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為什么會讓我們?nèi)绱说慕箲]? 因為在這個行業(yè)里,父母都是新手,缺乏足夠的認知,還沒形成自己的評價標準,外行聽內(nèi)行,好像每個人都比自己內(nèi)行點兒,這樣一來,網(wǎng)上鋪天蓋地的教育理念和別人家各領域的牛娃以及標準化的政策,比如雙減,每一條,都能撬動父母的焦慮。
作為一個INTJ女,我生娃后去讀了一年多的心理學,目的其實是為了能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保留自我。“當媽”這行業(yè)得要懂一些吧, 總得懂個框架,才能抓到要領,找到最高效的方法,干的簡單輕松些。 現(xiàn)在回頭看來,當時總結(jié)并且踐行的心得也確實對我來說是育兒路上最舒服高效的。理清楚每個階段的重點,前三年貼身陪比較辛苦,后三年基本算是躺平放松。
再然后是去年, 我給自己的事業(yè)按下了暫停鍵,回家?guī)拗两瘢@半年多,一直在家沉浸式帶娃,全職接送+陪玩+陪讀,一邊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書,摸索這個階段的陪伴重點。
生娃后讀的書加半年全職實操總結(jié):
1.健康健全的人格教育比學習知識重要,傳授如何學習比學習具體的知識重要
2.大道理,小秘訣,信息滿天飛,適合自己娃的才是對的
3.沒有執(zhí)行力,一切都是空談,行動后才有靜待花開
先來說說前6年,就忙了2件事兒,
3歲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孩子的安全依戀——貼身陪伴吧,娃趴在肩上的時間也就這幾年。
為什么安全依戀重要呢?西方精神分析理論說的是人的心理和行為其實有95%是受到潛意識支配的,王陽明說人生三大困惑“欲望、情緒和習性”,生活常識也告訴我們童年幸福的人更容易情緒穩(wěn)定,心智成熟以及建立親密關系。
為什么會有3歲前這個時間點呢?因為3歲前家庭是孩子的全部啊,孩子也還沒有認知能力,只有血緣帶來的對父母的先天信任。
所以3歲前無條件的愛和陪伴是最最最重要的,每一個甜蜜的親子瞬間都是在給孩子的內(nèi)心注入力量,這會是他面對未來,追尋愛和自由最大的底氣。
成長是終生的,教育是一步步來的——幼兒園選好了,小朋友聚焦開心玩,我也順勢輕松躺平了幾年。
一個人的畢生發(fā)展受到先天基因,后天環(huán)境和個人主動性的疊加影響。這么看來,就不用因為當下的教育內(nèi)卷焦慮了,先天不行,可以搞后天,后天出了差錯,還有個人努力。
小朋友小時候還是要充分釋放天性,開心玩,在玩中探索世界,學習常識。我們認為娃的天性和獨立思考很重要(孩子爸爸嘴里常說的眼里有光),所以幼兒園階段,寬松有愛的老師和理念就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在調(diào)研選擇參觀面試上認真仔細的研究了一番,選擇了合適的幼兒園,我就真的基本躺平了三年忙著追尋自我,也讓娃開開心心的暢玩了三年。
再來說說這半年多的讀書體會,“道”要懂,懂了“道”,內(nèi)心才能堅定,方向不會偏不會變,不管出現(xiàn)什么新的販賣焦慮或者形勢變化,都能以不變應萬變。還要有點“術”,不是說要抄小道啊,懂點快捷方式總歸上手更快一些。
1. 教育理論Why——健康健全的人格教育比學習知識重要,傳授如何學習知識比學習具體的知識重要
當 年上心 理學 課的時候,有個結(jié) 論印象很深 ,課堂上的 案例細節(jié) 已經(jīng)模糊了, 老師 舉了 自己孩子的例子,她的女 兒在學 校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她是怎么教導女兒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其實我們很難給孩子提供 一輩子的屏障和保護, 我們需要給他們的是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的正確方式 。上面四本書在這個方面都有所論述。
《發(fā)展心理學》 這本書是美國很多大學的兒童心理學經(jīng)典教材,從生理,認知以及社會化和人格發(fā)展這3個方面講述了兒童的發(fā)展進程。 教材讀起來普遍枯燥,為什么還要看,教材的好處是理論系統(tǒng)全面經(jīng)典,同時也是很多大眾流行化育兒書的基礎,就能幫助判斷哪些書和信息焦慮販賣多于方法,哪些書實操方法比較科學 。
舉個例子,語言章節(jié)所講到的LAD語言習得裝置,是目前市面流行的語言敏感期和英語原版教育的理論來源,這里會告訴你,語言習得是有大腦的結(jié)構(gòu)研究基礎的,而且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早期的雙語習得對孩子的認知發(fā)展也有好處。
再說點好處,心理學流派眾多,各有利弊, 這本書會對多種心理學流派做陳述和優(yōu)缺點對比,避免了很多育兒書單一流派的片面性 ,更方便我們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當下的方式,注意 “自己”和“當下” 這兩個詞都很重要,每個孩子特點不一樣,適用的方法也不一樣,哪怕是同一個孩子,嬰兒期,幼兒期和進入小學之后,可能適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書說,小孩子不能用獎懲,會讓孩子進入條件反射,喪失對事物本身的喜愛;有的書說,合理的獎勵制度可以讓孩子更優(yōu)秀。 其實道理,都沒錯,關鍵是,哪種方式適合你娃當下的狀態(tài)? 這本書里提到了,學習理論(獎懲)一定是比精神分析(溯源分析和滿滿愛)在小 朋友的行為糾正和調(diào)整上要快的多,也有效的多。當 小學生已經(jīng)逐步步入社會化,對情緒控制,規(guī)則意識和道德發(fā)展都有了要求,這時候,通過適當?shù)莫剳蛶椭⒆涌焖俪C正和適應,未嘗不可。
《兒童的人格教育》 這本書厲害了,作者阿德勒,是人本主義流派的先驅(qū),什么是“人本主義”呢,這個流派有名的馬斯洛和他提出的個人五層次需求理論,先要吃飽飯才能談個人追求,這個流派強調(diào)人的發(fā)展是不斷追求完善自我的過程。當下育兒屆比較火的“正面管教”,發(fā)源于魯?shù)婪颍旅婺潜尽逗⒆?,挑?zhàn)》的作者,他是現(xiàn)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師從阿德勒,所以阿德勒算是正面管教的祖師爺了。
阿德勒評判成長發(fā)展的標準是“兒童或個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社會情感水平”,即健全穩(wěn)定的人格和社會適應性。 具體操 作層面 來說,阿德勒 反復強調(diào)要關注全面深入的教育,要用正確的方法 培養(yǎng)兒童自信、勇敢、獨立、堅強的品質(zhì)和積極與他人、與集體合作的能力。 不管我們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有多少智慧,我們都沒有辦法窮盡孩子可能遇到的難題和危險來指導他們?nèi)绾斡畜@無險的處理。在孩子以后的漫長生活中, 智商并不是十分重要 ,一個智商測試或考試只能代表測試當時的情況,生活實在是太復雜,智商不足以解決和預測全部。 短期可見的成功也不是十分重要 ,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鍛煉小孩擁有勇敢、堅韌和自信的品質(zhì),讓他認識到在面對失敗時要有永不氣餒的精神”。
《大學之路》和《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這兩本書講的是歐美的教育理念,都提到了 人生是場馬拉松 ,教育不在于跑得快,在于有動力和能力跑的長。跑過馬拉松的都知道,沿途跑著跑著就有些人不斷退場了,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的時候,是享受跑馬過程的,跑到終點的才是這場運動的終極贏家。
大學畢業(yè)剛進外企那幾年,雖然老板們都說,不要著急,升職的快慢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墒钱敃r年輕啊,不管道理聽了多少遍,還是希望自己是升職最快的。后來,真的明白升職速度不重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再把同樣的話說給年輕下屬聽的時候,年輕人也還是聽不進去的,果然有些道理是需要時間和經(jīng)歷才會理解。身邊有很多朋友,包括自己,現(xiàn)在也都還保有對生活的好奇心和熱情,在探索自己新的成長曲線,教育是終生的。每次看到牛娃的時候,我都這么安慰自己,我兒子也有自己的節(jié)奏,有什么好急的呢?我都30多歲了,都還能學新東西,他就更來得及了。
這兩本書里第二個共通的點是“ 通識教育”,也是美國本科教育最吸引我的地方。沒有見過萬千世界,怎么知道心中所愛呢?時下流行說的給孩子長見識其實也是這目的,古話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哲學啟發(fā)人思考事情的本質(zhì),數(shù)學幾個公式可能就找到最優(yōu)解了,看看歷史地理發(fā)現(xiàn)在時間的長河里,廣闊的宇宙里,自己真的就是個小蝦米,有什么好焦慮的呢?學點心理學才知道,哦,其實他也不想的,畢竟95%的心理活動是潛意識控制的,多一點共情,人際關系更和諧了。,都懂一點,才能全面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芬蘭教育》 18年讀過,和《大學之路》的理念有相似之處,又拿出來翻了一下,當時寫的讀書筆記是:
人口數(shù)少于南京的北歐小國,有著全球排名前列的教育水平和人本主義的平等教育,學生閱讀和科技水平全球領先,得益于1)政府四倍于中國的經(jīng)費占比,即使是不足30人的小學校也能擁有完備的基礎設施,全國打建了完善的圖書網(wǎng)絡系統(tǒng),2)優(yōu)質(zhì)的師資水平和中央放權充滿活力的教案自主研發(fā),像創(chuàng)業(yè)一樣不斷迭代更新教案,3)踐行平等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不同情況的孩子不同教育和職業(yè)選擇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如此寬松優(yōu)質(zhì)的教育環(huán)境下,孩子們自然可以擺脫應試的苦惱,追隨自己內(nèi)心的喜好,釋放自己的潛力,獲得健全的人格發(fā)展。
在中國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下,體制上的優(yōu)勢我們效仿不來,不過方法論上也有一些可以學習實踐的地方,1)在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上采取“先見林再見樹”的方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本來就短,重復性的單一訓練容易讓孩子煩躁,而全面變化性的引導更有利于保持孩子的關注度,2)早期從小學開始的全方面培養(yǎng),除了學科知識,還包括經(jīng)濟,手工,職業(yè)認知等,3)從小培養(yǎng)閱讀習慣
2. 教養(yǎng)方法How——適合自己的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游戲會比說教有效,父母的情緒穩(wěn)定是最好的老師
有道也要有點“術”,這幾本書講的就是細碎的技巧了,很多內(nèi)容也并不是絕對正確的,需要提取出適合自己孩子特點的方式方法,經(jīng)典書首推《挑戰(zhàn)》。
《養(yǎng)育男孩》《培養(yǎng)高情商男孩》常識是男孩確實大部分調(diào)皮些,原因是什么,怎么搞合適?可以看這兩本書。首先,男孩的雄性激素就決定了他們的好斗和愛冒險的,這就意味著 建立男孩的規(guī)則意識和自控力反而更重要當然也更費勁兒些。男孩的溝通,情商和心智發(fā)展普遍比同齡女孩差些,沒辦法,大腦結(jié)構(gòu)決定的,所以男孩的常見現(xiàn)象是一個事情嘰哩哇啦講不清,明明難過還要??嵘鷼猓鋵嵞泻⒎吹乖谛r候相比女孩更需要滿滿愛和情緒疏導,木桶效應嘛,弱項經(jīng)過幫扶,才有機會萌發(fā)出力量。
《挑戰(zhàn)》前面說了,作者是阿德勒的學生,推薦的方法是基于阿德勒的生活哲學理念及人類生活觀,是兒童人格心理學非常實用的操作手冊。 如何在尊重孩子、給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時,讓孩子尊重規(guī)則、承擔責任、贏得合作,這本書里有很多真實案例和引導原則,是“正面管教”的鼻祖,被娃搞得抓狂的老母親們,可以嘗試著試試里面的一些小技巧,生活真的會變美好。
《游戲力》《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兩本講的是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游戲是孩子喜歡的語言,試試說,“我們玩?zhèn)€小游戲,看看誰先到家”,可能比“抓緊回家”要有效的多,此方法只適合幼兒期,娃大了建議規(guī)則和習慣的時候可就不適用了,所以說書里的內(nèi)容,無所謂絕對的對錯,一定要針對自己孩子的情況和階段選擇合適的。
父母要情緒穩(wěn)定,能理解孩子的情緒,給予鼓勵和指導。其實,只要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真的靜下心來,投入其中,就能做到共情處理情緒,再理性解決問題。
《親子關系的重建》和《原生家庭系列套裝,超越原生家庭,不成熟的父母,被忽視的孩子,性格的陷阱》這幾本書沒有枯燥的理論,大部分是通過案例介紹心理學常識,懂一些心理學,好處是能覺察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而避免。
3. 具體路徑What——落實到行動,內(nèi)化成習慣,剩下的就是靜待花開了
王陽明說:"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沒有內(nèi)化為行動的道理都不屬于自己,才會有那句“道理懂很多,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英語學習需要雞嘛?前面的理論說了,語言學習還是有窗口期的, 能習得外語一定是比學習外語效率要高很多的,小時候創(chuàng)造的英語環(huán)境和同等時間能換取后續(xù)的輕松和躺平,現(xiàn)在雞一雞英語還是值得的。
怎么雞呢?英語規(guī)劃師這本書都寫了,要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來。根據(jù)自己小朋友的情況和水平,制定天極的行動方案,最重要的是執(zhí)行!執(zhí)行!執(zhí)行!堅持其實并不容易,夜貓子如我,不管睡多晚,都7點起床陪著規(guī)律作息一定是因為母愛。親測1個月后就能看到明顯的提升,娃的自信就來了,進入正向循環(huán)后,也就內(nèi)化成習慣了。
附帶贈品是培養(yǎng)了閱讀的習慣FVR,free voluntary reading,真正得愛上閱讀,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是能陪伴他一生的禮物。天賦需要天資和熱情,找到天資需要點運氣和不斷的嘗試,那就先熱愛吧,去專注的探索世界,其他的,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