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叮當四歲開始學習圍棋,五歲開始學習鋼琴,六歲開始上三小時英語課,專注度會有一定提升,而且學期初叮當考創(chuàng)新和爺爺。沒想到,周五晚上老師給我們夫婦兩開了一個座談會,專門討論了孩子課內學習問題:叮當在開學一個月表現(xiàn)比上學期差了不少,光榮成為班上最調皮學生之一,上課喜歡找同學說話,被安排到單座之后,竟然下座找后排同學聊天,和老師對話時眼睛不看人(上周還有兩次打架事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這和我在家里認識的叮當差異頗大。
周五一家人都陷入了沉思,奶奶沒睡好覺,因為孩子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她照看的;我沒睡好覺,因為課外課都是我選的,平時大家還捧我做教育專家,教育成這樣我難辭其咎;麻麻沒睡好覺,因為她最近忙得沒時間帶學習,要不然英語也輪不到爸爸教。
難掩心中的失望??,說服自己半天才沒揍他。老師反饋的問題的角度確實是我平時忽視的,比如孩子上課內課興趣不高,數(shù)學可能都會做,而語文課又比較枯燥;晚上壓得太緊,白天就成了休閑時間。
叮當一周要上六門課外課,晚上回來基本沒有看電視,休閑就是看書,英語看的是小屁孩日記、波西,語文看的是混子說歷史,自然會有課內枯燥、上課當休閑的問題。
我和叮當及孩子麻麻商議幾個方案, 一年級下主要注重專注度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與同學交往。1.鼓勵孩子去拿老師安排的積分(一周六個,跑步賺兩個,上課認真聽和舉手發(fā)言分別賺兩個),多和老師和同學主動交流。2.對聽講分心零容忍,父母和奶奶喊名字要立即回應,說話看著對方眼睛。3.優(yōu)先課內,必要時停掉課外1-2門。4.重新調整課內安排,增加娛樂時間,回來先和爺爺打球騎車一個小時,八點半停止學習,看電視(bbc的horrible history)或玩玩具。5.讓叮當學習不是簡單的布置任務,更重要是陪伴一起學習,教他如何閱讀、如何考試、如何與人相處。
總結:娃只是普娃,心智比較幼稚,如果壓得太兇,學得超前,會在課內和心態(tài)上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導致狀況頻出,需要把握合適的進度和壓力,正面引導。我們一味在趕路,卻往往忽視孩子的心境和吸收的效果,我們想要考試的結果,卻往往忘記了教孩子如何應對考試的壓力。晚上睡覺,我們問叮當,要不課外都不學了吧,課內都學不好。叮當竟哭了起來,如果什么都不學了怎么當古生物學家,怎么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雞娃路途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有過失望,有過困擾,娃沒我想象優(yōu)秀,也沒我想象那么不堪,他沒有放棄,我們也要繼續(xù)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