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瘋校更偏生活化,里面的用詞也比較生活化,更容易理解,書的目的也就是如中文的馬小跳之類的,讓孩子有興趣去看字多一點的書。樹屋帶點科普,但用語也還是生活化偏多,所以理解了科普,對文章理解就 沒什么大礙,或者說科普不理解也沒啥大礙。
但是圖四,就是很文學了,里面的用語習慣完全不同于前兩者,雖然級別也許差不多,句子里也是每個字都能認識,但是就是理解不了,就比如能理解“屋外很冷到處都是雪”卻不能理解“窗寒西嶺千秋雪”一樣,另外文學有些背景,需要細讀和精讀。
所以國外的學習有分語文和文學閱讀兩門課,估計就是這個道理。能讀同級別的語文,但是同級別的文學需要花更多精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