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題好像是問,錢不夠花怎么辦?
無非“開源”、“節(jié)流”兩條路。
開源可以考慮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節(jié)流可以考慮在減負上下功夫。
…………以下純粹閑扯…………
說到現(xiàn)在的“雙減”,從政策、制度、執(zhí)法力度上“減負”,是國家層面上能做到的和僅能去做的事情。真正的減負,具體到個體,每個學生、每個家庭的角度,是不是真的“減”負了呢?
恐怕很多家庭并不真心想減。一邊叫嚷著時代“太卷”,一邊又拼命參與其中,深怕無法通過教育改變子女的命運。近來各種奇葩新聞頻頻刷屏,變相補課、游擊戰(zhàn)、仙人跳、雞家長的奇特招式讓人大開眼界。
這一切反映出的是焦慮的家長群體對于教育改革的憂心忡忡,對于教育公平的求索與懷疑,對于不甚明朗的教育未來何去何從的無所適從,也有各種人性的大暴露。
我們每個人站在迅猛變化的時代浪尖上,有沒有靜下來捫心自問,我是不是真的應(yīng)該減減負?
最大的負擔不只是課業(yè),更是欲望。雞娃的天花板,是由我們的欲望鋪就的。
如果提高不了效率,那就減減欲望吧,看看哪些東西并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我們真正喜歡的,與提高我們幸福指數(shù)無關(guān)的,這個標尺你自己來定。只有我們自己可以反觀內(nèi)心,找到心之所安、情之所向、神之所往,方可一往無前,披荊斬棘。
想到了最近的熱點,容我多說兩句。有的時候,多想想“咋辦不行”比“不行咋辦”更有現(xiàn)實意義。昨天晚上和新初二娃聊到下個學期要提高的學習力,娘倆討論的結(jié)果一是練習復盤,二是學會提問,三是提高用腦強度,四是加強自我規(guī)劃。至于踐行,我恐怕只能做好我自己。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種長遠的規(guī)劃和對未來的信念以及每日跬步的積累。永遠也不要忘了學習的主體到底是誰,這也是對我自己最誠懇的忠告。希望我們都可以不迷失、不混沌、不機械,也不盲從。時刻保持清醒,減掉自己的貪念,保持樂觀向上的斗志。
沒有了大班課,也不一定是世界末日,即使補了課,對于自己娃也未必就是高效的學習方式。說到底,少了一種資源獲取的方式,或許更有助于開辟新的資源渠道。比如,可以想盡辦法向課內(nèi)要效率,學會向老師提問題,鉆研教輔取眾家之長,歸納錯題形成結(jié)構(gòu)化錯題本,對于養(yǎng)生型課堂自加學習強度……
用全流程管理的思維考量學習,補課其實不一定是上佳之選。對于習慣于高強度用腦的孩子,多個培訓班是多一種助力,對于不善于高強度用腦的孩子,多一個培訓班也許只是多一種負擔。
全流程管理思維告訴我們,把每一個流程、步驟進行優(yōu)化,做到(接近)最好,就叫作全流程優(yōu)化。全流程優(yōu)化在計算成本時適用的是加法,在計算成果時適用的是乘法。即,全流程優(yōu)化的理念有巨大的復利效應(yīng)。有復利效應(yīng)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
所以,還在擔心沒有了課外班咋辦?咋辦不行!從提高每一個學習步驟的效率做起,復利效應(yīng)才會顯現(xiàn)它的奇跡。
學習的邏輯: 中學生高效學習策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