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本文首發(fā)于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xué)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xué)習(xí)者。
我有一位好朋友,最近反復(fù)刷了三次《我的阿勒泰》。和我這種于適顏粉不一樣,她粉的是馬伊琍扮演的張鳳俠。
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的一件事。
大概五六歲那陣,我也不知道抽啥風(fēng),特想給鄰居2歲弟弟買輛小自行車(我自己都沒…哪來這么假大方?。?/span>。于是成天纏著我媽要錢,1分1分的要那種。
有一天在公交車上,我又因為這個磨了我媽一路。我媽開始是好言回應(yīng),后來不再理我,但我實在是鍥而不舍,我媽沒忍住,給了我一巴掌。
頓時,我鼻血如注噴涌而出!我媽也嚇到了…關(guān)鍵是一車人都對她指指點點,儼然腦補一場后媽虐娃苦情大戲。
結(jié)果就是我媽帶著哇哇大哭的我在最近的一站快速下車。
但說真的,這件事對我的成長毫無不良影響,一點兒沒有什么陰影,也絲毫不影響我愛我媽。
到現(xiàn)在我還會當(dāng)個童年趣事和先先后后說起這來,他倆一臉不可置信:姥姥會打你?!怎么可能?!
他們倆都是姥姥捧在手心里帶大的
我告訴他們:“每個媽媽都有崩潰的時候,你媽我小時候也夠討厭的,被打也是正常。”
所以,小孩子沒我們想象得那么脆弱,不會因為幾次打罵就造成多大的陰影,甚至給成長帶來傷痕。
當(dāng)然,很重要的一個前提:
我知道我媽愛我,甚至勝過愛她自己。
在小學(xué)五年級時,我還模仿家長簽字被發(fā)現(xiàn),遭遇我爸媽混合雙打。
但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天晚上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我媽過來我床頭,親了親我的額頭和臉頰。
在我的成長中,我媽盡自己所能,陪幼時的我識字讀書,支持高中的我自己選專業(yè)選學(xué)校,也一步步把人生選擇權(quán)都交給我自己。
我媽不算是個有松弛感的人,我們當(dāng)然會有沖突與不和,偶爾也會有被越界后的冒犯感。但我清楚的知道父母對我無條件的愛,自然也從未因為小時候的打罵而受傷。
但我也不得不承認,童年時期父母的爭吵對我是有影響的,我也在成長中不斷自我療愈。但人生嘛,就是這樣,或多或少需要去和過去的自己抗?fàn)帯?/p>
成長,本就是不斷強大自己精神內(nèi)核的過程。
所以,雖然我不可能做到張鳳俠那樣無論什么環(huán)境下都松弛豁達。但依舊還能算是個樂觀主義者。
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告訴好朋友的:
說真的,誰會不喜歡張鳳俠呢,無論是對女兒的教導(dǎo),還是遇上渣男后的爽利轉(zhuǎn)身,以及逆境中的樂觀積極,絕對是我們理想中家人的模樣。
問題是,能有幾個張鳳俠???
每個人天性不同,有的容易緊張敏感,有的則樂觀大條,有火爆的,就有溫和的,這世間本來就是由形形色色不同脾氣秉性的人組成的。
雖然當(dāng)媽了以后,我們都努力告訴自己要盡量情緒穩(wěn)定,不指責(zé)說教,無數(shù)媒體也都說,只有這樣,才能養(yǎng)出精神富足、價值感高的孩子。
但真能做到的,寥寥無幾。
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好,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各自性格的獨立個體。
接納自己的情緒,本身就很重要。
成為更好的自己,并不是雞湯,而是我們生活的目標(biāo)和方向。孩子的出現(xiàn),只是催化劑。真正能讓我們變好的,還是自己。
而讓孩子精神富足、價值感高的關(guān)鍵,是來自我們作為父母,對他們無條件的愛,和愿意陪著他們一起成長,一起經(jīng)歷,不斷思考。
THE END
0-14歲孩子成長分享
各類好書好物
中英文雙語啟蒙和進階
閱讀+寫作干貨
國內(nèi)外親子游、營地和夏校
記錄生活里的溫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