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健康發(fā)展的三大行動清單 (轉摘)

2019-1-24 20:21 原創(chuàng)

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個清單,里面對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身心協(xié)調、運動天賦以及生活習慣等進行了逐條分析,很有指導意義,值得廣大家長借鑒、轉發(fā)。不過,特別提醒的是,所有的行動都必須以保證孩子的安全為前提。老師和家長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保障活動安全,不能因有安全風險就因噎廢食,剝奪孩子自由活動、健康發(fā)展的權利。 

行動一:促進孩子身心協(xié)調 

【行動目標】

1、具有健康的體態(tài);

2、情緒安定愉快;

3、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通過國內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對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做的調查研究可知,許多兒童都存在著嫉妒、任性、孤僻、焦慮、情緒反常、社交困難等心理問題。培養(yǎng)兒童的積極情緒對人的一生很重要。教師和家長要注意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多些關注,在尊重、了解他們情緒的基礎上,培養(yǎng)他們的積極情緒。德國著名的教育哲學家博爾諾夫認為情緒對尚未成熟的兒童影響很大,特別是對兒童的學習效果、各種能力的發(fā)展具有深刻而普遍的影響?!矮@得、發(fā)展和保護這種愉快心境,以及在各種不可避免的障礙后重建它”,這是家長和教師必須孜孜以求的。 

【行動清單】 

清單1:赤腳在鵝卵石路面上走。學游泳。騎車。知道鼻孔的作用。照鏡子了解自己的牙齒。原地旋轉,先順時針再逆時針轉,體會眩暈。給自己,也給小伙伴和小動物測一測脈搏。每年進行健康檢查。 

清單2:拔河。丟手帕。過家家。和爸爸媽媽小伙伴比賽跑或跳,有過失敗和成功的體驗。既有贏的意愿,也能承受輸?shù)慕Y果。體驗過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比如聽別人說過“你怎么沒來,大家都想你”等友好的話語。能夠分得清饑餓、勞累與憤怒、悲傷之間的差別。能夠原諒大人某次不公正的懲罰。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實現(xiàn)。能了解不同情緒對自己的影響。能自己調節(jié)情緒。不高興的時候,能讓自己的心情迅速好起來。 

清單3:每天在戶外活動。玩拉手轉圈游戲。愿意離開家,參加親戚朋友聚會。體驗過水對人體有浮力。會蕩秋千,知道使用身體力量與秋千高度的關系。在床上打過枕頭大戰(zhàn)。堆過雪人、沙堡。在小溪中搭過水壩。在野外露營。能識別散步、趕路、跑步之間的差別。有過長途跋涉的體會。有過忍著饑渴走長路的經驗,體會過“馬上就到達目的地”的感覺。 

行動二:鍛煉孩子的動作發(fā)展 

【行動目標】

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xié)調、靈敏;

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3、手的動作靈活協(xié)調。 

      家長和教師要注意避免教育不一致現(xiàn)象的發(fā)生和傳統(tǒng)的“家長制”教育模式。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以及家庭中父母與祖輩、父親與母親在孩子體育運動能力培養(yǎng)以及其他教育上,態(tài)度、觀念常會出現(xiàn)不一致現(xiàn)象,這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極易造成大腦混亂,情緒緊張、焦慮,只能選擇逃避,空耗時間和精力。傳統(tǒng)“家長制”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保護、灌輸和訓導,永遠覺得孩子還太小,從而剝奪孩子接受挑戰(zhàn)、從失敗中學習以及獲得各種體驗的機會。孩子長大后不愿也不會自己動手,遇到困難,則不知如何解決。成功的幼兒教育需要家長和教師互動,完整的家庭教育需要三代人互動。 皮亞杰說過:“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向前發(fā)展?!奔议L和教師要注重孩子的動作發(fā)展,讓幼兒動手操作,讓孩子運動起來。體育運動的作用幾乎是全能的,比如民間游戲,趣味性強,簡單易學,踢毽子、打陀螺、跳皮筋、滾鐵環(huán)、跳繩、彈蠶豆……孩子在愉快的游戲中既促進了大肌肉發(fā)展和手的動作的靈活協(xié)調,開闊了思維,激發(fā)了想象力和探索力;又能在集體形式的民間游戲中學會與人交往、協(xié)商、謙讓、解決糾紛、遵守規(guī)則等;并在競爭中鍛煉承受失敗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 

【行動清單】 

清單1:爬過樹。從大山坡的草地上滾下來。用石頭、磚塊打過水漂。在風雨中跑步。放風箏。蒙著眼睛走路。用漁網抓魚。從樹上摘蘋果吃。踢毽子。打陀螺。跳皮筋。抖空竹。跳房子。踩小的高蹺。跳竹竿。滾鐵環(huán)。拍球。跳繩。 清單2:在空曠的野外,將石子或沙包用盡全部的力氣扔向遠處,和小伙伴比賽,看誰扔得遠。自己上下樓梯。自己背包。走過遠路。和家人郊游。在草地上賽跑。栽種過小樹。 

清單3:自己用筷子吃飯,扣扣子,參與過包餃子、搓元宵、包粽子、做月餅?!皬椥Q豆”。“抓籽”?!疤艄鳌薄!按涤鹈?。會用鑰匙開鎖。會使用工具。擰過螺絲。釘過釘子。玩過拉鏈。換過電池。

 行動三: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 

【行動目標】

1、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

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在家庭和幼兒園,我們有的家長和教師擔心孩子做事慢就一味代勞,使孩子失去許多動手動腦的機會。調查發(fā)現(xiàn),經常幫助做家務的孩子自主性強的比例較高。家務勞動能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和耐心,培養(yǎng)孩子安排事情的能力、判斷能力、協(xié)調溝通的能力、積極做事的能力、受人信賴的能力、照顧他人的能力。家務勞動常常需要同時做幾件事情,可以刺激與智力密切相關的腦前額葉部分,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加強計劃性,可謂一舉多得。 教師和家長既不能認為讓孩子做事情會浪費時間,又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強迫孩子做事情,使其成為孩子的精神壓力。正確的方式是,選擇合適的內容,比如可從容易看到結果的事做起;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孩子知道怎么做;耐心等待、悉心教誨,不要中途停止或阻止孩子的行動;孩子失敗時說信賴的話,鼓勵繼續(xù)進行,成功時及時表揚,讓孩子體驗完成后的喜悅,然后適當增加難度。孩子在做事過程中,會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反復實踐,這些經驗會為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供不竭的源泉。

【行動清單】

  清單1:3-4歲: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飯后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里;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4-5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獨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鋪床;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刀叉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飯后把臟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柜(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幫忙擦桌子;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臟床單拿走,并拿來干凈的床單開始);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并放回原處)。

  清單2:3-4歲的孩子要做的家務:擦灰塵,喂寵物,到門口取回投遞來的報紙,睡前幫助媽媽鋪床,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從超市買菜回來幫助家長把菜拎進家,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4-5歲的孩子要做的家務:擦桌子椅子,擦灰塵,獨自鋪床,吃完飯后把臟碗拿到水池邊,媽媽做飯時在旁邊幫忙,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澆花。

  5-6歲孩子要做的家務:照顧寵物,拖地板或者用吸塵機吸地毯,倒垃圾,疊衣服并把衣服放進衣柜,秋天時幫助父母掃落葉,整理房間,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把洗干凈的餐具放回櫥柜。

  清單3:能獨自完成一件事。去坐有軌電車,學會記住回家的路線。能回答基本的醫(yī)療護理常識,懂得休息對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保護眼睛、耳朵、皮膚和腳。體驗過什么是雞皮疙瘩。懂得人有時會生病,為自己戰(zhàn)勝疾病感到自豪。會安全地將電器插頭插入插座。遇到火災或其他緊急情況時,知道要撥打110,120,119等求救電話。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識。記住自己家庭的住址、電話號碼、父母的姓名和單位,一旦走失時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不允許別人觸摸自己的隱私部位。參加過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逃生演習。

      以上行動清單,家長和教師切忌機械地逐條執(zhí)行,而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實現(xiàn)的機會,并盡可能使行動豐富多彩,具有廣度和深度,富有個性和特點。更重要的,要結合孩子的個體特點,為每個孩子列出一份屬于自己、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清單。所有的行動都必須以保證孩子的安全為前提。在孩子體育活動、家務勞動以及其他各項活動中,家長和教師要掌握安全健康知識,用心安排好孩子的生活,選擇好用品;要了解活動過程中的各種不安全因素,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保障活動安全,不能因有安全風險就因噎廢食,剝奪孩子自由活動、健康發(fā)展的權利;既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安全,也要向孩子傳授自我保護的知識,處理好孩子自我保護和成人保護之間的關系,提高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回應5 舉報
贊12
收藏107
6年前
這個清單有相對應的年齡嗎?
6年前
對我娃最難的竟然是用筷子吃飯??
6年前
有具體年齡和方法嗎?
6年前
大致看起來我女兒都有涉及到,運動方面還要加強。
6年前
感謝大家的支持,有些內容我做了補充和更新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家瑞Jerry
家瑞Jerry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