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說說樹屋,書很長,所以我啰嗦記錄得也長。一口氣寫完,都沒檢查,萬一有錯別字就多擔待了哈哈。
Magic tree house
Merlin missions
1 Christmas in Camelot
讀故事之前,我們一般會看封面、目錄、扉頁、封底等,這樣有助于大致了解內(nèi)容。封面我們放到最后再聊,先看目錄。
粗看目錄,有兩個關(guān)鍵詞應(yīng)該會引起注意,Camelot 是地點線索,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是人物線索。1、4、12、14、16章的小標題則基本能猜出個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脈絡(luò),收到邀請——誰去(執(zhí)行任務(wù))——交戰(zhàn)(fire with fire)——返回,所以我們已經(jīng)大致心中有底了,究竟故事如何發(fā)展,就要到文中去細細閱讀了。
接著是扉頁上的詩歌,這是作者引用的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詩人Alfred Lord Tennyson的《國王敘事詩》(Idylls of the King)。詩歌說,Camelot已建成了多年,現(xiàn)在國王自己都擔心可能會倒塌,這兩句營造了一種惶惶不安的感覺,是不是預(yù)示著什么呢?
還有后記,作者在后記里寫了文中的斗篷、白鹿、記憶和想象之水都是源自哪里的靈感。看來這是故事里的幾個重要元素。
現(xiàn)在是流水賬一般記錄的精彩的內(nèi)容部分。這一季的樹屋篇幅長了不少,但小朋友被情節(jié)吸引,不知不覺地也就讀完了,當然,發(fā)現(xiàn)章數(shù)增多之后,小朋友讀完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第一章,兄妹倆接到邀請,要去camelot度過圣誕節(jié)。
第二章,穿越到camelot之后,發(fā)現(xiàn)那里竟然十分荒涼,而且Morgan竟然不知邀請的事,這可謂是一個大伏筆了。
第三章,亞瑟王、王后和圓桌騎士出場,但少了三位騎士。又是一個伏筆。
第四章,The Christmas Knights出場,這位騎士又是誰呢?又是一個伏筆。
第五章,這位圣誕騎士授予兄妹倆任務(wù),給了線索和禮物,一次使命之旅即將開啟。
第六章,一只有靈性但鹿出現(xiàn)了,馱著兄妹倆去任務(wù)地,這只鹿是誰呢?
第七章,通過第一關(guān),用隱身斗篷避開看守大門但士兵,進入The Otherworld。
第八章,The Otherworld太不一樣了,歡樂但歌聲讓人沉醉,讓人忍不住要跟著舞蹈,讓人,停不下來……。
第九章,兄妹倆從舞蹈的人群中救下三位騎士。
第十章,三位騎士把寶貝贈給兄妹倆,杯子、指南針,還有一把鑰匙。
第十一章,兄妹倆在山洞中找到了記憶和想象之水,但被巨龍攔住了去路。
第十二章,戰(zhàn)斗吧,像騎士一樣。
第十三章,和三位騎士一起踏上回程之路。
第十四章,神奇的鹿在等待他們,送他們返回Camelot。
第十五章,記憶和想象之水灑在Camelot的地上,這里終于重獲生機和活力。
第十六章,兄妹倆從樹屋返回家中。
好了,故事讀完了,來說說這些伏筆吧。女兒先看完這本,后來發(fā)現(xiàn)我在看,她就很興奮地來跟我聊:
“你知道那個圣誕騎士是誰嗎?”
“不知道哎,是誰?”
“我不告訴你,賣個關(guān)子?!?/p>
“你知道那頭鹿是誰嗎?”
“是誰?。俊?/p>
“不告訴你,賣個關(guān)子?!?/p>
……
“好吧,媽媽,我告訴你,你看封面!Merlin Missions,這個系列都是Merlin Missions,我讀書很仔細的,所以我一開始就猜到了,肯定是Merlin,哈哈?!?/p>
我想,陪伴閱讀最大的好處是,通過讀同一本書,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近了,你們之間不再是嘮叨和頂嘴,不是日常的吵鬧,而是多了一個共同話題,她愿意和你聊,你愿意聽她說,你甚至在和她一起成長,這應(yīng)該是親子閱讀的魅力吧。至少我的感受是這樣的。
更別說,其實,樹屋的這組虛構(gòu)故事也是建立在傳說中古不列顛傳奇國王的一系列傳奇故事的基礎(chǔ)之上,你在閱讀之余,去有針對性地做一點亞瑟王的知識積累,說不定可以和孩子聊得更起勁呢。
在這個系列中,梅林Merlin應(yīng)該是主角了,他是傳說中亞瑟王故事中的魔法師,與亞瑟王關(guān)系密切,據(jù)傳說他可以隨意改變自己的相貌(所以故事中有圣誕騎士和白鹿),但大多數(shù)時候以年邁老者形象示人。
圓桌騎士,是亞瑟王故事中的重要組織部分,因為他們經(jīng)常在圓桌上議論事物,所以有了這樣的稱號,而且,圓桌代表著公平,沒有地位差異和君臣之別,這也是具有象征意義的一個符號。
先介紹這么多吧,其它的,我們慢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