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素質(zhì)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博弈

2018-1-26 20:46 原創(chuàng) · 圖片2


我曾經(jīng)把小丫的成長經(jīng)歷按照時間線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給大家描繪了一張個體在素質(zhì)教育與應試教育夾縫中成長的地圖。以目前小丫的成長狀態(tài)來看,所有之前的素質(zhì)教育在之后的應試教育體系中都成為一種助力的因素,素質(zhì)教育是一種絕佳的培養(yǎng)方式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應試教育的影響之深、力度之大、范圍之廣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孩子進入小升初的階段,應試教育幾乎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占了上風。小丫能夠頂住應試教育的不斷沖擊,走到今日,確實有為娘的一身鐵骨,為她抵擋這血雨腥風之功。有多少同齡的孩子,在父母的選擇與脅迫之下,早早地進入應試教育的體系,從而失去童年……

素質(zhì)教育與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培養(yǎng)與占有,不斷地牽拉著這個小生命,而與之相關(guān)地教育者則根據(jù)不同的需要分列成為不同的勢力,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打著“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簇擁著孩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素質(zhì)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博弈,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孩子和家長不斷地面臨著壓力與選擇,并要承受選擇之后的結(jié)果。回首當年,確實又生出一番細說重頭的愿望。應花編之邀,描摹一下素質(zhì)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下的父母子女生存狀況,與眾花友分享。

興趣培養(yǎng)與各種考級之爭

小朋友三歲左右可以考慮進行興趣培養(yǎng)了,父母們也開始摩拳擦掌為小家伙設想美好未來。琴棋書畫,十八般武藝,七十二般變化……我見過太多的父母,我自己也曾經(jīng)是里面躍躍欲試的一個。因為小朋友的降生,我們成了爸爸媽媽,那就是卞和發(fā)現(xiàn)和氏璧的欣喜和珍愛,各種琢磨,怎么把這個寶貝雕琢出來,可不能毀在自己手里,別人更不行。

教育就是一場塑造與雕琢。但想不到的是,素質(zhì)教育與應試教育在興趣培養(yǎng)期就展開了明爭暗斗。

以鋼琴為例吧。小丫初見鋼琴真的是愛不釋手啊,到琴行去,叮叮當當?shù)匕闯雎曧?,在電視里看見彈鋼琴的人也會手舞足蹈。鄰居的小朋友媽媽和我商量,要不一起找老師學鋼琴???我是有些猶豫的,關(guān)于學鋼琴的血淚故事我聽了也是一籮筐又一籮筐,琴童不易,琴童家長就那么好當?可是,看見她喜歡的樣子。那就學吧。

一如琴門深似?!偻募议L,個中艱辛不消我說。

小丫的第一個老師是本地音樂學院的老師,很注重興趣的保持和培養(yǎng),最初的學習并沒有急于讓我們買琴。老師很慎重地告訴我,四歲開始學習,理解能力可以,但手指的力度不行,不能急,一次課半小時,不要一下子學得時間太長,要循序漸進,一個月以后看孩子學習的效果和興趣再定。

老師對鋼琴學習的態(tài)度,特別符合我的要求,我什么要求?我希望音樂是一種熏陶,學習鋼琴能夠培養(yǎng)出對音樂的感知與鑒賞,能夠多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手指的靈活對大腦的開發(fā)也會產(chǎn)生間接的作用,鋼琴作為樂器之王,此后想要操持其他樂器也會信手拈來……瞧,這就是一個家長非常美好的想象和期許。

一個月之后,正好滿四歲的小丫興趣不減,對鋼琴充滿期待。于是,我和四歲的小丫很正式地談了個心,我清楚地記得自己是怎么跟她說的。

“寶寶,喜歡鋼琴,也喜歡鋼琴老師。可是鋼琴不是一般的玩具,這個玩具很高級,而且需要每天都得和它玩兒,有的時候會玩得很開心,有的時候會玩兒得不開心。鋼琴是個需要堅持和它玩兒的玩具,你能行么?如果不行,咱們可不能把它領回家,好貴好貴的,而且領回來,還送不走。這件事得寶寶自己決定,畢竟是寶寶每天和它玩兒的。”

我就這樣成功甩鍋,把決定買鋼琴和學鋼琴的決定權(quán)交給了小丫,小丫滿口應承下來以后,成了她負責任的第一件大事。此后,但凡有畏難情緒,想要甩鍋的時候,這口買琴學琴的鍋都是她自己背起來的。

在沒有進入到鋼琴考級之前,小丫學琴基本上是快樂的,我不是個壓迫型的媽媽,學得慢了就等等,學得好了就夸獎,碰到瓶頸,就耐下性子,先心理疏導,再陪著一起想辦法。鋼琴對于我們來說,真的是個興趣,小丫甚至在二年級的時候,給自己寫的故事,作了一首主題曲。這是我們學習鋼琴最快樂的時光。再沒有比這更素質(zhì)教育的素質(zhì)教育了。

但是,考級就這樣悄然臨近,先是從小丫的朋友那里聽到鋼琴考級。小丫二年級的好朋友突然就不理小丫了,和小丫吵完架又道歉說,媽媽讓她考級,心情不好,所以拿小丫撒氣。小丫回來問我,什么是鋼琴考級,我也不曉得。我們以往學鋼琴的時候,年級尚小,學琴時間尚短,從沒想過這個問題。于是,我也去跟老師打聽,和其他的家長打聽,原來鋼琴考試里那么多考試的機構(gòu)和門類,那么多需要記憶和背誦的曲子,需要對樂理、節(jié)奏和速度多方要求……

在考級的問題上,我斟酌再三,先后跟小丫一起做了兩個決定,是非對錯都是后話。

第一,參加考級??技壥且环N對鋼琴水平的階段性測試,不管是什么機構(gòu)的考級,都需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水平和階段,對鋼琴的技法,對自己彈鋼琴的好壞習慣有清醒的認識,在考試中緊張起來,認真地準備,認真地對待,不是壞處。我們選擇了音協(xié)的考級。

第二,跳躍式考級。小丫一共就經(jīng)歷了兩次級別考試。四年級考了六級,五年級考了十級。在我看來是極為功利地參加了應試,背離了鋼琴學習的初心。但這又是我們兩個人的共同決定。不想再被考級所累,但要給自己的鋼琴學習一個交代。

六級考試是我們第一次參加鋼琴考級,準備充分但臨場緊張,雖然通過,但是并不理想。十級考試則是在水平和準備都不充分的情況下的冒險之舉,通過有僥幸的成分。與小丫在考試前參加了一些鋼琴比賽,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有關(guān)系。只是,在為了考級而準備的過程中,為了學習考級的曲目,而停下了其他曲目的學習,并不是一種好的方法。當然,我們畢竟不是走專業(yè)的學習,做不到每天跟老師上課,一周上一次課,備考期間,每周上兩次,考前會多加練習。對曲子的學習和掌握,已經(jīng)談不上欣賞和理解,完全是指法、技法、節(jié)奏、速度的各種要求。只有在完整彈奏時才真正地獲得快感,但音樂的美感與幸福,鋼琴的興趣早已在考級的壓力下消失殆盡。在這個期間,以賽代練參加了不少的比賽,通過比賽也積累了臨場經(jīng)驗,也大概知道自己的水平和差距,看到好的,確實是一種標桿和激勵,看到差的,也慶幸自己沒有那樣浪費時間。我們就這樣快而迅速地結(jié)束了考級的生涯。但是對于我們母女來說,真是痛苦而漫長的一年。

考完十級,我們就這樣卸下了考級的包袱,用小丫的話說,我就算給了自己一個交代。一段時間不想再碰鋼琴了。后來,老師曾經(jīng)試圖游說我們參加英皇的考級,但我們委婉地拒絕了。主要是小丫的決定。一方面是要為小升初做準備,一方面是小丫對鋼琴再不似之前那般熱忱。強扭的瓜不甜。我不再堅持。

我特別懷念,她放學回家打開鋼琴,演奏自己創(chuàng)作的主題曲的那個時光……

鋼琴就這樣變成了一場從興趣開始,被考級結(jié)束的“愛好”。

像這樣的興趣與考級對孩子的爭奪,在孩子的生活中怕不是鮮見的事,鋼琴這類的樂器學習與考級,歌唱與舞蹈的考級,棋類的考級,體育的考級……各個層級的機構(gòu)組織的名目眾多的考試和水平評定,難以一一枚舉。

我很想知道,有多少興趣的火花在應試的過程中漸漸熄滅?

幼兒園素質(zhì)教育與幼小銜接之爭

幼兒園的素質(zhì)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幼兒園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與方法,給孩子提供的活動空間活動設施,幼教對孩子的態(tài)度、習慣、性格的養(yǎng)成也是幼兒在幼兒園階段的一種習得。但更重要的是:這是幼兒第一次脫離家庭環(huán)境,進入集體環(huán)境 。孩子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需要適應的不只是環(huán)境和習慣的變更,還有心理的變更。在幼兒園的小、中班階段,基本上能夠保持對素質(zhì)教育的貫徹與執(zhí)行,但到了大班階段,幼小銜接背后的應試需要就呼之欲出,形成對幼兒園素質(zhì)教育的沖擊。

小丫上的是一家在當時國內(nèi)口碑尚好的連鎖幼兒園。但我們選擇它的最重要原因是:離家不太遠,伙食還不錯,衛(wèi)生條件好,管理不混亂,在周邊口碑也很好。幼兒園的素質(zhì)教育開展得也還不錯。

教具與課程。這家幼兒園引進了臺灣的一套教材和教具,設有專門的教具教室,號稱可以啟發(fā)多元智能。此言不虛。幼兒園多次組織家長去體驗過這個教具以及使用方法。確實動腦、動手、動心、動眼,我體驗過后,深以為然,確實好玩兒,且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幼兒園設置的課程除了閱讀、數(shù)理、英語,也有繪畫、舞蹈和樂器,也算是名目繁多,種類齊全了。偶爾還會帶孩子們做蛋糕,出去采摘,各種活動也不少

老師的用心。主班老師幼教出身,自己就是個寶寶媽媽,對孩子們也算是耐心細致,尤其擅長舞蹈,每到新年都會帶著孩子們排練節(jié)目,在新年晚會上各種表演,看到孩子們開心地打扮得漂漂亮亮,蹦蹦跳跳地在臺上表演,老師在隊型設計上也盡可能讓每個孩子都在舞臺中心亮個相,讓家長可以感受到老師的良苦用心。

生活習慣與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園在教導孩子自己吃飯、上廁所,飯前便后要洗手,按時上下幼兒園,按時作息,按時上課,遵守紀律,還要學會與人交往等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孩子們從家庭中心走出來,第一次投身到集體中去,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要形成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要學會與別人交往,要學會了解自己的需要,表達自己的需要,也要知道有些需要可能不能被立即滿足,或者干脆就不能被滿足。這才是孩子成長要經(jīng)歷的過程。

應該說,幼兒園在教育軟件和硬件上都配備充足,在積極地對孩子進行素質(zhì)教育。在這種環(huán)境和教育掌控中,孩子是完全可以在寓教于樂的狀態(tài)下接受知識的輸入,實現(xiàn)能力的提高的。

小班和中班的上半程,小丫過得相當?shù)厥嫘暮涂鞓贰?/p>

中班的后半程開始,我們遭遇了一次素質(zhì)教育向應試教育的硬轉(zhuǎn)向。我當時進行了非常堅決的抵制。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因為幼兒園在前一年的幼小銜接中,給前一屆孩子提前上了小學的課程,而且是為了考取所謂“育才小學”,超前學習,并聲稱進行了配合考取育才體系的奧數(shù)培訓,使得前一年的畢業(yè)生中,有好幾個孩子考上了育才小學。這成了這家幼兒園招徠生員的金字招牌。小丫這一屆的小朋友家長中也有不少育才的擁躉。但我們不是。

我始終認為育才體系是針對有特長且在某些方面確實有傲人天分的孩子準備的。我們也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存在智力差異,有適合學習和不適合學習之分。有天分的孩子,學習的成果不是靠擠壓出來的。天分是一種遮擋不住的光。他在學習某些學科時,帶著天然的通透,這種學習的效率絕不是靠時間和壓迫達到的。我不希望靠犧牲孩子僅有一次的童年去躋身育才小學的行列。但有很多人不這么想,這股力量使得幼兒園采取了迎合的態(tài)度和行動。

當時幼兒園進行了強行上課,并且每天給孩子們出題做卷子,進行批改,還會在晚上把成績公布在班級掛在外面的小黑板上。說實話,老師很辛苦,但孩子們更遭罪。小丫的成績其實還可以,我可以讓她跟著學習??墒俏铱吹胶诎迳蟿虞m就寫著六七十分,而孩子們對此麻木的樣子,很讓人心痛。還沒上小學,就對六七十分司空見慣熟視無睹,這實在是個太糟糕的示范。超出接受水平的教育是無效的,在她還不能很好的認識和理解的情況下,缺乏起碼的思維與啟蒙的方法,僅僅是灌輸和機械地操作,完全就是揠苗助長和填鴨。

我去找了主班老師,提出我的孩子不參加這樣的教學,而且幼兒園不應該讓所有的孩子都進入這種教學模式中,如果有家長需要,請幼兒園給這些孩子單獨補習,我的孩子不參加。如果繼續(xù)讓所有的孩子做這樣的練習,就請給她喜歡的書和玩具,去一邊兒自由玩耍好了。其實,現(xiàn)在想來也是冒著很大的風險,但沒想到,我的抵制得到了好幾個家長的支持和贊同。在反映的過程中,我意識到,這不是主班老師的個人行為,這是幼兒園的組織行為,他們?yōu)榱擞弦恍┘议L和社會上的應試需要,有意為之。主班老師雖然有些為難,但一定是跟園長反應了家長們的意見,這場硬轉(zhuǎn)向在幾位家長的抗議下終止了。不過,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幼兒園還是堅持教給了孩子,但是起碼不是那種非奧數(shù)和補習不可的方式。在這一點上,好壞摻半,數(shù)學比較簡單,沒有什么問題。語文的拼音教得不好,很囫圇,費了我好大力氣來糾正和練習。英語當時根本就不在我的關(guān)注范圍。不過,有學習內(nèi)容的輸入,學習意識地喚醒,學習習慣的初步養(yǎng)成,小丫一年級時,確實在學習上沒太費力氣。我仍然感謝幼兒園老師的付出和努力。

這場素質(zhì)教育和幼小銜接之爭中,在我的或堅持或反對下,素質(zhì)教育勝,應試教育退居其次。很難說,我這樣做是對是錯,但一定對孩子的未來產(chǎn)生了影響。

我想,很多的牛娃大概在這個時候就已經(jīng)展露自己的牛娃本色了,或者是虎媽們已經(jīng)讓自己家的娃走在奔向牛娃的路上。我們的成長和選擇只是個案,會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絕非全部。只是有一點再清楚不過,素質(zhì)教育與應試教育在幼兒園階段已經(jīng)短兵相接了。

小學素質(zhì)教育與小升初之爭

小丫按部就班的上小學,但也有違常理的擇了校。我也學孟母三遷,三遷著實遷不起,但買了學區(qū)房,就住在學校旁邊。此處地勢甚佳,小學、中學、高中、大學全有了。當然,小學和初中這九年可以,后面的多少年要看造化。說遠了,說回到小學的素質(zhì)教育。咱必須客觀點兒說,是有的,而且是從上到下地想辦法,調(diào)著花兒的做。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上了小學的花友們可以感受一下,小一到小三,你有沒有陪孩子撿過樹葉,做過手工,寫過手抄報,或參與或旁觀地看著她寫寫畫畫粘粘貼貼,反正這活兒要么是你做,要么是你看著她做,要么是你陪著她做。這是素質(zhì)教育的一部分啊,但我聽過許多家長抱怨。這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付出的,和錢關(guān)系不大。進行到什么程度,全看家長和孩子自己。

我和小丫在小一小二時參加過兩次全市舉辦的青少年科技大賽,要求搞發(fā)明、畫圖紙,說明發(fā)明的作用。當時是按照假期作業(yè)布置的。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偉大的發(fā)明,我就啟發(fā)小丫想一想,有什么手邊特別不方便的事兒,想要它方便起來的辦法。于是,小丫第一年設計了一個集筷子、勺子和叉子一體的便攜餐具,第二年設計了有杯孔、有簡單垃圾收納抽屜的方便書桌。創(chuàng)意是小丫的,因為是她的生活實感,餐具叮叮當當帶那么多,不如搞成一個,放在桌子上的杯子總會各種原因掉到地上,橡皮屑、鉛筆屑、廢紙無處安放,搞得地面亂糟糟臟兮兮。有需要,就有發(fā)明唄。小丫口述說明,我來修改,小丫畫圖紙草圖,我來進行后期的處理。其實,對于小一小二的孩子來說,她能力有限,但是這畢竟是她的小學生活,她必須參與和主導,那才是屬于她的經(jīng)歷。我喜滋滋地和她搭檔,至少還讓她體驗到什么是團隊。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我倆得了兩年的獎。

小丫的學校搞各種活動,掐指數(shù)來,合唱團、管弦樂隊、籃球隊、排球隊、足球隊、乒乓球隊、書法、繪畫、舞蹈、古箏、魔方……感覺外面興趣班里有的,學校好像也都有,但是入選還是需要點兒本事的。小丫有在合唱團的體驗,訓練、演出,占用了許多學習的時間,但是認識了各班各年級的同學,一起出去演出,穿統(tǒng)一的合唱團服裝,一樣的打扮,化成鬼一樣的妝容還會被其他同學羨慕的感覺,讓小丫一度很滿足,不過合唱團的魔鬼訓練和美國教官一樣的音樂老師讓小丫在四年級的時候自動退出,她說唱到要窒息的感覺十分不好,被老師罵到狗血噴頭也完全沒有了對音樂的感覺,盡管她還經(jīng)常哼唱合唱隊的歌曲,但是她不想再去了。任何素質(zhì)教育在進入比賽的階段去檢驗成果的時候,或者說不是檢驗,而是要奪取某個目標的時候,就難免會出現(xiàn)不愉快的感受,其實主要是學藝不精技藝不熟的情況下,想要趕鴨子上架,當然不行。對于我這樣的家長來說,無期待,參加與否,自己決定,小丫全程無壓力,選擇與放棄之間,全憑興趣和熱情。興趣和熱情沒有,自然不會有投入,就不要提產(chǎn)出了。

但是學校不是給某個孩子開的,它面向的是大多數(shù),它在努力地開展素質(zhì)教育活動,除了以上這種興趣組織的設置,還有各種活動,運動會、聯(lián)歡會、文藝展演,春游、秋游、看電影,閱讀活動月、少年講師團、古典朗誦節(jié)……不時還會有教育廳局的領導下來視察和監(jiān)督執(zhí)行情況,不管是不是真的素質(zhì)教育了,但是這些活動是實打?qū)嵉卦谛W鋪開和施行。不管家長和孩子的參與情況與反應,這些事兒或多或少都做過。就說手抄報,現(xiàn)在都初中了,還在做,一有活動,就要求孩子做一份手抄報。小丫做了六年,簡直是個手抄報高手,隨手就設計個版面,有時候直接指派我做抄寫員。

至于自己搞的素質(zhì)教育活動,那就數(shù)不勝數(shù)了,我們自制春游簡餐的飯團子,新年晚會冷餐會的土豆泥,萬圣節(jié)做個南瓜燈什么的,我猜大家也都帶著孩子或多或少的玩兒過。樂高、LAQ、磁力架、白宮玩具、所有有利于動手動腦的玩具教具的輔助,不在此贅述。

你不能說沒有素質(zhì)教育。素質(zhì)教育一直都在,但是形式還是內(nèi)容?共同參與,還是家長代勞?冷暖自知。

反正,小學的素質(zhì)教育開展是如火如荼的。

難道應試教育不再?

我說我是擋在應試教育前面的錚錚鐵骨,絕非虛言。小二前,我是攔著沒學英語的“攔路石”,后來是沒學奧數(shù)的“絆腳石”……我不知道有一天小丫會不會回頭埋怨媽媽,怪我沒讓她早些學英語,早些學奧數(shù),荒廢了時光……也許會,也許不會。我只知道,她早晚會進入應試教育的體系。我不希望這一天來得太早,我想讓她的童年能夠得到保護,不會更長,但至少不會太短。

我看到身旁的孩子從幼兒園起就在外面學英語,小一小二就開始在外面學奧數(shù),從三年級開始,就進入育才體系的補習班,為的是五年級考上少年班。如果五年級考不上,那就六年級再考。三年級的補課會一直持續(xù)到六年級的考試結(jié)束。小丫班上有四五個孩子,從三年級開始,下午就不在校學習,而是到外面去上補習班超前學習。聽說,不但要超前學習,還要不斷地考試,而且是按照考試的名次來排座位。競爭激烈而殘酷。小丫在學校的成績慢慢地突出,經(jīng)常在接她放學的時候,有家長問我,怎么不把小丫送去學習,去考育才。我說:孩子不是那塊料;萬一不小心考上,也舍不得放出去住校。反正,沒想讓孩子學,也沒想讓孩子考。我大概是他們眼中不思進取的異類吧。

到了五年級,小丫出去補課了。對于我們來說,這是真正地補課,因為老師在課堂上滿足不了孩子的需要。學校擴招,導致教師不足,高年級老師居然要教語數(shù)兩科,語文班主任明顯在教數(shù)學時底氣不足,小丫自己提出要到外面上課。無條件支持,我們出去補數(shù)學。這一行動徹底拉開了補課的帷幕,我們正式踏進了應試教育的大門里。

數(shù)學補課班,上學期間是同步拓展,假期就是提前學習新課。補課班的數(shù)學老師,幽默風趣,小丫很是喜歡。補課時使用了教輔材料《尖子生》和《舉一反三》。作為家長的我,全程未參與到小丫的數(shù)學學習中,每天聽她回來講數(shù)學老師今天BLABLA……,特別好玩兒BLABLA……,我就默默聽著,跟她一起開心。英語學習也開始由《新概念》轉(zhuǎn)向了教材的學習,老師從注意聽說的老師變成了關(guān)注教材,強調(diào)語法,有效刷題的英語老師。外界的氛圍,身旁的老師,在不知不覺地轉(zhuǎn)換著我們的角色,從一直在玩兒,到補課刷題,怎么變化的?什么時候變化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仿佛沒有清晰的界限,我不是一直挺直了腰板和應試教育說“不”的那個媽媽么?什么時候變成了陪著孩子去上補課班的媽媽了呢?手機開始經(jīng)常接到各路補課機構(gòu)的電話:“喂!是某某某的家長么?我們這里有……的課程……”學校周邊的補課機構(gòu)好像軍閥混戰(zhàn)一般搶奪著學校的生源,這是一場對孩子時間的占有與瓜分。

素質(zhì)教育還在,但是應試教育已經(jīng)強勢入主。小丫確實玩著也學著,她最令我欣慰之處是,始終對學習充滿興趣,當然對玩兒也絲毫不放松。我和爸爸負責設計玩兒的方式和路線,她負責回來調(diào)整狀態(tài)好好學習。我們分工十分明確,合作基本愉快。我們都心照不宣地曉得,初中以后貌似不會有這樣逍遙的時刻。從家長那里,同學那里,甚至補課班那里,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籠罩在我們的頭頂。

作為媽媽,我其實早早就置身于這個氛圍之中了,只是一直在抗拒,一直試圖用我的大傘把她屏蔽在其外,但我的金鐘罩已經(jīng)漸漸千瘡百孔,而她透過那些孔洞,早已看到外面的世界。她探頭探腦,去參加補課班的摸底考試,去參加學而思的入學考試,去應對初中的考試洗禮,這個沒太經(jīng)過殘酷競爭的孩子,一次次地經(jīng)歷這些。每次考試,她都仿佛是在游戲中打怪??荚嚽暗男∈?,會從口袋里掏出來,像彈琴之前一樣,好好地活動一番。我閉上眼睛仿佛看到她就像游戲中的馬里奧一樣閃轉(zhuǎn)騰挪,優(yōu)游不迫地從容應對。每次考前都會畫一幅保佑自己考好的祈禱漫畫,考完試后的草紙中,還會看到一張考場漫畫,不知道是哪一科提前答完卷子,無聊的順手涂鴉。考試的結(jié)果對她影響并不是很大,考得好了小興奮,看書、看動漫、畫畫、聽歌,考得不理想會不服氣,但還是會看書、看動漫、畫畫、聽歌。本學期的期末模擬考,她考得很好,好到老師讓大家給她鼓掌,她很是開心。但是晚上,她在黑暗里喃喃地說:“這一切過去得有多快??!忽然覺得很虛無?!蔽业男睦锊挥傻脛C了一下。

成績還不錯,我仍舊認為有素質(zhì)教育的功勞,她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上學期間她確實能夠做到認真聽講,認真提問,認真寫作業(yè),認真考試。如此而已。

是的,要考試,要認真考試。

自省

言及此,我有一種“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之感。應試教育是我們揮之不去,回避不得的教育模式?;蛟缁蛲矶紩M入。但進入早晚的評價與好壞,我實際上并不具備權(quán)威的發(fā)言權(quán)。因為孩子本身是充滿個性和差異的,小丫如今的狀況也無法說明未來。我對于小丫的培養(yǎng),習慣的、品行的、智力的、體力的、能力的、心理的,我可以想到的、辦到的,盡力而為,可能會是助力,可能會是阻礙。這個得在她長大以后,有了自己的生活以及對自己生活可以進行評價之時,才會對母親的影響進行有力的評判。

家庭能夠施行的素質(zhì)教育,教育機構(gòu)能夠施行的素質(zhì)教育,是促進孩子個性化的發(fā)展與成長的,是人的教育,是人未來可以獲得幸福感的關(guān)鍵所在,是品性的奠定、觀念的樹立、興趣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習慣的培養(yǎng),忽略不得,這種教育不僅僅是形式的,還是肌理和內(nèi)容的,小到家庭和學校,大到社會,從素質(zhì)到素養(yǎng)始終是人在成長中對自我的要求,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要求。

應試教育是針對學校知識教育需要達到的基本水平的達標檢測。

對于學校來說,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衡量標準,是學校辦學成功與否的標志。

對社會來說,是一種基本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方式。

對于人來說,則不是唯一標準。

應試教育是標準化的教育。符合這個標準的,進;不符合的,出。但我們忘了,人不是用統(tǒng)一標準衡量的存在。人與人是不一樣的,能力不一樣,天分不一樣,能夠發(fā)光發(fā)熱的地方不一樣。一旦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進行統(tǒng)一的要求,勢必抹煞差異,抹煞個性,抹煞在學習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存在與價值,這是不合理的,這種不合理本身會造成不幸。

應試教育帶來的苦惱、煩躁、焦慮和痛苦,往往針對兩種人,一種是不符合應試教育標準的人,一種是總要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的人。我們在討論英語需不需要考級,鋼琴需不需要考級,要不要學習奧數(shù),要不要背古文,要買什么輔導材料,期末考試怎么樣……這些都是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影響和沖擊,就算有從提高能力的初心出發(fā),也很難避免最終一考劃分等級的結(jié)果。如果可以平靜接受,尚好。不能平靜接受,便會雞飛狗跳。

我始終告誡自己告訴小丫,學習的是她,考試的是她,提高能力的還是她,作為父母家長,我永遠都是一個輔助者。學習目標的制定和達到,始終都應該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不切實際的追求和對結(jié)果的不接受,必然造成困擾與痛苦。

素質(zhì)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碰撞與沖擊永遠不會減少,因為這個社會目前還尋找不到一種能夠比考試更公平的選拔方式。教育一時半會也不會改變應試教育的模式,但素質(zhì)教育還在,教育機構(gòu)在努力,家庭更需要成為素質(zhì)教育的源泉和支撐力,讓我們的孩子去努力成為人,去得到人應該得到的尊重與幸福,這是為人父母可以做的。

我希望我能夠堅持住,讓小丫不被考試異化,不會向動物性滑落,不會像機器般麻木,我希望她可以成為有血有肉、有觀察、有判斷,有智識、有能力、有操守,有熱情的人,不被標準捆縛,認識并接受世界的多樣性,能夠抬頭看到星空,低頭看到溪流,無論順境逆境都能夠積極認真地面對。

希望我們都能夠珍惜生命,擁抱世界,好好生活。


回應47 舉報
贊35
收藏71
7年前
看得我怕怕的,背記的知識是會過時的呀,而且會忘記,只有實踐過的方法才長久留下來。你們家孩子那個詞用得真好啊,現(xiàn)在的教育留給我們的就是虛無呀!
7年前
應試洪流真的可怕,昨天晚上我家小妞還在煩躁地抱怨,身邊的朋友同學都在奧數(shù)還不遺余力地勸她奧數(shù)。
7年前
bluediamond 應試洪流真的可怕,昨天晚上我家小妞還在煩躁地抱怨,身邊的朋友同學都在奧數(shù)還不...
是的,全向度和全方位的。應試教育是制度和體系,個人很難抗拒。
7年前
愛娃如初見 看得我怕怕的,背記的知識是會過時的呀,而且會忘記,只有實踐過的方法才長久留下...
我聽到她這么說,既驚訝于她的洞見,也心疼孩子這種體驗。??
7年前
還在為幼女考級焦慮的媽媽,也許該放手了
7年前
娃上了小學,很多東西就變了
7年前
寫得真細致??,我想這樣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幫助孩子帶著應試教育的枷鎖照樣也能起舞??。
7年前
LY744 還在為幼女考級焦慮的媽媽,也許該放手了
孩子還小,對考級這種事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吧。完全是被動參與,聽話還好,要是不聽話……成功通過還好,要是不成功……如果真要考,要她懂得自己出力,主動出力才行啊。
7年前
yuhanyantan 娃上了小學,很多東西就變了
不知不覺啊
7年前
孔雀媽媽 寫得真細致??,我想這樣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幫助孩子帶著應試教育的枷鎖照樣也能...
你說得對,就是帶著鐐銬的舞蹈。??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自然的孩子
自然的孩子
作者熱門日志
初中閱讀書目參考  贊110 · 收藏959 · 評論30
非虛構(gòu)類閱讀培養(yǎng)書單  贊46 · 收藏479 · 評論16
《新概念》學習之體驗與觀察  贊60 · 收藏375 · 評論48
最終要走應試路線的原版娃  贊77 · 收藏244 · 評論76
慢慢放開她的手——高一實感(一)  贊76 · 收藏85 · 評論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