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鼓勵孩子?其實這是個錯誤認(rèn)知

2022-2-22 12:21 原創(chuàng) · 圖片2


圖片

在很多育兒書中,我們總是被諄諄教誨:要多鼓勵孩子。

然而,鼓勵,有時候也會失效。

  01  

有一次,六六要進(jìn)行一次演講,她試了幾次,發(fā)現(xiàn)自己說不出來。

我和六爸鼓勵她:再試試,你肯定可以的。

我們態(tài)度溫和,言辭溫柔。

然而,六六受到鼓勵了嗎?

并沒有,她差點崩潰了。

這樣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數(shù)不勝數(shù)。

比如六六害怕昆蟲,尤其是馬陸。某一次我們走在路上,一條荒廢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小路,路上到處馬陸在穿梭。六六嚇得大哭。

我鼓勵孩子:沒事,我們跨過去就好了,你能做到的。

我覺得自己挺耐心。

然而,六六受到鼓勵了嗎?

并沒有,她哇哇大哭了好久。

對于這件事情,我思考了很久——

我鼓勵了孩子啊,我做錯了嗎?

直到某一天,我和六爸談起一件我自己遇到的煩心事,一個嘗試了很久卻沒跨過去的難關(guān)。

六爸作為一個直男,在耐心地聽完我的吐槽后,來了一句:沒事,你肯定可以的。

那一刻,我也差點崩潰了。

老娘需要你的鼓勵嗎?老娘需要的是有用的建議以及直接的幫助。

說這些沒用的廢話,g-u-n。

就是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孩子。

鼓勵是好的。

但如果在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只有這么一招,那我們就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怎么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在他們遇到難關(guān)時能夠勇敢向前?

在看到一個思維模型后,我有了更好的方法。

  02  

這個模型來源于管理學(xué),是一種“情境領(lǐng)導(dǎo)”的管理模式。

根據(jù)員工的能力和意愿,可以將員工分成4種類型:

一種是意愿高能力強(qiáng)的員工。

這樣的人做事熱情高,也能把活干好。對待這種員工,你放手讓他干就行了。

一種是意愿高但能力低的員工。

這種人很積極,但能力有點跟不上。對待這樣的員工,你需要多多指導(dǎo),隨時提供幫助。

一種是意愿低能力高的員工。

做事情沒問題,就是不愿意做。對待這樣的員工,你需要多多鼓勵,調(diào)動他的積極性。

最后一種是意愿低能力也低的員工。

不愿干,也干不好。對待這種類型的員工,管理者要發(fā)出具體的指令,將目標(biāo)、流程都清楚地告訴對方。

理解了這個管理模式后,我們完全可以遷移到孩子的交流和成長中來,建立起“情境支持”的對話模式。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這四種時刻。

想做也能做到。我將其稱為鳳凰時刻。

想做但辦不到。我將其稱為雛鷹時刻。

不想做其實能做到。我將其稱為蝙蝠時刻。

不想做也辦不到。我將其稱為鴕鳥時刻。

圖片

  03  

面對這四種不同的狀態(tài),我們需要采用的是不同的方法。

孩子想做也能做到的事情,放手讓孩子去做,讓孩子成為一只耀眼的鳳凰。

比如孩子學(xué)會了跳舞想在你面前表演一個舞蹈,那就讓孩子跳舞。

孩子對畫畫充滿自信也想去畫,那當(dāng)然是求之不得。

等孩子做完了這件事情,表揚一下孩子進(jìn)步的地方,完全夠了。

如果是孩子想做但嘗試了辦不到怎么辦?如果光鼓勵孩子,孩子還是會陷入到挫折感里。

這時候,作為父母,我們需要伸出援助之手,及時將孩子遇到的難關(guān)分解為小步驟,讓孩子一點點做到。

比如孩子面對一個難題,想了很久也做不到,父母可以將難題的步驟講給孩子聽,再讓孩子思考怎么做。

有時候,面對一個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挑戰(zhàn),孩子不免犯怵,只要父母能夠耐心地陪著孩子一步一步地完成,孩子也能成功做到。

如果是孩子想做但長期做不到,這樣的挫折記憶就會存儲在孩子的大腦里,下次遇到了挑戰(zhàn),孩子就會縮回到舒適區(qū)。更長期地來說,孩子可能會習(xí)得性無助。

要避免這種局面,需要提前了解孩子,愿意耐心幫助孩子。

孩子做不到,我們要看到的,是他/她在努力嘗試的過程。

就像一只小雛鷹拍打翅膀,你需要去推這只小雛鷹一把,讓它前進(jìn)起來。

第三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常見。

孩子明明可以做到,就是不想做。

比如說早上上學(xué),我們總是覺得孩子太磨蹭了。

但如果哪天說要秋游,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孩子一大早就把自己料理好了,神采奕奕地等待著出發(fā)。

平時出門,孩子總是得三催四請才愿意換衣服,但如果是去朋友家玩,三分鐘就能把自己整清楚。

這樣的情況,就是孩子能做到,但不愿做。

別抱怨孩子了,我們自己也經(jīng)常這樣。

明明可以放下手機(jī)睡覺,就是不想放下。

明明知道要趕緊完成工作,就是不想去做。

面對這種情況,孩子需要的是——鼓勵。

不過,鼓勵也是有方法的。

要和孩子說清楚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的原因。

要增加趣味性。

總而言之,想盡辦法提高孩子的意愿。

孩子不想做的時候,你可以想象,他/她正像是一只蝙蝠,躲在自己的洞里,你得讓孩子看到洞外的世界多么精彩,讓這只小蝙蝠,勇敢地出洞。

第四種情況是孩子既不愿意干也干不了。

能想象一只鴕鳥把頭埋在沙子里嗎?

這簡直是最挑戰(zhàn)父母耐性的時刻。

比如說做作業(yè)這件事,孩子覺得難,根本不愿意做到桌子前。

你看著孩子這熊樣,分分鐘怒火中燒。

然而,你還是得控制住自己。畢竟,這娃是自己親生的。

面對孩子不愿意干也干不了的事情,我們需要給出更明確的指令。

跟孩子說清楚做這件事情的目標(biāo),分哪幾步做完,和孩子討論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看到他做這件事得到了什么,即便孩子出錯,也不要責(zé)怪孩子,而是當(dāng)做一個成長的機(jī)會。

告訴那只鴕鳥,你現(xiàn)在要做什么,第一步是做什么,做完以后你可以得到什么。

引導(dǎo)著鴕鳥自己把頭抬起來,否則你根本拉不動啊。

  04  

現(xiàn)在,回到開頭說的六六的兩件事情。

六六想要演說,但她做不到的時候,我們在那一個勁地鼓勵,如今回想真是太傻了,應(yīng)該怎么做呢?讓孩子先說第一部分,等第一部分能夠流暢表達(dá)以后,再來做第二部分。這樣一步步地完成,孩子不會覺得太難,整個過程也能建立可控感。

六六遇到馬陸嚇得大哭不愿意往前走,其實有很多方法,比如一起尋找另一條路,避開這種最尷尬時刻,或者抱著孩子跨過去,或者將它變成一個“跳出馬陸包圍圈”游戲,第一步跳到哪,第二步又該跳到哪,和孩子一起慶祝勝利。當(dāng)初傻乎乎地鼓勵孩子繼續(xù)往前走,如今回想,真是慚愧。

孩子成長會經(jīng)歷很多時刻,有時候輕松,有時候沉重,有時候順利,有時候崩潰。

學(xué)會這種思維,并不意味著你要將這個理念背下來。

你需要看到的是,孩子是一個整體,每個孩子都會有愿意和不愿意的,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情,而不要將孩子限定在一個框子里,指望著孩子每一件事都充滿熱情干勁地獨立完成。

你也需要看到,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曾經(jīng)不愿意做的,也許隨著能力的增長而變得干勁十足,曾經(jīng)做不到的,也許會在陪伴下變得輕而易舉,你要做的,是找到當(dāng)下的狀態(tài)。

你也能夠看到,大部分時候,孩子并沒有問題,有問題的,其實是我們的方法。

如果能夠整體地去看待孩子遇到的問題,能夠動態(tài)地去看待孩子的成長,如果能對我們的教育方式更加謙虛自省,你能找到更多方法,去陪著眼前的這個寶貝挑戰(zhàn)。

未來充滿未知,誰也無法預(yù)測。

但你知道,沒什么好怕的。

你會有更好的認(rèn)知,你在成為更會思考的父母。

孩子也會成長,也許有點慢,但最終,必然給你驚喜。

花會開放在春光里。
 

鳥會飛躍在藍(lán)天里。

好的時光,好的成長,都會到來。

你曾經(jīng)歷過孩子的哪些時刻呢?留言說一說吧。

相關(guān)文章:

輔導(dǎo)作業(yè)氣到骨折!想讓孩子快樂自主地做作業(yè),這個思維模型值得嘗試


回應(yīng)27 舉報
贊59
收藏99
3年前
說得很好??,受教了,謝謝!
3年前
是這樣的!????????
3年前
空洞的鼓勵不起作用
3年前
有時候要心狠手辣,放任不管。
3年前
我沒有怎么鼓勵過娃。夸獎,實實在在的夸獎比較多。鼓勵只會用在孩子有能力只是對自己不夠自信的時候使用一下,但往往,很多時候,一個擁抱,握一下手,一句你盡力就好了!結(jié)束!
3年前
說的真好 家長就是得想各種各樣的辦法
3年前
確實,空洞的鼓勵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3年前
鼓勵是好的,但要用對方法
3年前
說的好????????
3年前
還是要看到孩子的困難在哪里,引導(dǎo)他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如果他試了,成功了,這樣的鼓勵會激勵他往前走。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夏林Shining
夏林Shining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