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理化啟蒙

瀏覽1083.6萬 · 日志3115 · 想法1304 · 問答129
寫日志
11歲
想法
摘自微博 完整的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全部內容: 第一單元 準備課 1、 數(shù)一數(shù):數(shù)數(shù)時,按一定的順序數(shù),從1開始,數(shù)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shù),即最后數(shù)到幾,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shù)。 2、 比多少、同樣多: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都沒有剩余時,就說這兩種物體的數(shù)量同樣多。比多少: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其中一種物體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多,沒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少。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第二單元 位 置 1、 認識上、下體會上、下的含義:從兩個物體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處的物體,下是指在低處的物體。 2、 認識前、后體會前、后的含義:一般指面對的方向就是前,背對的方向就是后。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得出:確定兩個以上物體的前后位置關系時,要找準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相對的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 3、 認識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為標準,確定左邊和右邊。右手所在的一邊為右邊,左手所在的一邊為左邊。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 1--5的認識:1—5各數(shù)的含義:每個數(shù)都可以表示不同物體的數(shù)量。有幾個物體就用幾來表示。1—5各數(shù)的數(shù)序。 2、比大小:前面的數(shù)等于后面的數(shù),用“=”表示,即3=3,讀作3等于3。前面的數(shù)大于后面的數(shù),用“>”表示,即3>2,讀作3大于2。前面的數(shù)小于后面的數(shù),用“<”表示,即3<4,讀作3小于4。 3、第幾: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時,先確定數(shù)數(shù)的方向,然后從1開始點數(shù),數(shù)到幾,它的順序就是“第幾”。第幾指的是其中的某一個。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幾個”表示物體的多少,而“第幾”只表示其中的一個物體。 4、分與合數(shù)的組成:一個數(shù)(1除外)分成幾和幾,先把這個數(shù)分成1和幾,依次分到幾和1為止。例如:5的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個數(shù)分成幾和幾時,要有序地進行分解,防止重復或遺漏。 5、加法: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計算。加法的計算方法:計算5以內數(shù)的加法,可以采用點數(shù)、接著數(shù)、數(shù)的組成等方法。其中用數(shù)的組成計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6、減法:減法的含義:從總數(shù)里去掉(減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減法時,可以用倒著數(shù)、數(shù)的分成、想加算減的方法來計算。 7、0的意義: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表示起點。0的讀法:0讀作:零。0的加、減法:任何數(shù)與0相加都得這個數(shù),任何數(shù)與0相減都得這個數(shù),相同的兩個數(shù)相減等于0.如:0+8=8 9-0=9 4-4=0。 第四單元 認識圖形 1、長方體的特征:長長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2、正方體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樣。 3、圓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樣粗,上下兩個圓面大小一樣。放在桌子上能滾動。立在桌子上不能滾動。 4、球的特征:圓圓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滾動。 5、立體圖形的拼擺:用長方體或正方體能拼組出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在拼好的立體圖形中,有一些部位從一個角度是看不到的,要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用小圓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圓柱。 第五單元 6—10 的認識和加減法 1、6—10的認識:數(shù)數(shù):根據(jù)物體的個數(shù),可以用6—10各數(shù)來表示。數(shù)數(shù)時,從前往后數(shù)也就是從小往大數(shù)。10以內數(shù)的順序:比較大?。喊凑諗?shù)的順序,后面的數(shù)總是比前面的數(shù)大。序數(shù)含義:用來表示物體的次序,即第幾個。數(shù)的組成:一個數(shù)(0、1除外)可以由兩個比它小的數(shù)組成。如:10由9和1組成。 2、6—10的加減法: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根據(jù)數(shù)的組成來計算。 3、連加連減:連加的計算方法:計算連加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算前兩個數(shù)的和,再與第三個數(shù)相加。連減的計算方法:計算連減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算前兩個數(shù)的差,再用所得的數(shù)減去第三個數(shù)。加減混合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 計算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或相減),再用得數(shù)與第三個數(shù)相減(或相加)。 第六單元 11—20各數(shù)的認識 1、通過數(shù)數(shù)認識數(shù)的順序:11—20各數(shù)的順序。比較大小:可以根據(jù)數(shù)的順序比較,后面的數(shù)總比前面的數(shù)大,或者利用數(shù)的組成進行比較。 2、11—20各數(shù)的組成:都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20由2個十組成的。如:1個十和5個一組成15。 3、數(shù)位: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4、11—20各數(shù)的讀法:從高位讀起,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20的讀法,20讀作:二十。寫數(shù)時,對照數(shù)位寫,有1個十就在十位上寫1,有2個十就在十位上寫2.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寫0占位。 5、十加幾、十幾加幾與相應的減法 (1)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10加幾得十幾,十幾減幾得十,十幾減十得幾。如:10+5=15 17-7=10 18-10=8 (2)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時,可以利用數(shù)的組成來計算,也可以把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或相減,再加整十數(shù)。 (3)加減法的各部分名稱:加法算式中,加號前面和后面的數(shù)叫加數(shù),等號后面的數(shù)叫和。減法算式中,減號前面的數(shù)叫被減數(shù),減號后面的數(shù)叫減數(shù),等號后面的數(shù)叫差。 6、解決問題求兩個數(shù)之間有幾個數(shù),可以用數(shù)數(shù)法,也可以用畫圖法。還可以用計算法(用大數(shù)減小數(shù)再減1的方法來計算)。 第七單元 認識鐘表 1、認識鐘面:鐘面上有12個數(shù),有時針和分針。分針:鐘面上又細又長的指針叫分針。時針:鐘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針叫時針。 2、鐘表的種類:日常生活中的鐘表一般分兩種,一種是掛鐘,鐘面上有12個數(shù),分針和時針。另一種是電子表,表面上有兩個點“:”,“:”的左邊和右邊都有數(shù)。 3、認識整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電子表上,“:”的右邊是“00”時表示整時,“:”的左邊是幾就是幾時。 4、整時的寫法:整時的寫法有兩種:寫成幾時或電子表數(shù)字的形式。如:8時或8:00 第八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9加幾計算方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可以采用“點數(shù)”“接著數(shù)”“湊十法”等方法進行計算,其中“湊十法”比較簡便。利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時,把9湊成10需要1,就把較小數(shù)拆成1和幾,10加幾就得十幾。 2、8、7、6加幾的計算方法:點數(shù)、接著數(shù)、湊十法??梢浴安鸫髷?shù)、湊小數(shù)”,也可以“拆小數(shù)、湊大數(shù)”。 3、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拆大數(shù)、湊小數(shù)”?!安鹦?shù)、湊大數(shù)”。 5、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從而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 (2)求總數(shù)的實際問題,用加法計算。求部分或剩余用減法計算,求多多少、少多少也用減法計算。
13歲
想法
《知無涯者》:靠直覺發(fā)現(xiàn)定律的數(shù)學家——拉瑪努金 什么!直覺主義,我們辛辛苦苦都證明了的定律,拉瑪努金就靠直覺“想”出來? 拉馬努金究竟在數(shù)學史上作出了什么貢獻呢?片中,他最吸引了哈代和好友利特爾伍德的,也是他自己最重視的成果,一直要哈代幫他發(fā)表的是“質數(shù)定理”:我甚至建立了一個函數(shù)恰好代表了以無窮級數(shù)的形式代表的小于X的質數(shù)。等于說只要我們提供一個數(shù)字,不管多大,他提供的公式都可以計算出到底比它小的有多少個質數(shù)。這個定理的確很吸引人,可能在比較小的數(shù)字上,這個公式成立,但是最終利特爾伍德通過代入檢驗,證明了是錯誤的。這個公式可能在形式上很美,所以很吸引數(shù)學大師,但是拉馬努金并不能夠提供傳統(tǒng)意義上的“證明”。最終幫助拉馬努金獲得三一學院的院士資格的是他的“整數(shù)拆分”,具體什么意思呢?影片也提供了一定的描述。簡單的我們可以理解的拆分是這樣的,4的劃分等于5,意思就是4的組合方式有五種:1+1+1+1,3+1,2+1+1,2+2,和 4??雌饋砗芎唵伟?。但是如果把劃分的數(shù)字漲到100,就會有204226種不同的方法。數(shù)學家麥克馬洪用了幾周手算出來的。現(xiàn)在他能用公式解決,代入任意一個數(shù),就能得出拆分的結果,就像變魔法一樣。幸好在哈達的幫助下,拉馬努金最終成功的證明了他的“整數(shù)拆分”公式。 不過,拉馬努金的公式有個問題,很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證明”。而證明它得會耗盡一生啊。證明了其中某一條可能都足以名垂千古,但是對于哈代,也有個“名譽”的問題:你大可花余生去證明這里面一半的公式,那樣你就不會有任何獨創(chuàng)性發(fā)現(xiàn)了。按理說,拉馬努金得自己把它們證明了才行,但是他不行。為什么?他不是沒有掌握證明的方法,雖然之前可能也存在證明能力的缺陷,之后可能沒有時間。但是最關鍵是“證明這一方式與其天性向悖”。為什么? 因為拉馬努金是個虔誠的信徒,他是印度最高等級的種族(盡管貧窮)——婆羅門,是負責祭祀神明的種族。他非常虔誠,甚至用他的話說那些公式來自于家族供奉的女神,是毗濕奴的第四化身納馬吉里。之前哈代也很奇怪,他能夠寫下那么多的公式來,完全就是靠“直覺”。他開始不愿意說,只是回答不知道,因為他知道哈代是個“無神論者”。直到他充分感受到哈代對自己的友誼很真誠,他才說:你曾想知道我是如何才有這些靈感的,我的神——納馬吉里,是她對我說的。我熟睡時,她把那些公式放在我的舌頭上,有時是在我祈禱時。正因為之前他不愿意說,后來才說,所以連哈代也相信他是誠實的。但是,我們站在我們的角度還是很難理解,這不是在顛覆我們的“信仰”嗎?首先,我們應該站在哈代的角度來理解,哈代是個“無神論者”。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在上學時,記得一位牧師說:“上帝是存在的,因為他就像只風箏。你能感覺到線上的拉力,就會明白他高高在上?!倍艺f:“要是沒風,風箏還能飛嗎?!辈弧也恍派系?。我也不信什么東方古老智慧。但我的確相信你。很明顯,哈代并沒有動搖自己的信仰,正如拉馬努金沒有動搖自己的信仰一樣。要明白,哈代相信拉馬努金,是相信他所展示的“神跡”。接著,我們再以“頑固唯物主義”的角度繼續(xù)探討其中奧妙。從淺層次來看,現(xiàn)實世界里本來就存在很多相似的“天才”。而拉馬努金一直都展示著這種天才:他在當會計時,根本就不用算盤,直接用心算。他在和麥克馬洪比賽心算“58639”的平方和平方根,兩人都可以直接說出來,比計算機還快。更重要的,不僅存在一種內在的“運算天賦”,拉馬努金還可以直接地對“數(shù)”進行具體的分析。哈代在送拉馬努金時,遇到出租車迷路,就抱怨車牌號“1729”太蠢。的士拉馬努金當即告訴他:不,哈代,這號碼很有趣。在可以用兩個立方之和來表達,且有兩種表達方法的數(shù)中,1729是最小的。想想看,我們即使是順著來計算都恐怕毫無頭緒,拉馬努金可是倒著就把數(shù)分析清楚了。這種能力很明顯是更高一個層次。不僅如此,他能夠直接跳躍到結果,在劍橋三一學院,哈代把他送到數(shù)學家霍華德的課堂上去,結果拉馬努金被叫上了講臺,完成霍華德在講解的題目,他直接就寫出了答案,沒有任何過程。霍華德大吃一驚:但我還沒有完全證明,那你怎么知道的。拉馬努金說:我不知道,就這么寫下來了。很明顯,他具備直接描述規(guī)律的能力。以至于利特爾伍德這么評價:拉馬努金的存在不亞于一個奇跡,他的才華已經(jīng)超乎了我的想象,不要說雅克比了,他甚至能比得上牛頓。我現(xiàn)在開始相信,對于拉馬努金,每一個正整數(shù)都是他的一個好朋友。既然擁有這樣的“天賦”,在無窮無盡的數(shù)字中,找到規(guī)律,并且用公式描述出來,并不奇怪。用這種方式來理解,拉馬努金的天賦,真的就是神跡,不管我們不是認為神創(chuàng)造了他,而是自然存在著這樣的天才,自然創(chuàng)造了他。(至于自然為什么存在這樣的人,我認為最大的可能就是“宇宙全息論”。把全人類的所有歷程當成一個全息照,我們每個人都包含有整個宇宙的信息,只是因為我們相對太渺小,所以我們顯示出來的信息總有缺陷。就像一面鏡子里有個世界,鏡子打碎了,每個碎片也都能夠展現(xiàn)那個世界,只是有缺陷而已。當然這種見解似乎也在暗示一個統(tǒng)一科學與宗教的理論:神就是宇宙一切,我們都是神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記錄整體,但是卻只是展示出一部分來)。 ? 85閱讀 搜索 拉馬努金最美公式 數(shù)學八種思維方法 十大最美數(shù)學公式 拉馬努金炒股公式 數(shù)學開竅方法 世界十大數(shù)學公式
7歲
想法
能入得了鹿爺法眼的書得推薦一下。 到昨天為止,《鼠小弟愛數(shù)學》十本全都解鎖。小花生上因為之前不知道怎么找單本就全都記錄在了套裝上面,同一天一套里面讀了多本的也只記錄了一次…后來找到單本的就往單本上記錄了。算起來整個套裝讀了50-60本次,是真愛了。 翻了一下記錄,這一套是鹿爺一歲十一個月入手。當時聽說適合2.5歲以上的娃,看了幾眼的確字有點多,當時那么多字的只看過《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鹿爺兩歲時突然對形狀有了清晰的認識,于是我借機引入了《冰上造“形”師》這一本,無痛地接受了,并且總纏著讓我讀。接著進入了數(shù)數(shù)敏感期,又引入了《啃啃探險隊》,非常喜歡“報數(shù)”這個情節(jié),每次讀到這,我都拉上隊友仨人一起報數(shù)。 小孩子還是很愛屋及烏的,一套里面有那么幾本喜歡的,就會比較容易接受同系列的其他部分。印象中這是繼《紅帽子艾米莉》和《小熊寶寶繪本》之后第三套全線解鎖的套裝書。 但是其實我很懷疑,鹿爺是否能理解書中的數(shù)學概念。數(shù)字順序,形狀這些我是有信心的,但位置,規(guī)律等等尚處在聽個熱鬧的階段。But anyway 任何繪本的閱讀至少都能增加詞匯量和表達能力,其他的,有待時間檢驗。
4 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