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的天賦有多重要?如何看出娃是普還是牛?

2017
2014
2020-10-22 22:33 原創(chuàng) · 圖片9

寫在前面:本文首發(fā)于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有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娃很有語言天賦,于是詢問大家是不是應該送到學費10萬的國際幼兒園去好好培養(yǎng)?

下面有一條回復,是這樣的:

這讓我想到有一位朋友,是音樂學院的老師,經(jīng)常會有身邊的媽媽把自己孩子聽到音樂時歡樂有節(jié)奏跳舞的視頻拿給她看,并且用期待的眼神等著她夸獎孩子有音樂天賦。

而她特別無奈地說:“一兩歲的孩子隨著音樂擺動身體真的就是人類的本能,這根本不能說明有音樂天賦,只能說這孩子聽力沒問題?!?/p>

就好比知乎里提問的這位媽媽,孩子當然是聰明可愛的。而實際上,不同孩子開始說話的年齡月份和早期表現(xiàn)出來的的語言能力,都是千差萬別的。

五六個月就能清晰地叫出全家人稱謂的孩子,一歲多能背誦古詩,2歲多能說很多英文單詞的,長大后就會比同齡人強很多嗎?

見得多了,你會發(fā)現(xiàn),即使是語言能力很強的孩子,上學后一樣為作業(yè)頭疼,為寫不出作文著急。能背多少首古詩并不等于理解了古詩的意思,能說多少英文單詞并不等于掌握了一門語言。

孩子的進步絕對是各位老母親們前進的動力,哪怕只是一點點,都能讓人驚喜不已。放心,你不是唯一一個,大家都這樣。

只是有時候,真不能因為覺得自己家孩子在某方面稍微比同齡人學得快一些,早一些,就是有天賦了。

畢竟隨著孩子長大,當家長接觸更多的“別人家的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什么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當然,作為家長,我們都是一邊焦慮,一邊佛系,一邊暗自努力。而無論你多想讓孩子爬藤,尋思著至少也要去個清北,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能考上211,985,已經(jīng)是極大的造化了。

我們得承認,99%的人,資質(zhì)都相差不遠,而優(yōu)秀和天賦的距離不是一星半點。

先先一歲還不會說話的時候,開始對識字感興趣,咿咿呀呀的指著路上能看到的各種字,示意我教他,在一歲半的時候,認識26個字母和數(shù)字,還有十來個中英文字,到了兩歲,中英文字詞加在一起差不多認識100來字,看到什么都煞有介事的讀著。

歡迎到公號文中觀看兩歲四個月的先先

在當時我認識的同齡娃中,他的認知確實算早且快的。但是因為我媽一直說:你一歲10個月的時候,認識200多個字,2歲的時候能很流暢的背幾十首古詩。

所以我一直覺得先先不如我小時候。再說了,我小時候聽起來那么牛B,現(xiàn)在也沒咋地啊。就算那么早認識了那么多字,后來大家不也都認識了么,誰也不比我少???我也并沒有因此就是神童有開掛人生成為什么了不起的人……所以這種低齡階段的認知,對于漫長的成年階段來說,算個啥?

再加上我們小區(qū)有個同齡的娃,識字大拿,更牛的是,四歲的時候已經(jīng)會寫100多個漢字了,包括類似于“晚”這樣結(jié)構(gòu)復雜的字也能差不離(有一次在小區(qū)地上,看這個小朋友拿著粉筆在地上歪歪斜斜的寫來著……)!

先先在這方面和他比起來,簡直是云泥之別!

不過雖然說識字認知在我看來是正常,但是娃的數(shù)學著實出乎我的意料。

剛滿四歲的時候,幼兒園老師發(fā)來了他口算四位數(shù)加法的視頻,我震驚了,瞬間覺得既欣喜又壓力巨大,畢竟對于正兒八經(jīng)的數(shù)學學習,當時我是一竅不通的。

于是我開始多方學習查找,想辦法找到了各類培訓機構(gòu)和資深數(shù)學老師,希望至少在方向上,我能不拖娃的后腿。畢竟我娃如此有天賦。

然后,隨著看到的接觸到的越多,我越清楚一個現(xiàn)實:天賦也是分等級的,絕大部分情況下,并沒什么用。

比如他現(xiàn)在上的二年級奧數(shù),學的內(nèi)容是讓我很懵逼的,當然,對于他來說一樣如此,盡管課堂上基本能跟上,但如果沒有反復練習,基本白搭。一個類型的知識點,磨上大半年還是懵懵懂懂也是常事。課后不復習,不反復練習跟進,基本上就全還給老師了,小測驗的時候也拿不了幾分。

娃在算提取公因數(shù)的多位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忽略拿筆姿勢,糾正過很多次,老母親要暴走

而我曾經(jīng)以為的“數(shù)學天賦”,最多就是普娃里的優(yōu)秀,和真正的牛娃比起來,差距肉眼可見。

先先班上不乏一年級就橫掃各大機構(gòu)三年級奧數(shù)培訓班的娃,家長群里一片仰慕,牛娃爸淡定的說:你們周末在玩的時候,我們在刷題。

然后大家聊出來的結(jié)論是:雞娃算啥,娃耐雞才是王道,如何能耐雞?還不是家長從小培養(yǎng)的學習和思考習慣么,盡管學習不是件容易事,但是娃能從中真正找到樂趣??!

再牛的娃,家長不做好引導,都容易跑偏或隨著長大,泯然于眾人矣。

真正的牛娃,哪個不是全面發(fā)展?哪個不是花時間花精力而越發(fā)精進?而隨著成長,又有哪個不是靠著無盡的好奇心和探索力在驅(qū)動他們不斷思考前行?

這些你看不見的時間,摸不到的努力,甚至感受不到的“軟實力”,哪個都比我們想象的,所謂的“天賦”要重要的多的多 。

暑假在上海,和一位魔都爸爸吃飯,他是四維優(yōu)課的創(chuàng)始人Andy,我們聊到關(guān)于“天賦”這回事。用他的話說就是:“哪有那么多牛娃?永遠都有比你更強的!”

他就是屬于從小奧賽一路打上來的,學習數(shù)學毫不費勁,很多內(nèi)容別人還在吭哧吭哧算的時候,他已經(jīng)胸有成竹的下筆了。之后,就這樣一路驕傲的殺進了全國大賽。然后他說:

“那時候我才知道,自己的“天賦”有幾斤幾兩,同樣是沒見過的題型,人家三兩下就開始下筆了,我連題都沒讀明白?!?/p>

而比認清自己更重要的,是認清孩子。

Andy有倆娃,他特別直接的告訴我:兩個人在數(shù)學上都沒有“天賦”,但是當家長的嘛,好好陪伴,幫他們理順思路,也很好啊,天賦不天賦的,沒那么重要。

實際上,“優(yōu)秀”和“天賦”,真的是兩碼事。

每個孩子一定會有自己的喜好和對不同事物的敏感度,表現(xiàn)出來的方式是千差萬別的。就我自己來說,也是在有了弟弟以后,才更清楚的認知到這一點。

比起哥哥在兩歲時就認識不少字來說,滿了三歲的弟弟26個字母都不認識幾個,漢字只認識橫著寫的一二三。

我也曾無數(shù)次的拿他和哥哥對比,最終發(fā)現(xiàn),除了焦慮,我啥都沒得到。在接觸了越來越多的家庭后,我也意識到,像弟弟這樣的,再正常不過,四五歲大字一個不識的娃,也是十有七八。

而哥哥識字早,數(shù)學敏感,卻也并沒有因此讓我省心多少,同樣在學習的時候會讓我起急冒火,會有怎么講都說不明白的時候。弟弟也同樣有自己的所長,是哥哥所不具備的。

所以在和他們的朝夕相處中,我一次次的放平了心態(tài),哪有什么想象中的天賦?又怎么會有什么不用操心的全面發(fā)展?

娃的成長,就是一場馬拉松,出發(fā)跑的快,其實在整段旅程來說,并沒有那么重要,持續(xù)和耐力才是能跑向終點的不二法則。

所以,從孩子幾歲甚至幾個月的表現(xiàn),就來斷定孩子有沒有“天賦”,真的太早了。而為了孩子所謂的“天賦”,就進行超出家庭能力范圍的投資,真的大可不必。

如果你認為孩子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出了敏感度 ,請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花錢送昂貴的幼兒園和機構(gòu)上,而是帶著他一起讀書、聊天、寫作,在高質(zhì)量的陪伴和交流中積累更多的知識,才能讓語言的庫存得以充實。

如果覺得孩子有藝術(shù)天賦,那就陪著他一起畫畫、手工、唱歌、聽音樂,在生活中和大自然里,感受藝術(shù)的美好。

如果孩子展示出了運動天賦,對某個項目特別喜歡,和著他一起鍛煉一起比賽吧,樹立堅持和拼搏的精神更為重要。

所以,是普是牛又如何?實際上,每個娃都有自己的天生所長,但天賦只是很短暫的火花,熱愛和堅持才是持續(xù)一生的火種。孩子的天賦不一定就要成為未來謀生的工具,它可以轉(zhuǎn)變?yōu)橐环N愛好,甚至一種優(yōu)良的品質(zhì),這些遠遠比天賦來得更重要,更不易。

THE END


回應10 舉報
贊17
收藏30
5年前
謝謝分享學習了哈!
5年前
寫的真的很好,“是普是牛又如何?實際上,每個娃都有自己的天生所長,但天賦只是很短暫的火花,熱愛和堅持才是持續(xù)一生的火種。孩子的天賦不一定就要成為未來謀生的工具,它可以轉(zhuǎn)變?yōu)橐环N愛好,甚至一種優(yōu)良的品質(zhì),這些遠遠比天賦來得更重要,更不易?!?BR/>
5年前
謝謝分享學習了哈
5年前
哈哈哈,只能說明聽力沒問題
5年前
看不到干貨
5年前
放平心態(tài) 蝸牛也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5年前
是牛是普又如何???
5年前
謝謝分享(*°?°)=3
5年前
謝謝分享??????
5年前
謝謝分享
發(fā)布

推薦閱讀

無敵大薇薇
無敵大薇薇
2017
2014