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營養(yǎng)》6社交與社會化

2016
2018-5-15 23:03 原創(chuàng) · 圖片2

和性格無關,外向內(nèi)向都不是問題。容易有問題的是:情緒太多的孩子。這樣容易干擾整個人的注意力,耗費生命力和精力。

幼兒園回家,1可以體驗4淡定說自己小時候的事,媽媽以前在幼兒園的時候...引出孩子心事。2畫畫隨便畫幼兒園的東西。人樹太陽小鳥...根據(jù)畫畫內(nèi)容和孩子聊天:這棵樹在這里多久了,它最喜歡誰,不喜歡誰...

關于分享,如果對方不想要。告訴她分享是很好的行為;尊重也是很好的品質(zhì)。對方不接受可能有很多原因,不喜歡吃,爸爸媽媽不允許等等。我是好意,但允許接受,允許拒絕。

關于天性不愛惹事生非,面對外面的沖突,可以嘗試運用聲音的力量,大吼對方,看能不能嚇退。如果止不住,那么躲開也無妨。

"不可以""我不喜歡你這樣""我們是好朋友,但是我不喜歡你這樣抓我。" 屢次犯的,可以說"最后一次,再這樣,咱倆以后就不能一起玩了。" 笑笑現(xiàn)在模擬情景里會大聲講"不可以"了。

媽媽,"你不可以這樣推他,他不喜歡。"


倒數(shù)第二圖,很有感觸。班上有一個女生,學習努力,問問題積極,長相五官端正,但交際困難,據(jù)反映幾乎全班都不喜歡,不想和她同桌,和她同組的班委完全是處于班委包攬困難的心理才和她一組。家長教育分歧,一個告訴她受欺負要忍,一個告訴她要還回去。從來沒有考慮過是什么情況,孩子什么情緒,什么性情。她完全不知道自己一開口講話就一再觸及別人底線。

后圖,最自己沒辦法放開手的感覺。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