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于故事向來沒有抵抗力,但千篇一律的故事又缺乏趣味性。
如此情況之下,我們應該怎么給孩子講故事呢?又或者說,我們是否可以換一種方式,以游戲的形式與孩子互動呢?
在遇到《打開盒子講故事》之前,我只讀過《成為故事大王》,它也能千變萬化出無數故事給孩子們。但不同于《成為故事大王》的是,這個《打開盒子講故事》互動性更強,也更適宜家長與孩子一起互動,一起來講故事。
《打開盒子講故事》,嚴格說來,是一套創(chuàng)意游戲卡片,盒子里有40張“主題卡”和40張“技巧卡”,每次取出一張主題卡和一張技巧卡,這樣組合起來能夠創(chuàng)作出上千種故事。
其中,“故事卡”給出了故事的主題,孩子們可以根據主題展開故事情節(jié),將故事繼續(xù)講下去;卡片上的圖案其實提供了一些故事線索,也讓故事更有畫面感;卡片提供的故意創(chuàng)意,可以讓孩子在此基礎上更好的發(fā)揮想象力,幻想自己的故事。
比如“在雨中飛翔”,我們如何在雨中飛翔?這張卡片給出的圖畫是女孩撐起一把傘,在下雨的天氣與鳥兒一起在天空中飛翔。那么,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卡片還有這樣的提示:“這把傘會說話嗎?它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嗎?”孩子如果根據這些提示,創(chuàng)作出來的故事一定非常有趣。
又比如“鵝不見了”,有一個巨人,他最愛的一只鵝逃跑了,它能跑到哪兒去呢?當然,這個故事可以從巨人尋找鵝開始,他尋找鵝的過程中,會遇見什么?這只鵝究竟是大,還是?。繌牟鍒D我們可以看到這只鵝很大,以至于人們看到鵝的時候反應很驚訝!
再比如“裹著糖霜的朋友”,一名孤獨的廚師制作了一個神奇的、會說話的蛋糕,這就成了一個裹著糖霜的朋友,它可能不開心,那么怎么才能讓它開心?這位廚師有沒有什么魔法呢?他和蛋糕之間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
其實,無論哪一張主題卡,都可以衍生出充滿無限可能的故事。
“技巧卡”的目的是告訴你編寫故事時可以用到哪些方法和技巧。從卡片中,孩子可以知道講故事的方式,孩子可以根據卡片提示換一種方式講故事,那么講出來的故事完全又是另外的樣子。
比如 “讓時間定格”,那么就可以讓時間慢下來,用緩慢的節(jié)奏來講故事,我們便可以從微小的時間范圍里探索故事的更多細節(jié)。
比如“膨脹”,可以將故事推向極致,甚至可以夸大事實,那么整個故事變得完全不一樣。
再比如“修剪”,可以使用簡短的句子來講述故事,一個長長的故事變成一個個短短的句子,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這些“技巧卡”的目的是為孩子提供了講故事的方式,從而讓故事變得不一樣,也更為有趣。
當然,這個《打開盒子講故事》可以將“主題卡”和“技巧卡”放在一起使用,這樣故事也可以變得不一樣。主要是40張“主題卡”與40張“技巧卡”組合起來,就有了無數種的可能!想想都覺得很有趣!
那么,這個故事盒子僅僅可以這樣玩嗎?
當然不是!
它可以這樣玩:一家人或朋友們在一起來講故事,玩故事接龍,一個人講完后,第二個人根據第一個人的故事結尾繼續(xù)往下講,最后一位要讓這個故事自圓其說的結束。
它還可以這樣玩:許多人一起來一場講故事比賽,每個人抽取一張主題卡和技巧卡,每個人創(chuàng)作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然后所有人講完之后,大家一起來投票,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故事,最終獲勝的玩家可以獲得“故事王”的稱號。
這樣看來,《打開盒子講故事》是不是一套非常好玩的故事卡片?
它不僅可以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鍛煉孩子創(chuàng)作故事的能力,還能讓孩子與別人一起講故事的過程中,吸收別人的思想,這對于孩子成長非常有益。
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開發(fā)孩子講故事的能力?還愁如何給孩子講故事?那么不如來一套《打開盒子講故事》,讓孩子從中發(fā)現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