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測認字量軟件引發(fā)的血案#
中午隨手拿【至樂中文】給測了下認字,想著去年爸爸給翻來覆去教啊練啊好多遍的四五快讀全部的字卡,怎么也有五六百的認字量吧,結果測了三次都200出頭,并且我眼睜睜就看著好幾個以前明明在字卡上認得的字,在眼前擺著怎么都不認識…
測出認識幾個字,對兩個少兩個,其實也不準,不用糾結。
然而,麻麻的挫敗感來自于女兒的“無所謂”不認得就不認得唄反正有麻麻講故事、爸爸的冷笑“哼你說我背字卡簡單粗暴逼我停了,看你弄的也不咋樣”、當然還有對自己所謂“以女兒興趣為中心、在閱讀中認字”的有效性的深深質疑。
在這種挫敗感的作用下,我拿女兒亂搞膠水弄臟桌子的小事一頓發(fā)火…
#真的只認識這么點字么#
女兒真是個貼心的寶貝兒,雖然被嚇哭了,還是默默麻利利收拾了桌子洗好膠水瓶蓋子、換睡衣上床午睡。
我平靜了一下自己情緒,對她就發(fā)火說了對不起,她含著淚水點頭說“沒關系,其實你是因為我認字沒認好傷心才發(fā)火的。因為你從來沒有對我畫畫和玩膠水發(fā)脾氣?!?/p>
既然說到了認字,就接著聊下去吧。
我問她是真的不認識那些字還是沒好好看。她說:“真的不認識,在書上也不認識,在手機(認字軟件)上也不認識…”
為什么以前在字卡上認識、麻麻每天念故事也一邊看著,現(xiàn)在不認識了?
她怯生生說:“你念書時我沒有在看字,字卡上的字也不記得了…”
哦,看來測得還蠻準,真的只認識兩百來個字…
#我們的認字方法出了什么問題#
女兒睡下了,我躺在她身邊默默回顧女兒的認字歷程:
她從四歲半開始跟著爸爸看《四五快讀》,爸爸算是盡心盡職,規(guī)劃進度、發(fā)明了很多小游戲,一年內把五六百張字卡來回滾得“滾瓜爛熟”。
麻麻說:“這樣光認識單個的字沒有意義,要放在語境里,認字的目的在于自主閱讀,但她把認識字放在書里都讀不明白意思。不能這樣搞了,我們還是在閱讀中認字吧!”
于是半年前麻麻接手了認字工作,麻麻評估她有五六百單字量打底,怎么都能搞點簡單讀物吧,可以一邊跟麻麻閱讀時指讀、眼睛看字,一邊自己看看簡單配拼音的書(拼音不熟練,但能慢慢拼出來)。
女兒不喜歡爸爸每天認字的考試環(huán)節(jié),一聽換麻麻了非常開心,麻麻就這樣號稱在“閱讀中認字”搞了半年,因為更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沒有爸爸認字卡時代的每日考察進度。
半年后,就是今天中午,測出了個“認字量是半年前的一半”的結果,還知道了女兒一直以來我念書指讀她都沒看字…
我們這一年半的認字歷程到底出了什么問題?不都是按很多過來人分享的成功經驗來搞的么?
#怎么跟字交好朋友#
女兒醒來,我們在下午出發(fā)去少年宮活動的路上聊起“為什么覺得認字那么難”的問題。
她糾正我,說她沒覺得認字難,“不認識的字難,但認識的字就不難了”。
不認識的字怎么變成認識的字?
她不假思索就說:“可以跟字交好朋友啊,跟它玩,知道它喜歡什么啊!”
那不就是我弄的在閱讀環(huán)境里潛移默化嗎?不是已經失敗了么?
我說:“那我們讀故事時見過很多次的字,怎么你也沒跟它們交朋友?。俊?/p>
她說:“我不喜歡讀故事認字。故事里邊的字都太難了,我都不懂。”嗯,我回憶了一下,雖然念過很多繪本,她確實都在看圖;雖然讀了很多章節(jié)書,但她確實都光是追情節(jié)沒有關心字型字音…
既厭煩跟爸爸讀字卡,又不愿跟麻麻從故事里學字,我真的發(fā)愁了:認字就那么難??!
#我想讀《日有所誦》#
琢磨了一下午,決定把主動權交回給女兒。
晚上,我請女兒告訴我三個她覺得不錯的認字方法。
她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讀《日有所誦》,因為文字很短字也比較簡單、重復率高,單純從認字角度看挺像英文分級讀物1、2級的。
第二是念《四五快讀》里的小文章。那些文章什么愛學習的好寶寶都是二十年前的意識形態(tài),我曾經要求別念了,念懂了也沒意思。不過倒是能完全匹配和重合她學過的字,學習效果有可能會好點。
第三個方法,她可能也想不出了,突然瞥見墻上我貼的英語高頻詞,就說也用這個方法:每周學15個新字,貼在墻上。
嗯,既然是女兒自己想出來的方法,就用在她身上試試吧!
真希望這只是眼下一年的煩惱……哎,認字
#歡迎關注我滴微信公號“堅果親子教育” (jianguoqinzi),像無痛手術一樣,探討怎么把“雞娃”也弄得無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