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正式刷RAZ了,因為之前有些小基礎。所以我們是從RAZ D開始刷起的。昨天學了一本關于棒球的。說好的快刷,說好的不反復,說好的拾級而上。卡大腦袋殼了,看這本The Team 的時候,怎么也快不下去了。
讀Snake的文章的時候,奪命連環(huán)問?
所有的蛇都有毒嗎?被蛇咬了會立刻死嗎?蟒蛇有多大?被咬了大概有多疼?
讀Birds的時候,奪命連環(huán)問?
ostrich跑的比老鷹飛的還要快嗎?那比Mercury呢?那比火車呢?
讀The Team的時候更夸張,主要是棒球我也不懂啊,運動知識儲備為負的老母親咳出一口老血。
哪個是投手,哪個是捕手,哪個是內(nèi)場,哪個是外場?一共幾個人?
為啥圖上不是9個。捕手后邊這個是是誰?
哎呀呀,為了這個我還專門發(fā)了個朋友圈大提問。這個問題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是由于我個人的知識儲備不足 ,尤其體育賽事方面,所以又出現(xiàn)了被問到尷尬的局面。
再此,想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就是為什么要雞娃讀書的問題。究其根本,我們?yōu)槭裁匆尯⒆幼x書呢?就是為了讓孩子有見識,有認知,能夠跳脫出無知的圈子,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三觀,而不是長大后都要考大學了還不知道自己將來想要干什么的書呆子。好些人跟我說過,為什么要在學齡前學英語呢,以后不都是要學的嗎,而且英語簡單,我們小時候初中才學,不一樣考大學嗎?
我想說這個見識和認知真的是太重要了,所以才要從小養(yǎng)成習慣,不斷地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地增加自己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培養(yǎng)孩子,不是為了當學霸,而是希望她能夠成為一個能自己主宰自己人生的人。我也不是學霸,本身一個學渣媽媽,哈哈,所以不會對她有過高的非學霸不可的學霸癥候群癥狀。
最后,再回來說說棒球的這個問題。很顯然我們不是日本美國這種流行棒球的國家,以至于這個簡單的問題,我問了一圈人都沒有人知道。哈哈
這個時候我能笑出聲來,看吧,多讀書還是有好處的,還是能增加認知的。
因為這次看書的事情有點小感慨,簡單介紹一下棒球:
人員介紹,每隊至少9人,兩隊對打。
棒球位置:
中文 英文(完整/簡稱)
1 投手 Pitcher / P
2 捕手 Catcher / C
3 一壘手 First-Base Man / 1B
4 二壘手 Second-Base Man / 2B
5 三壘手 Third-Base Man / 3B
6 游擊手 Shortstop/ SS
7 左外野 Left-Fielder / LF
8 中外野 Center-Fielder / CF
9 右外野 Right-Fielder / RF
簡單地說,就是投球,擊球,接球。棒球比賽在兩隊之間進行,輪流進攻與防守。在9局比賽中,得分最多的隊獲勝。一隊的三名投手都出局后,兩隊交換進攻與防守。如果兩隊在9局比賽中打平,還有加一局比賽,一直到分出勝負。 正式比賽需4名裁判員(當季后賽時,裁判會增加到六位,多了兩個邊線裁判),1人為主審(又稱為司球裁判),這篇文章的主人翁出來了,捕手后邊站著的這個大叔就是主裁判,唉呀媽呀,我也是看過棒球英豪長大的,長大后過了二十多年我還能唱出部分片尾曲,卻連這個大胖叔是裁判都不記得了,其余3人為司壘裁判。主裁判位于本壘及捕手身后,主要職責為
比賽規(guī)則
宣判投手的“好”或“壞”球;宣布擊球員的“擊”和“球”數(shù);判定攻方是得分抑或出局;判定“界內(nèi)球”,“界外球”或“擦球棒”處理,宣判雙方違反規(guī)則的行動;宣布比賽結(jié)果。
誰還沒個甲子園夢了,哈哈哈哈。
記錄一下跟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如有紕漏歡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