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閱讀的反思之旅(一)——如何“閱讀”繪本中的圖畫

2019-9-3 10:51 原創(chuàng) · 圖片6

說起來,我也讀了好幾年繪本了。

從孩子出生幾個月開始,到現(xiàn)在三歲,大大小小的繪本加起來,沒有幾千本也有幾百本。

一直覺得讀繪本挺簡單的呀,照著念就行了,孩子也最喜歡聽故事了。

直到最近,我讀了兩本和繪本閱讀有關(guān)的書:日本繪本大師松居直的《如何給孩子讀繪本》和英國兒童文學(xué)大家艾登?錢伯斯的《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之后,才恍然大悟:原來繪本應(yīng)該這樣讀。

我也把從書中看到的一些方法試驗在給孩子的繪本閱讀上,效果竟然出奇的好。這個效果不僅僅指孩子的反應(yīng),我自己也有一種“哇,原來讀了這么多遍的這本書竟然這么有趣”的感嘆,發(fā)自內(nèi)心地體會到了繪本閱讀的樂趣。

當(dāng)然,就像所有對未知事物的探索一樣,隨著知道的越多,未知邊界也在擴大,反而覺得自己不懂的更多。所以,本來以為讀繪本很簡單的我,現(xiàn)在覺得小小的繪本里充滿了玄妙,接下來也會去找更多關(guān)于兒童繪本閱讀的書籍來看。

現(xiàn)在嘛,就現(xiàn)學(xué)現(xiàn)賣,以及想到哪說到哪,會寫一個繪本閱讀的反思系列,陸陸續(xù)續(xù)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反思,還有從書中學(xué)來和試驗過的繪本閱讀方法。

今天就想先談?wù)劺L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畫

01

所有繪本里,我最怕的有一種:那就是無字書

沒了文字的輔助,我就成了徹徹底底的文盲。拿到一本無字書,真的只能抓耳撓腮,不知從何講起。

這大概就是想象力盡失的成年人的悲哀。

我想了想,大概還有個原因就是我從小幾乎沒有圖畫書可看,只有一本全文字的《365夜故事》背得滾瓜爛熟。

所以讀圖畫對我來說就成了一件非常不自然的事情。

02

自然地,我拿到一本繪本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讀字。從標題開始讀起,讀完就翻到內(nèi)頁讀正文。

圖畫對我來說就是用眼睛余光大致掃一眼的輔助物。

但是,我一直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對不識字的孩子來說,圖畫才是他們“讀”繪本的主要媒介。

所以,如果從以孩子為中心的角度出發(fā),“圖畫”才是繪本的靈魂,圖文合奏才是真正的繪本閱讀。

圖畫需要“閱讀”,而不僅僅是“看”。

分享松居直在《如何給孩子讀繪本》中的一段關(guān)于繪本圖畫的精彩描述:

繪本里有兩種語言:文和圖。

誰都知道文是一種語言,也能用來閱讀。但對圖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可以用眼睛看,或頂多拿來鑒賞的程度。

實際上,繪本中的圖也可以拿來讀,作為語言來讀。

即使是抽象畫,也能讀出豐富的語言。

03

那么,拿到繪本之后,究竟應(yīng)該如何讀圖呢?

松居直提出的要訣是:第一次拿到繪本時,不讀文字先讀圖。第一遍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仔細閱讀,讀細節(jié);第二遍留意畫面的連續(xù)和變化,即故事的流暢性,完整性和戲劇效果;第三遍再來再來大聲朗讀文字。

我想這個要訣應(yīng)該適用于所有準備給孩子讀繪本的成年人。特別是習(xí)慣于閱讀文字的人,拿到一本新的繪本,要先強迫自己去讀圖,然后再去讀文字。

那么在給孩子讀的時候呢?我覺得倒不必要這樣刻板地讀兩遍或三遍,一遍圖畫,一遍文字。但是需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每翻開一頁的時候,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圖畫上,先去讀圖和把圖說出來,再去朗讀文字,往往這樣才會真正體會到圖畫和文字融為一體的閱讀體驗,并沉醉其中。

04

?遵循這個總體要訣,會發(fā)現(xiàn)繪本的圖有太多值得讀的東西。

首先是封面。

繪本封面除了有標題和作者、出版社這樣的文字信息之外,往往圖畫中也蘊含了大量的信息。

我自從開始試驗從書里學(xué)來的讀圖的方法,現(xiàn)在讀繪本時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拿著一本繪本,和我兒子一起看封面,猜猜這本書講的是什么。

《彩虹色的花》講的大概就是一朵彩虹色的花的故事,《我爸爸》自然講的就是我爸爸的故事,《古納什小兔》大概講的就是一個小女孩、她爸爸還有她手上拿的小兔子的故事。

不讀標題,而是看圖猜內(nèi)容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根本不用讀文字,作者早就通過圖畫告訴了我們這是關(guān)于什么的故事。

其次是封底。

有時候封底會和封面連起來,形成一個展示故事的主要舞臺;有時候封底會是故事的結(jié)局展示;有時候還會是正文沒用文字描述的內(nèi)容的延伸。

因此,什么時候讀封底,取決于封底畫了什么。如果是和封面一起放在最開始讀,那么就可以猜猜這本書是關(guān)于什么的故事;如果是放在最后讀,可以合上書,回顧一下剛剛故事里都發(fā)生了什么。

接下來是那些平時不太會注意的細節(jié),比如扉頁、環(huán)襯等。

比如《我爸爸》《我媽媽》里的環(huán)襯分別是爸爸和媽媽的睡衣花色。提醒孩子注意到這些細節(jié),他們常常會發(fā)出“哦”的由衷感嘆,這個時候大概也是他們由衷地感知到閱讀樂趣的時刻。

最后就是書的正文內(nèi)頁了。

怎么讀圖完全取決于父母的理解和孩子的配合程度,但是自從我開始用心讀圖之后,真的發(fā)現(xiàn)了很多之前忽略的細節(jié),繪本作者常常會在圖畫里隱藏很多有意思的彩蛋。

比如《我爸爸》壞蛋大野狼那一頁,一棵大樹背后,還躲著小紅帽和三只小豬,聽過《小紅帽》和《三只小豬》故事的娃,發(fā)現(xiàn)這個小秘密的時候,興奮得轉(zhuǎn)圈圈。

《菲菲生氣了》如果把圖從頭連貫地翻到尾,就會發(fā)現(xiàn)菲菲生氣的時候,圖畫的整體色調(diào)是熾熱的橘紅色;等到菲菲逐漸安靜下來之后,畫面的整體色調(diào)逐漸過渡到了寧靜的深藍色,像極了菲菲的心情變化啊。


05

自從開始認真看圖之后,我發(fā)現(xiàn)每天晚上親子共讀的繪本數(shù)量變少了,因為會在每本書上花更多的時間,但是娃的主動互動和投入程度卻增加了許多。他現(xiàn)在也經(jīng)常會自己拿起一本書,一頁一頁地讀下去。

松居直也說:

不認字的幼兒可以獨自把繪本從頭讀到尾,就是因為孩子通過插圖讀懂了故事。這時候大人應(yīng)該不說話,什么也不做,守護在一旁即可,要注意別去打攪孩子這時對讀書的享受。

說得太好了。

繪本認字有認字的讀法,不認字也有不認字的讀法。不管哪種讀法,圖畫都是一種獨特的繪本語言,值得去細細品味和閱讀。

也愿孩子你慢些長大,在圖畫的海洋和想象的世界盡情遨游,就算長大了,也依然有能力去“閱讀”圖畫,感知圖畫的美和力量。


回應(yīng) 舉報
贊10
收藏25

推薦閱讀

養(yǎng)娃有意思
養(yǎng)娃有意思
2016
作者熱門日志
啟蒙一年,我們讀了這些英文書  贊40 · 收藏447 · 評論7
一套小書,兩種啟蒙  贊23 · 收藏139 · 評論14
游戲力讀書筆記  贊22 · 收藏85 · 評論9
英語啟蒙半年記(上)  贊20 · 收藏71 · 評論11
英語啟蒙半年記(下)  贊7 · 收藏50 · 評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