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過日出的山巔/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當我踩踏著石子,沿著長長的坡道跑到山頂,看到鮮紅的朝陽掛在遠山之上,心靈之門頓時向那遼闊的世界打開,我擁抱了整個宇宙,又變成一粒塵埃,把敬畏獻給了自然母親。
汗水順著臉頰滑落,被大地接納。她承載著我輕盈的身體,讓我的心靈變成一只小小鳥,飛向遠方。
我在運動這條路上踐行了二十年,也未曾像今日這樣,心甘情愿地為生命奔跑,揮灑汗水,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極致快樂。
/跑過有霧的清晨/
在一張和高中男同學抱著籃球合影的照片上,我剪著男孩子一般的短發(fā),穿著樸素的短褲,笑得燦爛。但那時我并非熱愛運動,讓自己動起來完全是因為身體的困擾。營養(yǎng)的失衡與缺乏運動讓自己在高中時的體重達到一百二十斤。臉型圓胖,小腹上有永遠都鼓鼓的肥肉,我不得不穿寬大的衣服……
消除這些肉,讓自己看起來苗條些,成為高中乃至以后生活的隱形目標。
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時代,運動都伴隨著焦慮與痛苦。大學時,室友們的好身材成為我羨慕的對象。我積極運動,參加校運動會,在扔鐵餅項目上獲過獎;在學校的操場上像驢拉磨一樣一圈一圈地轉(zhuǎn);參加班級籃球隊……但無論是體型還是體重,在大學四年后依舊沒有任何改善,因為我從未意識到飲食的重要性。
工作以后接觸到了健康飲食的一些方法,但不得要領。加上工作的繁忙,運動更少了,于是每一次審視腰部和腹部上的贅肉時,內(nèi)心充滿愧疚與自卑。我只能幻想某一天,這些肉肉能魔法般地自然消失。
不甘心的情緒驅(qū)使我時而運動,時而放棄,實現(xiàn)目標的日子遙遙無期。我認為這是家族基因的緣故,看看我的家人,誰真正地瘦過?但是我哥哥做到了,身體健康勻稱,還有腹肌,這成為我的榜樣。在2014的時候,我的身體出現(xiàn)了一次喜人的變化。因為那一整年都在外面辛苦又充實地旅行,回到家時體重滑到了一百一十六斤。整個人看起來美麗又精神飽滿。雖然這樣的狀態(tài)沒有維持幾個月,但我看到,讓自己擁有勻稱和諧的身體是可能的。
不過隨之而來的是生孩子,馬上又變回了胖子。因為運動的動機本就力量不足,我借著生孩子的理由,完全放棄了運動,這一放就是四年,直到孩子完全斷乳。當然,身體的變化更糟糕了,我已經(jīng)無法去接受自己那時的狀態(tài),必須做出改變。
我開始在KEEP上跳操(這顯得沒那么枯燥),從低強度到高強度,每天一次,后來因為身體發(fā)出抗議,寫作時間大大縮短,就改成兩三天一次,就這樣持續(xù)了兩年半,三百多次運動紀錄,每次半個多小時……
結果呢?體重一點沒有變化,精神狀態(tài)反而不好了。我時常感到困倦,即使看書看不了多久就想去睡覺,運動的時候感覺身體很沉,無法有力的蹦起來。我反思當前的生活方式,發(fā)現(xiàn)自己因為哺乳期間吃得多的慣性,在斷乳之后依舊沒有減食!在看到果殼發(fā)布的一篇研究之后,我才知道人到中年以后,需要的能量本就減少了,消化的速度與營養(yǎng)吸收效率大大降低,如果繼續(xù)吃過多的食物,多余的能量勢必轉(zhuǎn)化成脂肪,無法消除,這也是大部分中年人開始發(fā)福的原因之一。
/跑過蔥綠的五月/
我決定減去晚餐。畢竟在鄉(xiāng)村是沒有夜生活的,早睡早起的我根本不需要晚餐。許多時候,午餐后我就不再進食,如果餓,會補充水果、牛奶或者堅果,但從不碰正餐。即使和朋友們在城市里吃晚餐,我也只是陪著聊天。朋友們認為我定力了得,其實我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畢竟胃已經(jīng)習慣了在此時休息,對眼前的美食沒有什么反應。如果非要加點食物的話,反而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就像心里某處塞著一塊石頭,硌著難受。
減去晚餐之后,精神狀態(tài)一下子提了起來。腦子不再因為食困而打烊了,這給了我信心。而且在運動方面,因為妹妹生了一場大病,我看著健康的她從鬼門關回來之后,像嬰兒一樣拖著腿練習站起來時,心中滿是辛酸與感慨。那時我便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新的認識——不管它是美還是丑,它只要是健康的就是好的。所以在此后的運動中,每當我堅持不下來的時候,我就會想到妹妹的形象,這成為我新的動力。
此后,我不再關注體重與身形了,只是為了這靈魂的宮殿健健康康的而努力運動,心中的執(zhí)念放下。運動開始變得輕松起來。
我開始嘗試更多的健美操,也常去戶外長跑,有時跑平地,有時跑山地,有時約著同伴一起跑,有時也去騎行(一個人騎行真無聊)。運動帶來了許多樂趣。特別是大汗淋漓地運動之后,洗頭洗澡讓人頓感輕松與潔凈——一種從內(nèi)在的靈魂到外在的身體的潔凈,讓人心神愉悅,這種愉悅會持續(xù)一整天。當一身輕松干凈地坐在書桌前,面對需要完成的工作,能量滿滿,信心滿滿。
此時,在飲食方面,梅耶馬斯克給予了我關鍵又正確的指引:餓了才吃,吃健康食品。這耳目一新的飲食理念讓我豁然開朗,立即踐行起來。“餓了才吃”意味著吃飽了后“想吃”是不必要的。這并不是節(jié)食,只要不餓著自己,什么時候想吃就吃,吃飽了就停止。這比那些刻意去稱重節(jié)食的方法簡單有效多了。
在改善對運動的態(tài)度與飲食調(diào)節(jié)幾個月后,我在家人那里看到了體重秤。我坦然地去稱重,然后驚得掉下巴:一百三十七斤!體重不降反升!若不是我看錯了,那就是秤有問題。但是家人們都稱了沒問題,那就是我的問題。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打破了我個人體重的歷史紀錄,即使在懷孩子的時候也沒有這么沉過。
/跑過長長的坡道/
我又迷惑了,難道是方法錯了嗎?
我想起對于運動的另一說法。持續(xù)運動到一定時候,體重增加是正常的,這并不意味著其它指標不正常。況且我依然堅信運動與健康飲食是減重與保持活力的最好方式。我繼續(xù)堅持有規(guī)律地運動,也稍微減少了一些飲食。不料在此后的三個月里,體重竟戲劇性地跌落,從一百三十七斤到一百二十七斤,再到一百二十五斤,再到現(xiàn)在的一百二十斤,再到一百一十六斤……
我以為自己快要生病了,但是精神狀態(tài)依舊良好,運動也同樣充滿力量感。
隨著體重的快速下降,藏了二十年的腰顯露了出來,小腹一下子沒有了。那些曾經(jīng)的衣服穿起來又大又肥。添置新衣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些需要搭配瘦身材的衣服竟也完全合身了!這種喜悅提升了我更強的自信心,就像梅耶說的:從內(nèi)到外美麗而自信。為健康努力一生,是值得的。
只是這馬拉松似的目標就這樣不經(jīng)意地實現(xiàn)了,讓人猝不及防。當我曾經(jīng)苦苦追尋的時候,它卻從不見蹤影。
對于這靈魂的住所,我從開始的抗爭到放棄,再到接納到享受,經(jīng)歷的心理歷程何其漫長,但它終究實現(xiàn)了。這一次,它一定比上一次的曙光一現(xiàn)更為穩(wěn)固,因為在積淀了如此多的經(jīng)驗之后,我已經(jīng)不需要任何動機驅(qū)使自己去運動了。每過了兩三天,身體自己就會發(fā)出信號:走,運動吧,享受那快樂吧!于是我會毫不猶豫地穿上跑鞋,選擇讓身體經(jīng)受磨難的路。就像村上春樹寫的那樣: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當你能選擇的時候,即是無所畏懼的時候。
/跑過日出時刻的山谷/
我總提到村上春樹,因為剛讀完他寫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吹剿麑ε懿脚c鐵人三項運動的癡迷背后,竟也有和我同樣的原始動機時,我覺得我找到了知己。在前半段,我們都是為了控制身形,到了后半段,卻是為了給寫作提供堅實的身體底盤。
寫長篇小說絕對是體力活,沒有健康的身體與充沛的精力,很難在創(chuàng)作的漫長周期里堅持下去。我和他的寫作節(jié)奏,對運動的理解,對小說家必備的素質(zhì)認知有許多相似之處。不過我沒有他那樣瘋狂,可以每天跑步十公里,堅持二十多年(沒有孩子拖累也是原因之一吧)。他還跑過超級馬拉松(一天一百公里),講述那種因為身體達到疲勞極限時的空白意識狀態(tài),簡直是對靈魂的磨煉。他能堅持跑完,真讓人敬佩。
他是一位精力充沛,高產(chǎn)又專心專意的小說家,這與他常年堅持跑步有很大的關系。在《書寫的療愈力量》中提到,人在面對極大壓力與創(chuàng)傷之后,會回到低層次的思考活動中來,比如慢跑和運動之類。
對于我來說,運動除了激發(fā)身體原初的活力之外,更多是一種調(diào)節(jié)。特別是在創(chuàng)作幾個小時之后,運動(不加思考地活動四肢)會放空大腦,讓身體與大腦恢復生機。不刻意去思考的運動狀態(tài)還會出現(xiàn)冥想的真空時刻,比如在做操的時候會忘記做了什么動作。
運動狀態(tài)與冥想狀態(tài)其實挺接近的,它有時會蹦出一顆顆帶著香味的靈感豆子來,讓人如得神助一般。這些感受與村上春樹在長跑中的體驗差不多。他說:其實在長跑中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想,反正都不是什么正兒八經(jīng)的事情??杉词谷绱?,他能把跑步的體驗和不正兒八經(jīng)的思考集結成書,也是我望塵莫及的?!就辍?/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