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19-09-26
買書沒有對錯。買許多書,喜歡看,那就是值得。買許多書,不看,就是浪費。

孩子從一本書看許多遍,到只看一遍的變化,很正常。低齡孩子全靠親子朗讀,靠聽去記憶和理解,詞匯量有限,容量有限。要反復(fù)誦聽,達到記憶理解并模仿,最后再輸出。幼小階段,理解能力*提升,自然需求也多,也大,一個讀本不能滿足,需要更多的讀本,看一遍實際上是選擇與判斷,孩子有自己的興趣和趣味,會在泛讀中有所讀有所不讀,會選擇符合自己興趣的書去讀一遍或許多遍。

孩子對書籍的閱讀興趣也會發(fā)生變化。比如低齡時會偏感性,偏情感類的故事。所以,這個時期會有許多關(guān)于愛,關(guān)于情緒,關(guān)于有趣的讀本較為偏愛。還可以選擇一些關(guān)于品德與習(xí)慣類的書籍引導(dǎo)閱讀,有助于養(yǎng)成。孩子稍大些,要有對科普類讀物的有意識引導(dǎo),給孩子的感性世界注入理性的元素。認識世界,認識身體,認識自我,這些是對孩子精神世界的進一步完善。隨著孩子可以自主閱讀,就可以讓他徜徉在書海之中了。

關(guān)于買書,我有些心得:

1.根據(jù)年齡和興趣買書,不要太過盲目,人云亦云,書并非多多益善。符合孩子年齡和認知的書,是真正影響孩子,使孩子成長,對其有益的書。

2.讓孩子參與到書籍的挑選與購買中,選擇他喜歡的書,也適當(dāng)推薦合適的讀物。他自己選的,易于堅持閱讀和有效閱讀,甚至是多次和反復(fù)閱讀。他不太喜歡,但對其有益的書,不要強行安利,可親子共讀,浸潤式植入。

3.書可以一次買許多,但不要一下給許多。孩子如果愛看,愛不釋手的后果會傷到眼睛。孩子如果不愛看,心不在焉的后果會形成壓力,導(dǎo)致排斥。一大摞書擺在那里,卻一動不動。一本一本的給,讓閱讀欲保持在合適的渴望度。得來太容易,反而不珍惜啊。

買書千萬別是媽媽的購物癖的征顯,只想看見滿滿的書架自我滿足,孩子不看,又變成了焦慮,過了年齡,又變成浪費,那就是妥妥的敗家子,極易激化家庭矛盾。
回應(yīng)1 舉報
贊2
收藏7
3年前
說的非常有道理!
發(fā)布

推薦閱讀

16歲
想法
個人認為多買書絕對沒錯。而且是很值得驕傲的愛好??

有了看書的氛圍(隨手都能拿到書隨處都能看書)家長也經(jīng)常捧著書,自然帶動孩子看書了。

我們家就每季度全家開展閱讀評比,看誰看的書多,有獎品獎金哦???,F(xiàn)在成了兒子帶動我們(為了季度閱讀書單不要太難看),兒子比以前閱讀方面提高很多。

也可以讓孩子開個小圖書館,邀請認識的小朋友辦借閱,孩子會很有自豪感的,也培養(yǎng)孩子的組織能力,多好??

故宮里的大怪獸 小狐外傳(全八冊, 中英雙語)
3 26 1
12歲
想法
首先,閱讀帶給孩子的好處不僅僅是識字,我們不能用孩子能不能從親子閱讀中識字來判斷閱讀或買書是對是錯。

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跟著親子閱讀,就能大量識字了,而有的孩子只喜歡看圖,卻不關(guān)注文字,我們家跟樓主一樣,也屬于后者。但他們的觀察能力特別好,能理解圖的意思,我覺得這是特別好的地方。

尤其是一些精美的繪本,孩子總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反而識字后,只看字了,就少了發(fā)現(xiàn)圖片美的機會了。

所以,對于閱讀識字這件事不用糾結(jié),識字是早晚的事,孩子上學(xué)后有這樣的環(huán)境,他們自...
7歲
想法
我個人覺得買書是性價比最高的教育投入了,買書怎么會有錯呢?
看你的困惑,可能主要在于親子閱讀了四年多孩子還不認識字。其實你可能是受到了一些“視覺型孩子”的誤導(dǎo),覺得讀得多了就認識字,但每個孩子的特點是不一樣的,對于大多數(shù)的孩子來說,親子閱讀和認字不是一回事,認字需要單獨去學(xué)習(xí)的。
閱讀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有知識,更有思維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還有家長溫馨的陪伴,這些會成就孩子童年的底色,讓閱讀成為他一生的優(yōu)秀習(xí)慣。
買優(yōu)質(zhì)的圖書,陪孩子一起讀完,沒有比這更棒的親子時光了,所以不...
11 7 1
13歲
想法
兩歲開始,買了一萬多本吧,套裝看到就想買,一個書柜的繪本,書墻是各類書,我自己看的只能收藏到箱子了。看了小一半。每一本都是我讀過的甚至讀過無數(shù)遍。

效果是沒教過識字,到了一年級突然自己看完一本全文字的木偶奇遇記,自己說是連悶帶猜,講給我故事聽看來是完全看明白了。經(jīng)常會用故事中的文字來教育我“玩布娃娃時: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不想吃青菜時:己所甚欲也勿施于人”。也會拿著觀復(fù)貓圖書里的文字讓我知道“父母愛子的付出實際是自己從中得到了快樂的”。每每看著睡熟的小人兒驚嘆:七歲的小腦...
我也給娃買過很多書,從來沒有覺得買書這件事兒是錯的,甚至都沒有懷疑過。我小時候挺喜歡讀書的,奈何家里沒有什么藏書,只能到處借書讀,三十年前的十八線小城市更不用提什么圖書館,書店倒是有,但是只能站著看書,那我也沒少去。后來有了娃,我就經(jīng)常給娃買書,總怕家里的書不夠娃看的,有一次跟同事提起這件事兒,同事說我這種叫做小時候精神上挨過餓。??????
8 3 3
8歲
17歲
想法
一晃三年 想必寶貝這三年進步很大哦!估計麻麻現(xiàn)在不再為此煩惱了吧??…在疫情期間時她會不會慶幸家里囤了好多書,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慢慢享受呢?

以前沒后悔過買買買書,這三年更因著家有存書,心里不慌。

疫情防控期間,圖書館從長期閉館,到時開時閉,到必須提前一天預(yù)約登記+24小時核酸檢測+金邊綠碼+七天在本地行程碼才能入館借閱,到最近終于恢復(fù)只需預(yù)約+72小時核酸+金邊綠碼掃碼入場啦……一想到要去趟圖書館還得里三層外三層消毒登記各種折騰各種??,算了??,咱就家里有啥看啥吧。

上歪樓下歪...
8歲
17歲
想法
盡管知道花粉愛書,看了大家一水兒的回答,還是有些吃驚呢。

好書無窮盡。如今童書市場有多火,看看各地書展時的黃金展位就知道了。

看書解決不了所有成長或育兒問題。買書更解決不了。

仿佛大家都不需要考慮買書的開支,即便不牽扯教育成本的分配,孩子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啊。某種意義上說,買書到了一定程度,也會“邊際效用遞減”。

我難以贊成“買書不為功利”,或“但凡買書就該支持”。閱讀本身有目的性,無論消遣、求知還是解惑。閱讀也的確有高下之分。怎么到了買書上,就“凡是”了呢?
8歲
想法
一,3歲前買了不少書,覺得很好。
1)營造了不錯的讀書氛圍。
2)幼童重復(fù)性閱讀很高,每本買得都有價值
3)方便方便方便
4)干凈干凈干凈
二,但是,3歲后就買少甚至不買了。改為去繪本館圖書館借閱。雖然去圖書館開車也要半小時,但是圖書館多好呀。
1)節(jié)省了一大筆錢
2)可以隨心所欲選感興趣的書,不怕買了不喜歡心疼。
3)知道圖書館的書不能久留,因此每次借閱了就努力一讀再讀。
4)孩子也喜歡去圖書館,似乎是種過家家的儀式感,非常有趣
5)看到圖書館里大人小孩讀書的勁頭,就是對孩...
5 1 1
10歲
想法
繪本一買深似海,從此鈔票是路人……我們都希望寶寶少看電視,少玩手機,都希望做到高質(zhì)量陪伴,那么多買書總是沒錯的。

只是買的繪本最好根據(jù)孩子興趣買,而且要了解繪本背景,圖書的背景包括圖書的作者、譯者、獲獎信息、重印信息及其口口碑。一般來說,一本有過獲獎經(jīng)歷或者重印次數(shù)非常高的書,品質(zhì)是有相當(dāng)保證的。

買多買少根據(jù)自身經(jīng)濟情況,或者去圖書館借也可以,反正不花冤枉錢才是硬道理。
11歲
想法
讀書不能太功利,也不能只看眼前。

讀書的好處太多了,從幼兒時期開始就接觸大量的書,是一件很幸福的,受益終生的事情。

早期來說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語言語感的培養(yǎng)、美感的培養(yǎng)都有很大作用。

年少時代則有助于拓寬眼界,活躍思維…大量讀書的孩子文史哲方面學(xué)習(xí)起來會比較輕松。

作為一個成年人,日常工作時也感受到工作對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都有很高要求。

不能期望讀了一些書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認字只是初期的目標(biāo)之一吧,能認很多字固然好,不認識也不用太沮喪啊,用指讀、讀分級等...
自然的孩子
自然的孩子
作者熱門分享
初中閱讀書目參考  贊110 · 收藏959 · 評論30
非虛構(gòu)類閱讀培養(yǎng)書單  贊46 · 收藏479 · 評論16
《新概念》學(xué)習(xí)之體驗與觀察  贊60 · 收藏375 · 評論48
最終要走應(yīng)試路線的原版娃  贊77 · 收藏244 · 評論76
慢慢放開她的手——高一實感(一)  贊76 · 收藏85 · 評論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