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引言
【金句】如果孩子能夠?qū)W會處理典型的日常問題,他們就不大可能會沖動、麻木、內(nèi)向、好斗或者反社會。
【反思與行動】
這本書介紹的是一種叫做"我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方法會幫助你的孩子:
在遇到人際問題時,思考該做什么;
思考解決一個問題的不同方法;
考慮自己行為的后果;
判斷一個想法好不好;
認識到其他人也有感受,并且會考慮自己的感受。
那些能認識到行為有因果關(guān)系、認識到人都有感受、認識到解決日常人際問題不止有一種方法的孩子,比那些一遇到問題就沖動行式的孩子,會更少出現(xiàn)行為問題,更容易取得成功,并且能更好地適應(yīng)社會。
這本書之前讀了半本,因為實踐的進度趕不上讀的速度,就想實踐跟上了再讀,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今天又拿起了這本書,但是因為之前也沒做筆記,忘的也差不多了,那重新開始,筆記跟實踐同步做起來。這本書還提到兩本書《父母效能訓(xùn)練手冊》《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以后可以看看。
【標題】第1章 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金句】你不斷告訴孩子做什么,他們就沒有機會自己思考探究其他選擇了。
【反思與行動】
孩子有問題行為時,你可能會給孩子示范或者教育孩子更容易讓人接受的行為。有時候,你可能會選擇不理睬這些問題,而有時候,你可能會告訴孩子應(yīng)該怎么做或者不應(yīng)該做什么,甚至?xí)o孩子解釋原因。但這些都是我們在替孩子思考,我們所有的人都喜歡自己思考。
"我能解決問題"的方法,重點不是要立刻"正確的"解決問題,教孩子思考什么或者做什么,而是強調(diào)幫助孩子練習(xí)思考怎樣解決問題,如何思考,從而讓他們知道他們能自己解決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那樣做。
這一章講了一個實例,如何用"我能解決問題"的方法,跟孩子溝通如何幫助孩子思考搶玩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