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提到了陪娃識字時用的一些資源(點這里可以查看文章),今天再來說說識字過程中我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我用了還不錯的方法:
字源法
隨著認字數(shù)量的增加,一些形近字,孩子非常容易混淆。
比如“是”和“走”,“高”和“亮”。因為有相同的部首,孩子在認識不夠深刻的時候,很容易弄混。
反復(fù)認讀是一種方式,同時我還想到了從字源的角度來解說形近字。
學習一個字、一個詞,不僅僅要掌握音形義,還應(yīng)該注意“字源”“語境”等方面的問題。
文字學方面的經(jīng)典當屬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不過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如此發(fā)達,我們不必買來原著,下面這兩個工具網(wǎng)站在這方面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漢字源流信息,以及更為豐富的經(jīng)典語境。
一個是國學大師,
這里不僅僅有《康熙字典》、《說文解字》等常用工具書,還提供了《漢語大字典》、《古漢語字典》、《甲骨文字典》、《經(jīng)籍籑詁》、《故訓(xùn)匯纂》等近60種工具書。
特別是里面的“字源解析”,點開后,會有一副圖畫,特別適合給孩子看和講解。
和國學大師類似功能的,還有“漢典”
它雖然沒有國學大師那樣功能強大,但是界面很簡潔,操作更便捷。
不過,漢字也不是說每個字都有確切的本義和說法的,有些字是古人寫著寫著就變成了今天的樣子,也有的本來是假借、別字,約定俗稱沿用下來了,最后被人沿用至今,不必每個字都較真的去追尋它的本義。
另外,使用工具書和一般的信息檢索一樣,可以以多個信息源作為參照。比如,關(guān)于某些漢字字源的解釋,不同渠道的說法有不同,需要通過自己的判斷擇優(yōu)選用。
下面這幾個字,我家娃最近容易混淆,我就做了下面這個,和她一邊看一邊講解。
組詞造句法
上面說到,認識一個字,不僅要了解字形字音,更要知道字源和運用語境。在學習新字的時候,和孩子組詞和造句,不僅能讓孩子了解這個字使用的語境,而且還可以同時分辨同音字。
比如學習“知”,我問她,你可以用知來組詞嗎?她瞬間想起了她們班同學的名字,“zhizhi”,我告訴她,“你同學名字里的zhi不是這個知道的‘知’,而是芝士的芝?!?br>
“知道的知,是會意字,從矢從口,表示對熟知的事物像箭一樣脫口而出,表示知道、懂得的意思。這次你再想想,‘知’還可以怎么組詞呢?”
“知道、知識。”
這里也推薦兩個網(wǎng)站,一個是組詞的,一個是成語的,我有時候會查一查,作為“備課”用。
組詞
成語
http://cy.5156edu.com/serach.php
有了這兩個工具,在和孩子學習生字的時候,組詞造句,運用成語,再也不擔心“卡殼”了。
生字的學習難免枯燥,特別是在一個字反復(fù)出現(xiàn),可孩子還是不認識的時候,火氣真是蹭蹭的往上竄。
但事實上,忘記是太正常不過的事兒了。把文字的來源和故事講給孩子聽,能幫助他理解這個漢字,對抗遺忘,同時還能了解運用的語境,這是一舉多得的事兒。覺得這個方法適用于自己家娃的,可以一起用起來啊o(* ̄︶ ̄*)o
公眾號:原來是張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