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之前,朋友們就讓說說糯米的學習經(jīng)驗。我覺得都沒啥好說的,除了道法。
道法全稱“道德與法治”,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占80分——與物理齊平,比化學和歷史還多20分,因此格外重要。
道法這門課從初一開到初三,學習資料不可謂不多,可是糯米一直都很不喜歡,成績也拉跨——顯著低于各科的平均水平。
春節(jié)后中考一模,糯米道法考了63分,當時年級平均分61.9;二??剂?0,三?;氐搅?3。
糯米某次??即痤}紙
后來我們嘗試分析原因、找應對的辦法。最后五次模擬考試,她的道法最低一次考了76分,最高一次居然拿到滿分80分。
這時年級的平均分上升到了70上下,并不影響她這一科的成績優(yōu)勢依然明顯。
道法如同“玄學”。
到了初三,道法從閉卷變成了開卷,這不僅沒讓這一門課變輕松,反倒變得更難了——無論怎么背、怎么學,都考不好。
我自然也要幫孩子找原因。
對糯米而言,這個理由似乎不用找——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她不喜歡道法老師。
在背后議論老師總歸是不該——你看,我尚有這樣的道德潔癖,更不用說糯米了。即便如此,她仍然無比憎惡這位老師,連帶憎惡這門功課。
我自然未能免俗地陷入了跟孩子講道理的怪圈——孩子一發(fā)牢騷我就講道理;我一講道理,孩子就發(fā)牢騷。
總之,后來我把千言萬語匯成兩條:老師的教學水平是過硬的;中考道法很重要。
糯米解釋到后來也絕望了,她不得不跟我信誓旦旦地講自己知道道法重要,也有認真聽課。
大概是二模之后,道法老師讓我加了她的微信,很親切地告訴我“熟讀課文”很重要,要我們每天讀20分鐘課文,拍視頻私信她打卡。
這其中的關節(jié)我是明白的——對課文的熟悉程度越高,在考試的時候對所考主題的敏感度就越高;除此之外,誦讀還能提升語感,讓回答的一詞一句都更靠近標準答案。
我如獲至寶,督促糯米讀課文。那段時間,糯米甚至會在午休時間讀一段道法課文。
不知道是不是這么做的緣故,糯米曾在四模時突然考了77,然后又掉回了66。
記滿筆記、貼滿注釋的課本
我有一個判斷:糯米原本也不是個偷懶的小孩,而她的記憶力又非常好,這使得朗讀并沒有發(fā)揮多大的作用。
總之,我覺得力挽狂瀾的是我自己,哈哈哈。
道法拉跨,讓糯米著急萬分。最糟糕的是,好好學還考不好帶給她深深的挫敗感。找不到方法就意味著沒有希望。
終于有一天,我決定幫糯米看看道法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好歹試一試,不能坐以待斃啊。
一問才知道,糯米他們是不發(fā)??季淼摹?,看不到試題,幸好還有“政優(yōu)生”——學校印發(fā)的滿分答案。
“政優(yōu)生”答卷
我和糯米排排坐,把她的答題卡和“政優(yōu)生”擺在桌上,一道題一道題作對比。
前面選擇題是不會失分的,她的失分都在后面主觀題上,這里扣2分,那里扣3分,十幾分就沒了。
我就一道題、一道題幫她對,看她回答的角度是什么,政優(yōu)生回答的角度是什么,尤其是失分的地方。
內(nèi)容是其次的,關鍵得找到回答的角度,這樣對后面的考試才有意義。
我倆湊在一塊討論,不時讓她回憶題干,說說給了什么素材。
別說,這么一來二去還真發(fā)現(xiàn)了問題。
糯米是這樣做的:考試的時候看到題目,就想考的是什么主題,然后狂翻書,參考書上相關內(nèi)容,糅合成自己的語言作答。
貌似沒問題,是吧?
問題就出在“參考書上的相關內(nèi)容”。糯米非?!懊孕拧闭n本,每次一定要在課本上找到與材料相對應的內(nèi)容才覺得有底,才敢作答。
現(xiàn)在無論哪一科,考試題目都非?;睢_@大約是為了貫徹“不死記硬背,不機械刷題”的教育方針(我胡謅的啊,原話不是這樣)。
考試材料寬泛,而此時套課本作答,就會出問題。
某次考試題目
有的題目直接問“上述材料體現(xiàn)哪些教材觀點”,此時自然要“掉書袋”,找準課本原話;而有的題目則首先需要把它當作閱讀題,讀懂、讀透,再針對所問來答。
記住,一定是它問什么,你答什么,答到點子上。
答案首先要緊貼材料,其次才是“課本里怎么說”。甚至不見得非要找到它在哪本書、哪一頁,用自己的話答清楚就可以了。
倘若閱卷老師一看,你照著書機械地抄了好幾行,似是而非,沒能用自己語言說到點子上,會被認為“學得太機械,沒有深入理解”,自然就會扣分了。
所以,這樣看了兩三套卷子之后,我給糯米開出了藥方:“把道法題當語文閱讀理解去做”。
不知道是不是這些發(fā)揮了作用,糯米后來的道法成績一路開掛,每次考試只失2、3分,直到中考。
即便如此,她考道法依然“沒感覺”,考完不知道自己答得怎么樣。
當然,關于糯米的道法學習,有許多被我當作“標配”而沒有寫的內(nèi)容,比如他們每天都有課間練。
就在今天,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又翻出了她寫滿字的備考資料,內(nèi)心五味陳雜。
那真是一場卷到極致的殘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