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沒有對錯。買許多書,喜歡看,那就是值得。買許多書,不看,就是浪費。
孩子從一本書看許多遍,到只看一遍的變化,很正常。低齡孩子全靠親子朗讀,靠聽去記憶和理解,詞匯量有限,容量有限。要反復(fù)誦聽,達到記憶理解并模仿,最后再輸出。幼小階段,理解能力*提升,自然需求也多,也大,一個讀本不能滿足,需要更多的讀本,看一遍實際上是選擇與判斷,孩子有自己的興趣和趣味,會在泛讀中有所讀有所不讀,會選擇符合自己興趣的書去讀一遍或許多遍。
孩子對書籍的閱讀興趣也會發(fā)生變化。比如低齡時會偏感性,偏情感類的故事。所以,這個時期會有許多關(guān)于愛,關(guān)于情緒,關(guān)于有趣的讀本較為偏愛。還可以選擇一些關(guān)于品德與習(xí)慣類的書籍引導(dǎo)閱讀,有助于養(yǎng)成。孩子稍大些,要有對科普類讀物的有意識引導(dǎo),給孩子的感性世界注入理性的元素。認識世界,認識身體,認識自我,這些是對孩子精神世界的進一步完善。隨著孩子可以自主閱讀,就可以讓他徜徉在書海之中了。
關(guān)于買書,我有些心得:
1.根據(jù)年齡和興趣買書,不要太過盲目,人云亦云,書并非多多益善。符合孩子年齡和認知的書,是真正影響孩子,使孩子成長,對其有益的書。
2.讓孩子參與到書籍的挑選與購買中,選擇他喜歡的書,也適當(dāng)推薦合適的讀物。他自己選的,易于堅持閱讀和有效閱讀,甚至是多次和反復(fù)閱讀。他不太喜歡,但對其有益的書,不要強行安利,可親子共讀,浸潤式植入。
3.書可以一次買許多,但不要一下給許多。孩子如果愛看,愛不釋手的后果會傷到眼睛。孩子如果不愛看,心不在焉的后果會形成壓力,導(dǎo)致排斥。一大摞書擺在那里,卻一動不動。一本一本的給,讓閱讀欲保持在合適的渴望度。得來太容易,反而不珍惜啊。
買書千萬別是媽媽的購物癖的征顯,只想看見滿滿的書架自我滿足,孩子不看,又變成了焦慮,過了年齡,又變成浪費,那就是妥妥的敗家子,極易激化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