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育兒、孩子選課上同樣存在困惑,可以加我微信zeuLizzy聊一聊;如果你想了解機構口碑、課程情況、銷售套路、甚至那些專門測評機構的平臺套路,也可以加我微信zeuLizzy聊一聊。
近期,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的朋友圈里這樣的消息越來越多:
亦或者這樣的消息:
前者一般的規(guī)則是我家孩子學的有多棒,邀請你掃碼一起體驗課程;后者的規(guī)則是低價領課得禮品,有多劃算。
在教育圈內(nèi)部,前者被稱為轉介紹,后者被稱為推廣大使。
既然分享,那么分享者肯定是能得到好處,前者的好處一般是獲得更多贈課,后者的好處是掃碼后就被鎖粉,如果掃碼者買課,分享者就能拿一些分成?;揪褪悄蔷湓捳f的“我把你當好友,你卻把我當私域流量”。
對于前者,Lizzy老師還是認可的,一般前者都是已經(jīng)給孩子買課,實際在上課的家長;而后者就不一定了,大部分是為了賺錢而推廣,這絕對是在慢慢消耗自己的形象。
那現(xiàn)在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機構做“轉介紹”和“推廣大使”呢?
背后的原因是政府在限制校外培訓機構廣告的投放,并且央視明確表示不再接校外培訓機構的廣告。
2020年以及春節(jié)期間,各大培訓機構的廣告不斷霸屏,令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春節(jié)晚會上猿輔導的廣告。
而今年政府已經(jīng)意識并且決心改變這種亂象。以下是海淀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聯(lián)合海淀區(qū)教委出臺“教育培訓行業(yè)廣告發(fā)布重點內(nèi)容提示書”的部分內(nèi)容:
嚴禁烘托、渲染緊張氛圍,故意造成學生或者家長的焦慮情緒;嚴禁發(fā)布誘導家長將適齡兒童、青少年送入培訓機構,取代義務教育的內(nèi)容;不得出現(xiàn)教師的名義或形象(包括演員扮演的教師);不得使用名師、名校、一線、升學率等字詞進行宣傳……
然而獲客是機構生存的根本,既然政府不讓投放廣告了,那么很多機構將目光轉向了寶媽群體,推出了各種“推廣大使”、“合伙人”、“城市顧問”等項目,本質目的是發(fā)動更多的人去推廣自己的品牌。
就在近期,斑馬、瓜瓜龍、美術寶、嘰里呱啦等,相繼推出了“推廣大使”活動,掃碼鎖粉,粉絲買課后拿分成,甚至有的機構宣傳說靠此可以月入過萬。所以導致了現(xiàn)在朋友圈推課泛濫的現(xiàn)象。
機構為了引流,確實有一些手段,花很少的錢不僅能得到好幾節(jié)體驗課,而且還能得到超值大禮包。這是前幾天花9元斑馬美術課送的禮包。
看似劃算,如果看到碼就掃,領禮品,其實危害很大。
首先,你掃碼注冊后基本立即就會有機構銷售給你打電話。機構都有規(guī)則,一個注冊過來的家長多久要跟進一次。如果胡亂掃了很多機構的碼,絕對會對個人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其次,機構間是有信息交換的,也就說你注冊了5個機構,基本會有10多家機構就知道了你的信息。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有時會收到一個自己從未注冊過的機構的銷售電話。
最后,也是危害最大的,機構讓注冊的家長付費買課也是有套路的,他們不僅有跟進時間點的規(guī)則,也有話術、銷售術語在等著你。
其實買課時我們問的每個問題,銷售基本都有完美的話術在等著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就被“忽悠”地買了課,一旦課程不合適,后面等待你的,將是漫長且曲折的退費或者說孩子成長的耽誤。
可謂是掃一個錯誤的碼,選一個錯誤的課,耽誤孩子一年的成長時間。
因為,Lizzy老師的建議是不要胡亂掃碼,抵制住各種禮包的誘惑。在給孩子選課的路上,多多分析,而不是見課就試聽。
前期多搜集機構資料,或者向在選課方面有經(jīng)驗的朋友請教;然后選擇兩到三家機構,有的放矢地試聽,最終確定一個孩子喜歡又真正適合孩子的機構。
同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少發(fā)一些胡亂推廣的信息,小的危害是影響自己的朋友圈形象,大的危害是可能會耽誤人家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