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拔河比賽》想到寫作練習

2024-7-28 11:48 原創(chuàng) · 圖片4

英國繪本作家約翰·伯寧罕,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有太多經(jīng)典的代表作:《和甘伯伯去游河》、《寶兒》、《莎莉,離水遠一點》等等。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他的《拔河比賽》。

這本繪本其實講了一個簡單又深遠的故事:野兔總是受大象、河馬的欺負。終于有一天,野兔展開了它的報復(fù)計劃。它分別邀請大象和河馬跟自己拔河,然后把繩子兩頭給了大象和河馬,最后等大象、河馬醒悟過來時,野兔早就逃走了。

讀罷繪本,一個問題從我的腦海里蹦了出來:野兔是怎么成功復(fù)仇的呢?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再次細讀文本,發(fā)現(xiàn)伯寧罕果然是個故事高手: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打開繪本的第一頁,我就能直觀感受到三者的差距,這也為下文故事的推進埋好了伏筆。 
 

其次,大象和河馬總是語言攻擊野兔,攻擊的內(nèi)容大多是與長相相關(guān),而且都是以自己作為標準。這也塑造了大象、河馬自大無知的形象。 
 

在野兔邀請兩個龐然大物參加拔河的時候,我之前也在想,他們憑什么就同意了呢?細讀野兔的話,才發(fā)現(xiàn)它是了解對手的,她那句“我想我會贏”,成功地激發(fā)了河馬、大象的戰(zhàn)斗欲。

當然河馬生活在水里,大象生活在森林里,這兩個相隔較遠的距離,也是兔子的成功條件之一。

在解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又想到了關(guān)于孩子們的寫作。有的小朋友寫故事的時候總是漏洞百出,讓人覺得這個故事不太嚴謹。不妨讓孩子們讀完故事也試著回答我的那個問題,看看伯寧罕講故事的方法是什么?

這個故事的結(jié)尾,河馬和大象終于醒悟過來,他們要去找兔子算賬。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全書唯一一張線條為主的畫面,這樣的視覺沖擊,也讓我感覺到大象和河馬出現(xiàn)了極大的情緒變化。    
 

這本書很多人覺得是霸凌主題,而我更傾向是自我認知主題的繪本。至于為什么我會這么想,且聽我下次分解。(也歡迎大家讀后一起交流)


回應(yīng)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