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對這4.5年的中文閱讀路做一個回顧,2019年9月才認識小花生這個平臺,當時孩子是2歲9個月,2022年的年度閱讀報告出來后,我馬上給他看了這一年的閱讀記錄,看完后我問他有什么感想,他說看到了進步,堅持很酷,后面還要繼續(xù)堅持閱讀。
孩子目前的學習情況是語數(shù)外都在弄,主要精力在語文和英語上,數(shù)學就每天做100道計算題,中文抓閱讀和練字(拼音學習打算緩緩),英文抓聽力和閱讀,下面講講我們從親子閱讀如何順利無痛的過渡到自主閱讀的。
親子閱讀是大約1.5歲開始的,最先接觸的是拉拉布書、洞洞書和貼紙書,一開始量沒有那么大也沒有每天堅持,不過也慢慢讀了一些書,孩子不排斥親子閱讀。真正讓我開始重視閱讀是在孩子2歲多時偶然加入了一個閱讀群,進群后就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樣,原來有那么多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親子閱讀的,那些家長們的一些閱讀理念讓我收獲很大,自此我們開始認真搞閱讀了。
每天堅持讀一些,日子久了他就習慣每天要讀點書了,哪天要是不讀還會提醒我們。而且我發(fā)現(xiàn)孩子閱讀多起來后,他說話表達方面也變好了,由于我們是“新移民”,在這邊不認識什么人,家里就我和爸爸兩個人帶孩子,導致他平時與別人交流少,說話晚,長一點的句子要啊啊啊很久才能說完整。這個問題在閱讀多起來后有所改善,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他慢慢能說很長的句子了,不再是顛三倒四的那種,他的這個變化讓我更加堅持要把閱讀這項工作堅持下去。
親子閱讀就這樣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不知不覺讀了1771本書,各種經(jīng)典繪本看了上千冊,像賴馬、保冬妮、白希娜、旁帝、彭懿、宮西達也、深見春夫、工藤紀子、吉竹申介、五味太郎、末崎茂樹、中屋美和、松岡達英等等作家的,太多太多了,這里按照出版社或者店鋪給花友們推薦部分我覺得基本不踩雷的出版社,比如接力(我的最愛沒有之一)、愛心樹、蒲蒲蘭、信誼、浪花朵朵、中信、阿卡狄亞、雙螺旋、奇想國、青豆書坊、海豚、二十一世紀、明天等等。
不過自從孩子能自己看書后,親子閱讀量明顯下來了,這點是我偷懶了,要做檢討。年后開學爸爸每天給他讀2本中文書,科普書為主,像自然科學啟蒙、科學朗讀者、蒲公英科學繪本、神奇校車、自然故事等等,我給他讀《出口成章》這套成語故事書,每次讀1-2單元。我的規(guī)劃是親子閱讀一直讀下去,只要他愿意我給他讀,我就一直讀下去。陪小朋友一起閱讀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閱讀過程中自己也跟著學習了很多知識,希望若干年以后,他依舊能夠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陪他一起讀書的場景。
識字我們還算無痛,用的是識字卡片和識字書(四五快讀和學前600字)
1) 4歲不到時開始用四五快讀,當時孩子小,識字進展艱難,第1冊進行了一部分我就暫停了,到4歲時才完成第1冊
2) 第1冊結束后,又停了一段時間,直到3個月后才完成第2冊
3) 第3冊開始,進度就快了,3個月時間完成了3456這4冊
4) 第7冊是個大坑,進行得異常艱難,整個暑假下來才完成一半,孩子也不喜歡,剩下的一半給pass了
5) 第8冊差不多就是總復習,花了1個月零10天完成
6) 四五結束后停了快1個月,開啟學前600字,因為有四五的識字基礎,這套過得很快,4冊書花了2個月完成
前后花了1年多時間弄完2套識字書,積累下來有800-1000識字量。識字我們也走了一個小坑,我現(xiàn)在個人經(jīng)驗是:
1) 識字盡量用識字書和識字卡片,這些比識字APP好,記得更牢固,四五快讀這套書雖然內容很老舊,但是識字效果是真的好
2) 識字不需要太早開始,4.5歲以后開始比較合適,一旦開始了,就要每天堅持弄,一鼓作氣拉到800-1000識字量,這中間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要不然記的還不如忘的多。
3) 讀識字書的過程中,要搭配別的文字少的書來進行鞏固,比如日有所誦和繪本這一類書,我們當時用的是日有所誦幼兒版,共計6本書,全部是識字時讀完的,有我指讀帶讀,也有鼓勵孩子嘗試自己讀,這么弄下來,我們的識字基礎非常牢固。
有了識字量后,我開始拿短小的文字書給孩子讀,但是我發(fā)現(xiàn)存在一個問題。孩子讀文字書會有部分字不認識,讀著讀著就來問我這個字咋讀,我個人覺得這樣非常破壞閱讀連貫性。幸運的是,因為他英文書讀得多,自己把中文拼音給摸索出來了,我發(fā)現(xiàn)他拼音會整體認讀,我就給教了一下聲調。為了閱讀流暢,開始讓他先讀讀拼音書,利用拼音書繼續(xù)拉拉識字量,沒想到效果挺不錯的,后面和別的家長交流了一下,發(fā)現(xiàn)她們也是這么做的,看來走對路了。
從日有所誦小學版一年級(帶拼音)這本書開始讓孩子嘗試自己讀的,因為有拼音,讀起來很流暢。這套書篇幅短,兒歌居多,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家小朋友可喜歡了,這樣既鍛煉朗誦又能鞏固識字,每天讀一單元,孩子接受度高。后面又讀了3套拼音書:青蛙弗洛格、新語文讀本和酷蟲學校,再后面讀了一些橋梁書和文字較多的繪本書,像企鵝機動隊、小黃兔和綠薄荷、青蛙與蟾蜍、溫妮女巫、三個淘氣包系列等等。
這個階段,孩子依舊喜歡爸爸媽媽給他讀書,對于自己獨立看書,還是有些畏難和抗拒情緒,所以識字結束后不代表馬上能自主閱讀了,這中間還有一段路要走的,需要家長花心思去引導,給孩子緩沖時間。親子閱讀不要停,同時也鼓勵孩子每天開口讀一點篇幅短的文章,讓嘴巴動起來,日積月累會越讀越好。其實就需要那么一個契機,或許某一天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能自己靜靜地坐在那里看許久的書了。
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閱讀是從5歲4個月開始的,當時看的是小兔湯姆這套書,有天晚上一本接一本接連看了好幾本,完全沉迷進去了,快22點了還不愿意去刷牙睡覺,最后硬收了書。這是他第一次這么沉迷于看書,以前從來沒有過的,而且那一周會自己主動去坐在那里安安靜靜看會兒書,我觀察到他文字和圖畫都在看,不像以前只看圖畫了。感覺他在閱讀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脫離拼音能獨立并且細細地看文字書,一次能看許久,這是我認為的正式的自主閱讀。
上面我說的契機就是小兔湯姆這套書,在我看來內容很平淡,但是對于他就是很有魔力,我猜可能是湯姆和他年齡相仿,也正在讀幼兒園,所經(jīng)歷的一些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他會感同身受。繼小兔湯姆之后,讓他每天讀一點橋梁書、繪本和拼音書,這段時間拼音書一直沒停,還是每天讀一部分,也是為了繼續(xù)拉識字量。再后面我拿出了博恩熊這個系列的書,類似小兔湯姆,果然他也是非常喜歡,一本接一本停不下來,美猴王這套也讓他自己再看了一遍?,F(xiàn)在能獨立閱讀神奇樹屋和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這種文字書,過年時用豆朋測了一下識字,測出來是近3000識字量,我覺得有些虛高,應該在2000-2500這個區(qū)間,這個月開始看歷史方面的書,用的是洋洋兔的漫畫上下五千年這套,每天看一點。
這幾年陸陸續(xù)續(xù)買了不少書,上到天文地理下到人文歷史,從故事到科普,各種類型的圖書都有,加起來有4個圖書館書架,我戲稱這是我花了4.5年打下來的江山,哈哈哈。除了為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也有一小半原因是為了圓小時候的夢,我小時候特別愛看書,可惜生活在了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除了學校課本,基本上沒有什么機會接觸到課外書。有些時候挺羨慕現(xiàn)在的小朋友,有那么多好看的課外書,還有那么多好玩的玩具,這都是我小時候渴望得到的東西。由于缺乏課外閱讀,語文這個學科一直處于中下游水平,尤其是寫作,每次頭禿,湊字數(shù)都困難,我就不想孩子再像我那樣,趁現(xiàn)在幼兒園有時間多多做閱讀積累。不管是親子閱讀還是自主閱讀,盡量少給孩子聽書,特別是長期聽得多看得少的,會逐漸形成依賴,不利于培養(yǎng)自主閱讀,畢竟聽書比看書簡單,我們這些書都是眼睛看或者嘴巴讀出來的,我個人不太喜歡給孩子聽書,我們的空閑聽力時間全部給了英文。
經(jīng)濟條件有限做不到行萬里路那就讀萬卷書吧,把閱讀這個習慣融入到生活中去,未來遇到壓力時,希望書籍能給他帶來一些慰藉。每天的親子閱讀時間也能讓父母放下手機陪伴孩子,同時孩子專注力也得到了訓練。堅持閱讀帶來的效果是肉眼可見的,比如在識字上還算無痛,睡前可以給我講故事(有些故事改編于我以前給他讀過的書,會有意識地在故事里加成語進去),寫周記時有話說。要說最大的收獲,那就是孩子的閱讀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各種類型的童書都能看一些,不局限于某一類書。
對孩子的中文規(guī)劃是繼續(xù)這樣泛讀走著,多余時間就練字和戶外雞眼,精讀等小學后再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