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娃背詩:一天背3首詩的好方法

2017
2020-6-2 09:58 原創(chuàng) · 圖片7


之前我寫到教娃學詩的頻率,說有時胖D一天能背3首詩詞,剛好有個朋友正處在“幼升小間歇性不可控焦慮與自我安慰反復發(fā)作期”(自述),對“一次背三首”這種操作很感興趣,強烈要求我寫好說明書以便雞娃。
 

雖然我一貫主張不要強迫娃背詩,但面對“剛需”,掌握一點好用的方法還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況且,用好這個方法,不僅有助于背詩,更有助于理解詩意,展開聯(lián)想,推動思考,實乃修身養(yǎng)性、應對升學之良方。

什么方法呢?

對照。

就是把兩首或三首表達意思相似、表現(xiàn)手法相似、采用意象相似的詩詞放在一起,對照著講解。

相當于用3臺攝像機拍攝同一個場景,3個機位展示出不同角度的畫面,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場景一定比單一角度拍攝的場景更豐富,表達的情感一定更富有層次,更有感染力。

當然把幾首詩詞組合在一起教的前提是“有關(guān)聯(lián)“,主要是詩的意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描寫相同的題材或情感。這樣把幾首詩放在一起讀,可以在情感上互為補充,也可以通過不同角度的對比加深理解。

接下來介紹幾組我們放在一起讀的詩詞。

 1.意義相近,表現(xiàn)手法相似

 比如《題都城南莊》和《生查子·元夕》

題都城南莊

唐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生查子·元夕

宋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一首詩、一首詞,表達的意思都是物是人非,懷念故人。運用的手法都是用“去年”和“今年”做對比,景致依舊,人已不在。

帶娃找一找兩首詩詞里都用到的一些關(guān)鍵詞,比如“去年”、“今年(今日)”、“依舊”、“人”。

以時間為線索,帶著娃看到詩人看到的一切,體會詩人的感傷:去年是怎么樣的?景色怎么樣?誰出現(xiàn)在場景之中?今年是怎么樣的?景色怎么樣?又有誰出現(xiàn)在場景之中?

看到熟悉的景致,往事一幕幕浮現(xiàn)眼前,而斯人已矣,不復從前。物是人非,最能惹人眼淚?!拔襾淼?,你的城市,走過你來時的路~~~~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xiàn),在街角的咖啡店~~~~”(BGM:陳奕迅《好久不見》)

時間線索get,邏輯結(jié)構(gòu)get,詩人情感g(shù)et,一次兩首get!

2.角度不同,互為論證
 

比如《登鸛雀樓》《望岳》和《題西林壁》

這幾首我是當勵志詩讀給胖D的,取其“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之意。

無論是在公園的小山丘上,還是在陽臺窗前,還是在飯桌桌面上(是的,我說讀詩要隨時隨地嘛),都留下了我倆玉樹臨風金雞獨立的身影,伴隨著我慷慨激昂的朗誦聲。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前兩首詩的意思很相似,都在最后一句表現(xiàn)出了一種奮進的氣魄,追求更高遠的人生目標。當然給娃解釋只用字面的意思也足夠了,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才能有更好的視野,才能看到更多東西。而且娃也很好理解,只要讓他站在高處,娃自然就理解了詩的意思。

我把最后一首《題西林壁》和前兩首放在一起讀給娃,因為這首詩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了為什么要站得更高。

問問娃為什么“不識廬山真面目“?到底這座山是什么樣子呢?高還是低?嶺還是峰?沒有答案,因為最后一句“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離得太近,站得太低,在山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看不到山的全貌。

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可以把“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向小朋友解釋清楚:把一張畫放在娃眼前,貼得近一些,讓娃說說畫的是什么,娃肯定眼前一片模糊說不出所以然。再把畫放得離娃遠些,讓他能看到整幅畫,這樣一下就看出畫的是什么了。這樣就很直觀地把詩中的道理展示給小朋友看,即便不去山里實地體驗,也能有所體會。

再問問娃:那么想看到山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怎么辦?怎么才能看到山的全貌?娃一般都能想到,要站得高一些。再大點得孩子可能就直接用前面的詩句回答:“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闭镜米銐蚋?,山在你眼里就變成小山,一覽無余。

作為勵志的詩,如果引申開去,我會告訴胖D,想要明辨是非,那就多讀書,多歷練,多見識,懂得多了,正如站在高處,“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strong>

當然,除了這幾組詩詞之外,還有很多詩歌可以通過對比的方式共同學習,比如《出塞》(王昌齡)和《閨怨》(王昌齡)。尤其是一些題材相似的詩歌,比如把幾首田園詩放在一起,或把幾首邊塞詩放在一起對照著讀,很有趣,有時能找到相似的意象,有時能分辨出相似的表現(xiàn)手法,有時為詩人獨辟蹊徑妙手偶成的詩句叫好

這時,讀詩就不僅僅是讀詩,也是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認識和探索。在這樣潛移默化的熏染下,應試作文還會成為難題嗎?我想孩子會給出最好的答案。

                              更多干貨,歡迎關(guān)注我的公眾號:D媽讀詩

D媽,國家文科基地古代文學碩士一枚(唐宋方向),家有3歲小兒一個,常把詩詞掛嘴邊,和小兒一起搖頭晃腦,吟詩作對,美哉美哉!在這里分享我們的讀詩方法、詩歌解讀和詩歌分級推薦,一起發(fā)現(xiàn)和享受漢語之美、古詩之美吧!


回應12 舉報
贊7
收藏47
5年前
厲害!學習啦!運用在給娃講聲律啟蒙上也可以
5年前
果然媽媽用力多少孩子就get多少,所以,小花生里牛的不是娃,是家長
5年前
yaring 果然媽媽用力多少孩子就get多少,所以,小花生里牛的不是娃,是家長
時而用力時而打盹兒,還是得堅持啊?
5年前
luna li 厲害!學習啦!運用在給娃講聲律啟蒙上也可以
聲律啟蒙都是對偶的詞句,也可以對照著來講呢
5年前
D媽讀詩 時而用力時而打盹兒,還是得堅持啊?
我也是,加油加油
5年前
唱故事那一段,請問有名家唱古詩的音頻推薦嗎?
5年前
elma967 唱故事那一段,請問有名家唱古詩的音頻推薦嗎?
我們聽得不多,推薦央視播出的經(jīng)典詠流傳,可以一看
5年前
luna li 厲害!學習啦!運用在給娃講聲律啟蒙上也可以
是的,連續(xù)給他講了一個多月了,娃一定得聽著聲律啟蒙才肯入睡。而且還會指定喜歡的篇目。出去玩看到一樣的場景也會給他復現(xiàn),效果很好
5年前
棒極了,太優(yōu)秀了,棒。
5年前
謝謝分享,????????????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D媽讀詩
D媽讀詩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