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啟蒙

瀏覽1163.3萬 · 日志2535 · 想法3058 · 問答129
寫日志
12歲
想法
這個問題我感覺很難有個明確的標準時間,如果考慮轉樂器,家長不妨從以下幾點自己衡量: 1、家長讓孩子學樂器的目的 2、鋼琴老師的專業(yè)水平 3、孩子的音樂天分 4、家長的音樂素養(yǎng) 第一點:家長讓孩子學樂器的目的,如果希望以后走專業(yè)路線,那基礎扎實是必須的,之所以這么多孩子可以從低齡階段就入手鋼琴,是因為鋼琴本身的特質決定的。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一來它有自己的標準音,只要鋼琴本身調音調好了,任何人彈同一個音音準都是一樣的,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在接觸音樂初期把握好音準,練就一副好耳朵,這點對于今后樂器學習非常重要。其次,鋼琴是為數(shù)不多可以伴奏+旋律同步的樂器,這對于樂感、樂理的培養(yǎng)都很有幫助。 第二點:鋼琴老師的專業(yè)水平很重要。如果你請的鋼琴老師只會教孩子彈考級曲目,樂理、音準、節(jié)奏、識譜等方面都不重視,那學琴年數(shù)再長也不會有大長進,這對于入門第二種樂器來說鋼琴的底子就沒多大作用了。 第三點:孩子本身的音樂天分。同樣學琴,每個孩子的接受理解能力千差萬別,這是孩子天賦決定的,音樂天分高的孩子接受音樂和樂器的能力肯定強于普通孩子,學每樣樂器所花費的時間當然也就可能會短些。 第四點:家長的音樂素養(yǎng)。如果家長本身音樂素養(yǎng)優(yōu)秀,在平時和孩子互動中就會自然讓孩子得到更多音樂熏陶,同樣在孩子學習樂器中家長對于孩子的輔導也至關重要,畢竟一周一到兩次的課程孩子無法消化老師全部的內容,還是需要家長每天在家的輔導。 說了這么多因素,回過頭來看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不要急于求成給孩子同步學多種樂器。每一種樂器的學習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我家娃學鋼琴快兩年,有段時間她練琴時遇到瓶頸,她也試圖讓我給她轉學大提琴,被我否決了。我告訴她,任何一樣樂器的學習都必須付出艱苦的練習,不是她所想像的這樣學不好換一樣就能學好。畢竟弦樂的音準要求更高,孩子沒有練就一副好耳朵之前就去學,以后拉琴走音那是更加可怕的事。 總結成一句話,基礎很重要,必須在一開始就好好打牢,兩天捕魚三天曬網是絕對學不好的。
9歲
想法
在大理 我還是選擇了homeschool 學齡前,讓梧桐小朋友體驗了一年幼兒園生活。第一周,我和娃爸在幼兒園當志愿者,干活兒的同時觀察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跟創(chuàng)始人談教育理念。 上學期一開始,梧桐的班級只有五六名小朋友,總體感覺良好,創(chuàng)始人分享的教育理念也很吸引我們。于是,我們決定搬家到大理,把娃的小學教育安排在這邊。 今年4月份,面臨梧桐上一年級的問題,所在幼兒園種種原因考慮不再設置小學課程,我們考察了幾家小學,都不太理想,跟我們的教育理念差別較大。在我和另外幾個媽媽的慫恿下,梧桐爸發(fā)起小學階段的共學。6月份,我們共學的老師在幼兒園授課一個月,在這一個月與師生的接觸中,發(fā)現(xiàn)所謂的創(chuàng)新教育跟我們想象的差距很大。 起初,跟大多數(shù)父母一樣,我們喜歡幼兒園的自然環(huán)境,每周的大戶外,不提前教授一些超出認知范圍的知識,創(chuàng)始人的教育理念……這是之前對創(chuàng)新教育的一些理解,可在后期近距離接觸中發(fā)現(xiàn)一系列問題:創(chuàng)始人的理念很難落地,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基本沒有教育學背景和心理學背景,老師年輕,沒有孩子,跟孩子很難有合適的溝通方式,師資不固定,等等。這僅僅是幼兒園生活,小學階段的教育更是薄弱。 最后我選擇了homeshool,由我陪伴梧桐進行語文、數(shù)學、英語、通識的學習,爸爸進行認知教育和音樂、運動,另外每周去上架子鼓、陶泥、木工、騎馬等興趣班,跟其他小朋友社交。 從7月底開始,我跟梧桐開始了系統(tǒng)學習,這兩個多月,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專注力,所以成效顯著,進步飛快。 語文我用基礎(自主閱讀、寫字、拼音、學習課本)+音頻+親子共讀+文學作品共讀+思維模型的方式學習,現(xiàn)識字兩千左右,自主閱讀2套分級+3套橋梁書+兒歌300首+繪本多本,共讀文學作品15本,科普類繪本數(shù)本; 英語用raz分級+橋梁書進行聽力提升和自主閱讀,已自主閱讀牛津樹1-6,Raz F&G,粉豬,F(xiàn)ly Guy,已聽完牛津樹1-9,Raz E-I,F(xiàn)ly Guy,Henry and Mudge,小豬梅西; 數(shù)學我自己學習理論,半具象半抽象的形式陪小朋友游戲,多數(shù)以思維游戲為主,目前還沒進入真正的運算階段,一直在鍛煉小朋友的邏輯推理能力、數(shù)感、結構化思維、思考的有序性; 通識教育,我用童行書院的親子伴讀課中的繪本拓展,針對小朋友平時一些問題我們會進行延展; 音樂,學習了10個月共30節(jié)課的視唱練耳,每天跟爸爸一起練習尤克里里,現(xiàn)在又開始了架子鼓的學習; 運動,每天在學習期間穿插跳繩、籃球、足球、繩梯的活動,下午固定外出輪滑或騎行、飛盤。認知教育,已經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爸爸近期也在為他構建一套認知架構系統(tǒng)。 梧桐小朋友一天的學習生活安排張弛有度,我會拍成視頻來詳述,后續(xù)也會對各學科的學習方式進行一些分享。
7 1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