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認為,進入沉迷于挑戰(zhàn)某項任務的模式(沉浸狀態(tài))的條件之一,就是“當下進行的事情對于現(xiàn)階段的實力來說‘稍稍難一點’”。 太簡單,會讓人無聊;太難,就會讓人不安。 “稍稍難一點”是最好的狀態(tài)。我通過讓學生做課題使他們明白,“6成正確答案∶4成錯誤答案”的難度,反而更能激發(fā)他們的斗志。
022人生就是不間斷地“微調(diào)整” 。在第1章中,我們提到了“沒有適合所有人的學習法”。 我們每個人的土壤都不同,要種什么、怎么種,都是由每個人自己來決定的。 土壤的成分每年也在變化。 人也是在變化的。到了二三十歲,很多人感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以前的都不一樣了。我們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學習法不能一直不變,不能漫無目的地繼續(xù)使用。
023不斷嘗試、不斷試錯,尋找“世界上唯一的學習法” 微調(diào)整可以這樣進行!學習的PDCA循環(huán)。為了提高工作的成果,進行“計劃(Plan)→執(zhí)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這樣的循環(huán)。
024在第1章中,我們提到實現(xiàn)奇跡的訣竅是“科學和熱情的融合”。 我們現(xiàn)在能輕松跨越海洋,到海外旅行,都得益于先人們一直懷有的“想要在天空中飛翔”的熱情,并不斷進行的戰(zhàn)略性的微調(diào)整循環(huán)。
025只背誦定期考試范圍內(nèi)的內(nèi)容,不能完全理解的話,在實力測試和模擬考試上很難取得好成績。 想要跨過“笨蛋界”的界線,不僅需要背誦,更需要理解。 “理解”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呢? 簡單地說,就是達到“能向他人解釋清楚”的程度。
026在大學期間,我實踐過下課后對著錄音機復述課堂內(nèi)容的學習方法。 假設(shè)自己的面前有學生,自己以老師的角色講課,這樣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解釋清楚的要點。 如果“空氣學生”提出“為什么是這樣?”等類似的問題,而我不能解釋,那我就處于“還沒有理解”的狀態(tài)。 像這樣,在學習的時候有意識地“輸出”,會更容易理解學習內(nèi)容。 我是在用聲音進行輸出,也可以采用書寫的方法。 如果去聽講座,可以考慮記筆記這個方法。
027如果你目前記筆記時只是“邊看黑板邊寫”,那你僅僅是在單純地抄寫,并沒有理解、輸出。 如果采取輸出的方式,效果會大大地提高。 首先,邊聽老師的說明,邊看黑板。 你如果能在某種程度上總結(jié)出這些信息,可以不看黑板,在筆記本上寫下它們的意思。 寫文章也好,畫流程圖也好,逐條書寫也好,都沒關(guān)系。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一邊回想“剛剛老師說了什么來著?”“確實應該是這樣的……”一邊寫。僅僅寫下片段式的關(guān)鍵詞,再用圖表和文章去解釋它也可以。
028這樣做的話,會跟不上課堂速度? 但時間壓力也會成為提高注意力的順風。這種“感到有些難度的嘗試”是提高實力的訣竅,和前面在講“6∶4法則”時說到的一樣。 “這不是‘有些’難,是非常難!” 你有這種感覺時,就利用教科書和參考書去嘗試做同樣的事情。 不是照抄以前寫過的內(nèi)容,而是嘗試用自己的話和自己的圖表來輸出。 接下來就思考一下,面對“空氣學生”,你該怎樣去說明吧。 要記得,思考力被刺激后,理解就會加深。
029你喜歡健身嗎?你如果一直舉很輕的啞鈴,會不會感到很無聊? 你喜歡懸疑小說,但如果馬上知道犯人是誰了,你還會想讀下去嗎? 人是一種完成“有一些困難”的事才會獲得快樂的生物。學習也同樣如此。即使那個瞬間很困難,但是你跨過那個階段后,最終完全理解了,就會感到有趣和意猶未盡。 總的來說,學習是一項很愉快的作業(yè)。
030在第1章中講到,漢字的抄寫是單純的苦行,對會寫的孩子來說很無聊,對不會寫的孩子來說是一種痛苦。而我們在講的學習法,是由自己來決定“困難的程度”的。 一邊反復實踐PDCA,一邊自己來設(shè)定最舒適的程度。 增量也行,縮短限制時間也行,提高問題的難度也可以。 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我明白了”“比之前進步了”“我居然能做到這里”這些想法,學習情緒就能得到極大的鼓舞。 而且結(jié)束之后會有“今天我也努力了”的暢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