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閨女還小,不敢說她有“藝術細胞”。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培養(yǎng)與大自然的親密關系,這是美的教育的基礎。
我很喜歡跟孩子一起走到大自然里去觀察,并與我們平時朗讀過的詩詞進行結合,不僅僅是讓閨女感受到詩詞的美,更是讓我自己感嘆詩人用詞的精練以及營造意境的高妙。
我們會觀察螞蟻、蜘蛛、蝸牛、鳥、松鼠,等等,根據閨女的年紀和認知水平認知和年紀,我主要引導她觀察動植物的一些特征,不會作過多的拓展。她會發(fā)現我們身邊就會有一個與天地同步的美麗世界。
例如,昨天在接閨女放學的路上,路上就觀察到了北美知更鳥、螞蟻、黃水仙等動植物,閨女很是興致勃勃。聽到高樹上的鳥語,我讓她仔細聆聽,還配了一句韋應物的詩:“上有黃鸝深樹鳴?!碑斎唬@里的鳥很可能不是黃鸝,而是北美知更鳥,那這句詩就該改成“上有知更深樹鳴”了。
昨天沒拍到知更鳥,今天倒是在林中的池塘拍到了鴛鴦。
這幾天春天來了,跟閨女看到草地上的草發(fā)芽了,變綠了,就趴下來跟她一起觀察,說這是“草色遙看近卻無”??吹匠靥晾锞G草萌發(fā),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池塘生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