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故事吧。
有一大票同宗族的孩子,國內(nèi)本科全部985以上,碩博皆海內(nèi)外名校,且能文能武,個個都可以說是別人家的孩子。
而這一票孩子,雖然是同一個宗族,但是他們也來自不同的小家,來自不同的地域,父母職業(yè)不統(tǒng)一,父母受教育程度也不統(tǒng)一,且孩子們性格迥異,有外向脫口秀的,有內(nèi)向玩科研的,也有能靜能動的。有小時候被嚴(yán)管的,也有小時候被放養(yǎng)的…但這都不是他們最終能讀得的原因。
你能說他們都是因為受到了同樣的教育,有同樣的天賦嗎?你不能。
那他們?yōu)槭裁词莿e人家的孩子?
因為讀得的,終究是讀得的。
這些孩子,無一例外,都非常自律,有極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欲,其他的,都很迥異。
所以,凡說到別人家的孩子,說到的都是表象的優(yōu)秀。仿佛別人猛雞也是對,佛系也是對,每天早讀也是對,不讀也是對。
就像那個笑話,別人家孩子玩成績好,家長說別人成績好才玩,別人家孩子不玩成績好,家長說別人不玩才成績好…反正都你對…
大實話來一句,不自覺的就得雞,自覺的就得佛。雞是帶著走,佛是自己走。不論怎么走,前面不吊根胡蘿卜,恐怕神仙也推不走。
外力雞的蘿卜在眼前,自己雞的蘿卜在心里。
小孩子,多半是不自覺的,你大可以等他長大。長大了自然就自覺了,你就一路佛,不論從幾年級開始,他自然會馬力全開…最終到他的那個上限。
你要是等不及他長大,或者怕他長大了也不自覺,那早點雞也無妨…就是千萬不要揠苗助長。
所以,有什么別人家的孩子呢?根本就沒有別人家的孩子,所有的好孩子都是因材施教的結(jié)果。
有的好孩子是雞出來的,有的好孩子是真的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