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情緒管理——情緒主題資源

2019
2017
2020-11-1 05:29 原創(chuàng) · 圖片28

昨兒更了一篇文,主要分享了最近閱讀的《完整的成長》一書。將文章轉(zhuǎn)載來作為記錄。文末所提及的情緒主題內(nèi)容,可以關(guān)注“歐娃邦”公眾號回復(fù)領(lǐng)取,如果大家想入群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媽媽聊聊繪本,聊聊育兒,也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owabang”

以下為文章內(nèi)容:

朋友說,真佩服你,一拖二,還能天天歲月靜好。

怎么可能呢?!

能哥三歲前,吃喝拉撒睡幾乎都是姥姥管。我和隊友做的事情就是下班后“ 陪玩陪讀” 一會兒而已。

三年,有爸媽替我們負重前行,以至于我盲目自信,到荷蘭后真心各種雞飛狗跳。

能哥最擅長的事情,是哭。

而我最不能忍的事情,是哭。

媽媽們還記得娃出生醫(yī)生給的第一句評價嗎?

“我真沒惹他啊,他咋一直哭???!”

對,這就是護士對能哥的第一句評價。

他出生,護士檢查、清洗各種流程走下來半個多小時,全程嚎哭,直到被穿戴整齊包好才安靜下來。

家務(wù)做飯這些真的不算什么,在一拖二最初的幾個月里,最讓我崩潰的是:

“我真沒惹你啊,你到底哭什么啊?!”

后來,朋友推薦了我一本書,她是這么說的:

“先讀這本吧,很有效的,買來放在枕頭底下,沒事兒就翻翻吧!”

這本書就是孫瑞雪老師的《完整的成長》。

講真,大多數(shù)育兒書于我,就是:讀的時候狂點頭,點完轉(zhuǎn)頭就忘。然而這一本,毫不夸張地講,真真地“解救”了我。

這本書內(nèi)容很豐富,我僅僅以第三章 “兒童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來跟大家介紹下。
 

“出生時,情緒即伴隨而來,嬰兒一開始就天然地擁有了它。如同身體的成長,情緒也需要18年的成長時間以達到成熟。

什么?情緒還需要成長?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真正戳中內(nèi)心的是下面一段話:

“由于成年人的情緒尚未發(fā)展成熟,尚未從和母親的情緒共生中完全分離、獨立起來,所以成人在對待孩子時極容易釋放自己的情緒,轉(zhuǎn)向和孩子共生。似乎是孩子惹怒了父母,其實是父母讓自己共生了孩子的情緒。”

我很慚愧。

幾個月前,能哥因為涂色涂錯了地方又擦不掉,瞬間崩潰。

“ 我不要這樣,我要把它擦掉!”

“可是它擦不掉了,沒關(guān)系,你換個地方涂別的就好了?!?/p>

“我不要!我不要這樣??!” 更大聲嚎哭。

“誰讓你不留心點涂呢??錯了就錯了,我也沒有辦法。”

繼續(xù)嚎哭!

“多大點事,不要哭了!”

繼續(xù)嚎哭??!

“還哭?!你不要畫了!!”

娃徹底崩潰。

這,曾經(jīng)是我家的常態(tài)。

當我看到那段話,我開始反思我當時到底做了什么?

看著被眼淚浸濕皺巴巴的那頁紙,他很生氣很懊惱很無措。而我,既沒有告訴他這就是“ 生氣 ”,更沒有抱抱他,甚至到最后,還因為他如此“歇斯底里”而狠狠地斥責了他。

是的,我“ 共生 ”了他的情緒而不自知。

“我們只是期盼有一天,成人愿意和孩子一起讓情緒成長、成熟起來。成熟的情緒狀態(tài)使得成人內(nèi)在寧靜而平衡,這樣孩子在看到成人時,就會像看到一頭大象、一頭獅子一樣開心和好奇?!?/p>

過了幾日。

能哥涂色的時候涂得太猛,把紙涂了個窟窿。

“紙爛了,媽媽修修。”

“你為什么在一個地方使勁兒涂呢?”

能哥開始哭。

我突然想起那句“父母共生了孩子的情緒“。

吸了口氣,盡可能溫柔地說:

“紙破了,你很生氣是嗎?”

“是呀…”

“那怎么辦呢?我們換個地方涂,這次輕一點可以嗎?”

“不可以呀,我要把這個修好啊!”

“那我們想想辦法,找個貼紙貼上可以嗎?”

“可以呀~”

我們從一本貼紙書上找到了一個完美匹配的楓葉貼紙補上了窟窿,母慈子孝。
 

一次危機解決,我很滿意。

我覺得我是有進步的,至少在那一刻,我有意識地告訴自己,不要被孩子“共生”了情緒。

然而,我還是小看了能哥。

在補上涂色窟窿的幾天后,能哥好巧不巧地拿起了那本少了一個楓葉的貼紙書。

一眼就看到了貼紙頁少了一個圖。

“媽媽,我要把這個圖貼上!”

“可是你忘了嗎?那個貼紙被你幾天前貼了畫?”

能哥開始嗚咽,“我就要找回來......”

“可是你已經(jīng)把那幅畫丟掉了啊?!”

能哥不出意料地再一次爆發(fā)。

而我開始懷疑自己到底生了個什么?!如此不講理,如此愛哭?!

“那我們把楓葉涂色假裝貼紙可以嗎?”

“不可以啊,我就要那一頁!”

“那沒辦法,你說怎么辦?”

嚎哭。

我沒有說話,我不知道說什么。

“我要把它扔了!我要把這本書扔了??!”能哥說著真的狠狠地把書扔了出去。

這個行為徹底激怒了我。

“馬上撿回來,立刻!!”

“我不!??!“

能哥徹底崩潰嚎哭,我不再講話。

因為以我當時的修為,一旦開口,必然是火上澆油。

能哥足足哭了40分鐘。

這40分鐘里,我沒有說話。要是以前,我一定會吼他。

因為我想起書中的另一段話:
 

“哭是痛苦和傷心的表現(xiàn)、表示、表達和導(dǎo)出。這里哭不是傷害,而是情緒的流淌。這時的安慰就是傾聽:傾聽孩子的情緒,傾聽孩子的哭聲。傾聽就是允許孩子把情緒流淌出來,就是接納與理解,就是愛?!?/p>

這段文字現(xiàn)在被我打了星標,每次娃哭,都和即將發(fā)飆的隊友一起念一遍,然后一起 “ 傾聽 ”。

神奇的是,當我們給足時間允許他哭,聽他哭著說著,“我要哭,我喜歡哭“,他反倒自己慢慢平靜了下來,最后一定會說,“ 我不哭了,媽媽抱抱。” 而且,最近他哭的頻率真的越來越少。

“ 無論是讓孩子保持喜悅的情緒,還是讓其釋放痛苦的情緒,都可以讓孩子在生命中保持平靜和內(nèi)在的愉悅,是對他生命的一種滋養(yǎng)。情緒說來就來,對于孩子來說,情緒的離開也是說走就走。情緒的大悲(大哭)和大喜不斷相互轉(zhuǎn)換,以此發(fā)展到平靜和安詳。” 

深以為然。

《完整的成長》說,“認知情緒,首先需要給情緒命名?!?/p>

我們需要為孩子的情緒命名,就如同告訴孩子:‘這是眼睛!’ ‘這是鼻子!’ ‘這是嘴巴!’ ‘這是書!’ ‘這是地圖!’ 幫助孩子說出他內(nèi)在正在發(fā)生的情緒,‘你生氣了’ ‘你感到憤怒’ ‘你感到委屈’ ‘你感到傷心’ ‘你看上去很興奮’ ‘你看上去很愉悅’…….‘你在表達愛’ ‘你在關(guān)心別人’ ‘你在表達快樂’……這叫概念或情景配對?!?/p>

后來有一次能哥因為推了妹妹被我訓斥大哭的時候,我抱著他告訴他:

“ 妹妹弄壞了你的積木,你很生氣推了妹妹,而媽媽批評了你,你很委屈對不對?”

當他聽到“委屈”的時候,立刻從嚎哭變成了撒嬌一般的嗚咽,說“是呀——”

“那妹妹給你道歉,你抱抱妹妹說對不起可以嗎?” “好呀…我最喜歡媽媽了?!?/p>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激這本書。

真的,可以放在枕頭底下沒事兒翻一翻。

正如書中所說“ 趁著孩子還小,生命中的調(diào)節(jié)功能在愛和自由中會自行啟動,父母應(yīng)該盡早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以免阻礙孩子的自我調(diào)整”。而這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改變,去尋求和自己情緒共處的模式。

嗯,除了這本《完整的成長》,孫瑞雪老師這一套一共三本,也都推薦。

除了自己不斷強化理論學習,不斷勇于實踐,愈挫愈勇,咱們 “ 自雞 ” 自然也不能忘記 “ 雞娃 ”。

我們整理了“ 情緒認知 ” 陪玩主題,具體內(nèi)容如下:

資源內(nèi)容

兒歌+電影+繪本

1、Super Simple Song :If you are happy (音視頻可自行官網(wǎng)查找)

2、電影:頭腦特工隊

3、繪本:《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這套繪本在《完整的成長》一書中也有提到,能哥也非常喜歡。)

《我的情緒小怪獸》(識字安靜書)


情緒詞匯認知-閃卡類

包括小怪獸情緒閃卡、表情閃卡、機器人版閃卡、橫板含單詞閃卡。
 



活動游戲類

1、卡夾:包含動物款,天氣款。

玩法:用衣夾或小夾子加在匹配的表情上,既練習情緒認知,又可鍛煉精細動作。


2、情緒機器人翻翻書

3、可控表情板

提供打印模板剪裁涂色即可。


4、表情桌游
玩法說明:打印出游戲板,分別裁剪好。洗牌后,把所有牌面朝下擺放好。輪流抽卡,如抽中的是情緒卡,就前進到對應(yīng)顏色區(qū)域;如抽中文字卡,就按照卡片要求倒退,如果剛巧,走到了帶圓點的地方,就要說出你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xiàn)圓點下方顏色的情緒。

5、情緒骰子游戲
 

6、情緒轉(zhuǎn)盤
 

7、情緒場景連線

8、情緒認知分類墊

9、表情繪制底板(可以繪畫、彩泥等)


公眾號后臺回復(fù):情緒主題, 即可直接領(lǐng)取。


閱讀原文 回應(yīng)1 舉報
贊3
收藏17
5年前
我家也是一拖二,看完你的日記決定入了,看看自己是否能解救出來。
發(fā)布

推薦閱讀

ZinoDoli
ZinoDoli
2019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