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對抗練習(xí),弟弟進攻成功拿到了小朋友h的腰旗。出乎所有人意料,h居然上來對著弟弟一陣猛拳,場邊的教練和家長都沒反應(yīng)過來。接著大家都趕緊去阻攔,弟弟還處于蒙圈狀態(tài),臉上慶祝勝利的笑容都還沒褪去。
h媽媽要求他道歉,他說什么都不肯,然后哭了,大喊“誰叫他贏我了”“都是你們,非要我來學(xué)橄欖球?!薄拔也灰獙W(xué)了”……
其實在前面訓(xùn)練中,就算不是比賽,每次h如果落后或者被教練批評,他也會下場埋怨,抱怨學(xué)這個沒用,一點都不好玩。但如果他被表揚,或者贏了別人,他就高高興興的。我想起以前一個媽媽跟我說,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就“輸不起”了。
弟弟以前也挺“輸不起”的,當(dāng)他想要夠一個玩具,就算踩著凳子也夠不到,他就會氣的把凳子踢翻;當(dāng)他練習(xí)鋼琴總是彈錯,他也會氣的拍凳子,甚至哭“練氣不好玩,我再也不要練了”;當(dāng)他做一個題目幾次嘗試都做不出來,他也會氣的跺腳……
這個時候,我們都會給他講“成長心態(tài)”。用成長的眼光看自己,感知自己現(xiàn)在的情緒:“我是為什么而生氣”?,這件事是不是成長的心態(tài)?如果用成長心態(tài),我該對自己說什么。那么就變成了“我現(xiàn)在夠不到那個玩具是因為我還小,以后我會長高的?,F(xiàn)在可以找爸爸媽媽幫忙”“我現(xiàn)在彈不好這個曲子是因為我剛開始練習(xí),還不夠熟,多嘗試我一定可以越彈越好的”“我只是現(xiàn)在做不出來這道題,但是我一會可以再試試”……not yet and 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