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吼叫派父母的三種表現(xiàn)
冷漠生硬型
你不是不聽話么,那我就不理你了,看你認不認錯。有些類似冷暴力。
急功近利型
快快快,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快別做了。我做吧。否定批評孩子。
生氣易怒型
你看你什么都做不好,煩死人了。
二、吼叫是怎么發(fā)生的
觸發(fā)器---->想法------>情緒爆發(fā)。
觸發(fā)器:外部觸發(fā)器和內(nèi)部觸發(fā)器。
外部觸發(fā)器:孩子你看起來不好的行為。
內(nèi)部觸發(fā)器:你未被滿足的情緒和需求。比如:饑餓,孤獨,被誤 解,沒有安全感等等。
想法:反思你的感受和想法,不要一旦觸發(fā)器觸發(fā),就產(chǎn)生負面的想法。然 后開始吼叫的習(xí)慣。
三、吼叫的深層原因
1、吼叫代代相傳
你的父母就是這樣對你的。
2、遷怒于孩子
當你沖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其實你是在生別人的氣,人常會選擇一個更安全的對象來發(fā)泄怒火。
3、隱藏在吼叫之下的感受
當你朝孩子發(fā)火的時候,問問自己,除了憤怒,還有沒有其他感受?認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從而減少情緒的發(fā)泄。
四、如何避免吼叫
1、自問
2、自我平靜
在處理問題之前,給自己幾個深呼吸,平復(fù)一下自己的情緒
3、同理心
確定孩子的需要,想一想孩子的個性和年齡,你對她是否抱有合理期望?他需要一 個結(jié)果還是一個擁抱?需要你重新為他指出方向?需要鼓 勵?他的行為向你傳達了什么信息?將自己置身于孩子的處境,嘗試感受他的情緒和想法,傾聽他訴說什么并且告訴孩子你能理解他的處境和感受。
四、避免吼叫實操案例
周末的早晨,5歲小美在看他最喜歡的動畫片。媽媽還在睡覺,因為她昨晚加班到很晚,想再睡一會兒,這時,奶奶讓小美關(guān)掉電視,因為她覺得小美已經(jīng)看很長時間了,而且昨天說好9點小美要和奶奶一起出去買東西。沒想到,小美不肯,還哭了起來。媽媽在臥室聽見了小美的哭聲,也聽見奶奶越來越煩躁,說話聲音越來越大。媽媽拉起被子蒙住了自己的頭,她問自己:“我現(xiàn)在有什么感受?”她有很多感受:因為女兒不聽話而覺得生氣,因為奶奶搞不定孩子而有點郁悶,因為自己不得不起來處理這個問題而惱火。
她注意到自己的呼吸變得更加沉重,身體肌肉也更加緊張,她還注意到了自己不斷升級的生氣情緒。伴隨著對這個情境中所有人的指責(zé):“如果女兒不是那么愛哭就好了,為什么這么大了還是不懂事?如果孩子奶奶懂得體諒我,就不會一大早大喊大叫,還把孩子弄哭了”
媽媽一直努力讓自己少些吼叫,也一直覺察自己的感受,所以她先做了幾個腹部呼吸,以確保自己的狀態(tài)更加平靜之后再出去解決問題,要是過去,她肯定立馬從床上跳起來,沖出去沖女兒大吼,但是現(xiàn)在她會先安撫自己,并意識到現(xiàn)在的狀況并未緊急到需要馬上處理。她走到客廳,在沙發(fā)上坐下來,靠近女兒,小美還在哭,她摟住女兒說:“早上好,我知道你特別喜歡看動畫片,今天早上你是在看哪個?”小美的哭泣聲變成了低聲嗚咽,她說奶奶不讓她看“巧虎”,還對她很兇。媽媽專注而同情地聽著,然后,她轉(zhuǎn)向孩子的奶奶說:“嗎,你一早要出去買菜,又不放心讓小美一個人待著,辛苦你了”。媽媽知道情緒是會傳染的,所以她說話很溫柔。用自己平靜的狀態(tài)幫助小美和奶奶放松下來,接下來,媽媽問小美中午想吃什么。小美想了想,說了一堆想吃的食物。媽媽問那你要不要跟奶奶一起去超市買?小美開心的答應(yīng)了。
這個過程中,媽媽運用了 自問,平靜自我以及同理心三個方法。從而避免了一次吼叫。審視和覺察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只有接受自己的感受情緒并先讓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平復(fù)下來,你才有能力以同理心看待孩子和問題,才能情緒穩(wěn)定的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