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題竟然做出了恐怖片的驚悚感

2016
2008
2020-12-29 08:30 原創(chuàng) · 圖片10

前天發(fā)了下面這道題,結果有人硬生生做出了恐怖片的驚悚感!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不妨一起慢慢看。

題目是這樣的:

四(3)班的每個同學至少都喜歡語文、數學或英語中的一門課,喜歡語文的有30人,喜歡數學的有36人,喜歡英語的有28人,同時喜歡語文和數學的有24人,同時喜歡語文和英語的有20人,同時喜歡數學和英語的有18人,三門課都喜歡的有8人,請問四(3)班一共有多少人?

我當時說,學過公式的同學很快就能根據容斥原理公式算出結果:

|A∪B∪C|=|A|+|B|+|C|-|A∩B|-|A∩C|-|B∩C|+|A∩B∩C|

=30+36+28-24-20-18+8

=40

但問題是,這個解答到底對不對呢?當時我歡迎大家在留言區(qū)討論。于是群里和留言區(qū)就有各種有意思的討論。

一開始爭論比較多的是:最后應加1個8還是2個8?

有人認為應該加2個8,答案是48。但事實上,這個公式并沒錯,是容斥原理的標準公式。

到底|A∩B∩C|最后要加幾次,可以這么來看。

屬于A∩B∩C的人在A、B、C中都各出現(xiàn)了一次,因此計算|A|+|B|+|C|時,A∩B∩C的人數計算了3次。

同樣,屬于A∩B∩C的人在A∩B、B∩C、A∩C中也各出現(xiàn)了一次,因此計算|A∩B|+|B∩C|+|A∩C|時,A∩B∩C的人數也計算了3次。

兩者一減,最后A∩B∩C的人被減沒了,因此最后要再加上1個|A∩B∩C|。

下面這條留言者一定是之前被另一個坑傷害過,也就是有的題目沒有明確說每個人都至少喜歡三門課里的一門。因此,他瞪大眼睛仔細看了又看,發(fā)現(xiàn)沒問題后寫下了這條留言。

上面所說的坑,可以通過以下兩個問題的例子加以說明:

四(3)班的每個同學至少都喜歡語文和數學中的一門課,喜歡語文的有30人,喜歡數學的有36人,語文和數學都喜歡的有26人,請問四(3)班一共有多少人?

四(3)班的所有同學中,喜歡語文的有30人,喜歡數學的有36人,語文和數學都喜歡的有26人,請問四(3)班一共有多少人?

乍一看,很多人會說:這兩個問題不是一樣的嗎?但,真的一樣嗎?

也有不少人說不懂容斥原理的公式,只會畫圖,但畫完圖卻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問題。

事實上,沒學公式直接畫圖能發(fā)現(xiàn)這個題目存在的問題。最直觀的是韋恩圖,如下。

畫完上面的圖后,發(fā)現(xiàn)只喜歡語文和只喜歡英語的沒法填了。因為,16+8+12=36已經超過喜歡語文的總人數30人了,同樣12+8+10=30也大于喜歡英語的總人數28人了。

因此,問題在于這個題目出錯了!

不少人確實最后發(fā)現(xiàn)了這個題目的錯誤。但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只用容斥原理的公式,是察覺不了這個錯誤的。


我的本意其實就是這個,即不要只記公式,有的時候只記公式會遮住真相。

可是,留言區(qū)卻開始變得驚悚起來:




一道錯誤的數學題,硬生生被做出了恐怖片的驚悚感!

那怎樣才能確保出的題目不被解讀成恐怖片呢?下面的這條留言應該能說明問題。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先算出喜歡數學,但同時又喜歡語文和英語中至少一門的人數,然后出題時要確保喜歡數學的人數不小于這個數才行。英語和語文同樣處理。否則,就會出現(xiàn)所謂“不存在的人”。

公眾號xuanbamath創(chuàng)立四周年

為大家精選了12篇必讀文章。

一個數學學霸爸爸輔導孩子的心路歷程

是什么樣的教育,竟要讓我們的孩子以命相搏?

奧數冠軍教你如何解題(付費閱讀,買一贈一)

講座視頻:怎樣在生活中引導孩子進行數學思考?

為什么飛機的往返飛行時間不同?

古詩詞中的數學

孤獨而高冷的素數

原來,毀掉一個孩子的深入思考這么容易!

沒有葫蘆也要會畫瓢, 說說我的奧數啟蒙經歷

少兒編程,我這樣教

11.計劃教育下的數學教育之怪狀

12.李國杰院士作序推薦高考數學滿分得主新書《給孩子的數學思維課》


回應 舉報
收藏1

推薦閱讀

昍爸
昍爸
2016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