知識就不必再費時在低層級的概念中,更能挖掘細節(jié)和深入。
?
在閑聊的過程隨便說 大家都會很輕松,而且越是不刻意的內(nèi)容,記得可能很牢。因為不是正兒八經(jīng)地“學“會的。
?
那個時候娃只是做聽眾,在合適的時間,比如現(xiàn)在,他就可以輕松地和我聊很久的天,展現(xiàn)他自己的關(guān)聯(lián)性思考和試圖回答我提出很多關(guān)于為什么的問題。

一路走來,許多事情似乎都是父母種了一個因,然后獲得一個果。

如何高效學習 文心 絕非天賦: 智商、刻意練習與創(chuàng)造力的真相  [Ungifted: Intelligence Redefined] 
提到的圖書
回應(yīng) 舉報
贊1
收藏43

推薦閱讀

10歲
想法
謝謝花編邀請。

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孩子的其他能力有顯著的不同。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個電腦的話,孩子的語言能力妥妥的可以算成輸出能力,所以要想孩子說的好,必須讓孩子肚子里有貨。

想讓孩子說出更多的句子,更多的語言,必須有大量的語言的輸入。

很多人都以為孩子是一兩歲才開始學說話,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孩子在張嘴說出第一字之前,必然有相當長期的語言積累期。孩子其實是從一出生就開始了他的語言積累。

多跟孩子說話,是最直接最有用最有效的語言積累方式。很多家長會有題主的困擾,孩...
11歲
想法
舉個自己的例子。

我是個幼稚的人,我跟孩子有很多話說。

有時玩積木,我會情不自禁地開始演繹情節(jié),并配上音,帶上表情。比如玩偶摔倒了,我會配音咚kua!并大喊,哦no!救救我的屁股!到底是誰扔的香蕉皮?!看到我的表現(xiàn),孩子總是哈哈大笑。我還很善于裝死,裝傻,裝大驚小怪,裝小動物,還可以一人分飾多角。跟孩子玩,重要的是動作要大,表情要夸張。你自己瘋起來娃肯定也會跟著玩。

有時候在外面,孩子不想走路要抱,我就說,小馬寶寶,快跟著媽媽回家吧。然后自己率先學著小馬嘚嘚嘚地跑起來。...
8歲
想法
我們家目前還沒有到2歲,不過和孩子一起玩可以把自己變成一個話癆,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都可以說啊,還有就是每天和娃一起讀繪本。

1??【三段式教學法】

娃在學說話前有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之前看孫瑞雪的《捕捉兒童敏感期》里有提到幫助有效兒童認知的【三段式教學法】簡明扼要,實踐證明真的很有用。

舉例來說{見到“?!庇檬种钢f“牛”;這是什么?“?!?;牛在哪里?在這里}

2??、【復盤】陪娃去公園散步、超市買東西等去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說說我們的計劃,回來的路上把今天我們一...
9歲
想法
1.韻律。寶寶天生喜歡語言的韻律感。有一次他在車上安全座椅里面要求“媽媽抱抱”,直接說到了目的地再抱,效果一般,他還在哼哼。然后我突然靈光一閃,編了一段順口溜“媽媽抱,媽媽抱,媽媽沒有抱;回家抱,回家抱,現(xiàn)在還沒到”,小家伙頓時就定在那兒了,開心的說:“媽媽還要說”。于是乎就靠著這段相當湊合的rap,反反復復一直把他講到睡著。

2.故事。這個階段的寶寶特別喜歡親身經(jīng)歷的,有一點點簡單情節(jié)的故事了,比如修空調(diào)的故事,媽媽修車的故事……一看就知道這不是編的故事,就是剛剛發(fā)生過他...
9歲
想法
我家有個兩歲三個月的寶寶。話嘮一個。見啥說啥。我的經(jīng)驗:首先媽媽要成為話嘮。從她沒出生在我肚子里時,我天天散步就指這指那給她看,見啥說啥,出生后我就是把她當成我的朋友一樣聊天,比如幾個月的時候看到布娃娃,我會說“寶寶,你看,布娃娃毛絨絨的,小手還可以動,你來感受一下吧”不管她有沒有理會,但是我每次跟她做任何事,我都會與她交流,包括換紙尿褲,覺得我以前就是一個人在演相聲,還演的繪聲繪色。第二,親子閱讀。我覺得繪本真是不錯。平時生活中再怎么說有些詞匯也說的不多,但是繪本不一樣,根...
10歲
想法
我個人感覺無所謂“有趣”或者“無趣”,孩子重視的是“回應(yīng)和陪伴”。

兩歲開始我家寶寶問很多為什么,我一度糾結(jié)該如何回答,經(jīng)常被孩子問到詞窮,后來思索了一段時間釋然了,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問的問題我們可以用他們理解的語言講明白原理的就給他們講,講不明白的就換一種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反問法,把問題拋給寶寶,問寶寶這是為什么,或者干脆告訴寶寶自己也不懂這個問題等寶寶以后研究要是知道了答案告訴爸爸媽媽,或者就讓孩子接受這個“現(xiàn)象”,告訴寶寶它就是這個樣子的,再或者“蝦扯蛋”都...
9歲
13歲
想法
我家正好有一個兩歲的娃,話不多,但偶爾也語出驚人。原因可能有二。1.家里有個姐姐,老愛模仿姐姐小大人的說話方式2.看的書多。
8歲
10歲
想法
我家大寶兩歲時根本不搭理我。完全是我一人自說自話,自問自答。
椰子婷
椰子婷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